范文写作网 > 古代文学论文 > > 论《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古代文学论文

论《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摘要:摘要: 罗贯中创作的小说《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东汉之末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直到晋统一的演变历史过程。其汲取了历代有关三国之间故事的精髓,尤其是其生动、流畅、宏伟、壮丽、熟稔、精彩的语言运用特征,使其成为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中的经典。基于此,本文拟
关键词:三国演义,语言,特点,摘要,罗贯中,创作,小说,三国演义,描

乐购网上鞋城,mtv123,盖鸣晖老公

  摘要:罗贯中创作的小说《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东汉之末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直到晋统一的演变历史过程。其汲取了历代有关三国之间故事的精髓,尤其是其生动、流畅、宏伟、壮丽、熟稔、精彩的语言运用特征,使其成为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中的经典。基于此,本文拟从“骂语”、“公关”、“个性化”这三方面对《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进行深入剖析与阐述。

  关键词:语言特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

  鲁迅曾说过,“高尔基对巴尔扎克作品里的对话描写很是惊叹,认为其虽然不将人物的具体模样刻画出来,却能够让读者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如同目睹了说话的人物一样。《红楼梦》与《水浒传》就是能够让读者通过语言看到人物的作品。”此处,鲁迅虽然没有提到《三国演义》,但这部小说的语言运用也同样具有特色,同时也能让读者如同看到人物的形象与个性,例如,曹操、张飞、诸葛亮、关羽、刘备等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特征。

  一、“骂语”语言特色

  1、骂中透个性

  《三国演义》中突出的语言特征就是“骂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彰显人物角色的个性,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的。例如,张飞作为文本中个性十足的一个人物形象,无论是骂吕布“三姓家奴”,还是丝毫不讲情面的打骂下属等,其给读者最深的印象就是急性子、暴脾气、随意骂人,小说中的多处场景都是张飞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动手大打恶人,这一系列骂语与动作的相互结合,将张飞火爆的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再如大将关羽,其在文中曾几次运用骂语,比较典型的就是孙权委派诸葛瑾向关羽提议结亲事宜时,他竟勃然大怒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当然让孙权恼羞成怒,并致使荆州最终被袭,这一场景中的骂语表现出了关羽自负、高傲以及不顾后果的性格特征。文中关羽所运用的骂语将其灵活、刚毅、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性展露无遗。

  2、骂中现愤怒

  《三国演义》中通常把“义”作为定性人物品质高低的核心标准,重义之人往往会受到众人的信任与敬佩,而背信弃义之人则往往遭到众人的鄙视、唾弃与谴责。作品中的很多骂语一般都是为了表示对违义与失信者的态度。比如,在小说第七回章,公孙瓒和袁绍联手取得冀州,当公孙瓒派公孙越拜见袁绍商量分地之事时,袁绍告诉公孙越要与公孙瓒一同商议,公孙越便折返而去,但袁绍却在他回去的途中将其射杀,进而独占冀州。知道这一消息后,公孙瓒发起本部的全部兵力,直奔冀州而来,在双方对阵之时,公孙瓒便大骂到,“背信弃义之人,竟然敢出卖我!我以往以为你忠厚仁义,并力推你为盟主,但今天的所作所为,才发现原来只不过是一个狼心狗肺之人,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上!”从中可见对于袁绍背信弃义行为的谴责,语言非常尖锐。

  3、骂中识智慧

  小说中的诸多骂语运用也并非全是性格与情绪使然,还有从策略方面着手的,骂语作为攻心计的一种,其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并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合理发展。比如,赤壁之战后孔明和周瑜在计谋上进行博弈,周瑜首战出师不利,为一举夺回失去的荆州,便设下了美人计,孔明不但识破了其计谋而且将计就计,他让很多将士送给周瑜一句话,“周瑜的计谋在天下尽人皆知,今天却不但赔了心爱的夫人又打了败仗”,这是骂语的一种含蓄表达方式,即嘲笑讥讽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败兵之举。此处骂语的运用毫无疑问是攻心计的运用,周瑜听到这些骂语后气急败坏,最终因急火攻心太盛而致金疮破裂。这是第二次气周瑜的故事原委,紧接着便实施第三次气周瑜的计谋,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

  二、“公关”语言特色

  1、重挫强权,化解矛盾

  《三国演义》的“公关”语言应用功能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项功能就是重挫强权,化解矛盾。例如,邓芝出师吴国,没有辜负国君的使命,成功促使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魏,文本中对邓芝出使吴国后,与孙权之间的对话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邓芝一步步紧逼的“公关”语言使用,将孙权的气焰越挫越低,由最开始的“大喝、大怒”到“转怒”再到“惶愧”直至将所有武士都喝退下去,赐邓芝上座,并谦虚问道,“吴国和魏国之间的利害关系是什么?还请先生能够指点我。”孙权态度的这一巨大转变,显示出了邓芝“公关”语言的明显成效,并最终让孙权放下了猜疑的心态,同意与蜀国联盟,共同抵抗曹魏两国的强权,破解吴蜀之间的矛盾,重新确立友好的盟友关系。邓芝“公关”使命的圆满完成,这对解除蜀国的后顾之患做出了重要贡献。

  2、震慑力量,感召力量

  《三国演义》中“公关”语言的另一明显表现就是其强烈的震慑力量与感召力量。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力量是相背离的,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却可以在同一段对话中高度统一起来,小说中描述阚泽下假投降书却被曹操破解这一章节就是极为典型的例子,阚泽被曹操发现破绽之后,却不慌不忙,主攻曹操的优点与长处,众人皆知曹操惯于以熟知兵法而自居,而这又正是曹操的短处,因此以揭露其无学来刺激其痛处,并紧逼不舍,促使曹操由主动变为被动,只能防御而无法进攻。阚泽句句有理的斥责,带有很强的感召力与震慑力,逼迫曹操的心态渐渐软化,最终皆大欢喜。这同祢衡击鼓大骂曹操所产生的效果迥然相反,因为祢衡只是碰触了曹操表面的一些现象,并未真正触动到曹操深层心理的一些东西,因此,不足以对曹操构成震慑作用,当然感召力就更无从谈起。

  3、极致精到,引而不发

  《三国演义》中“公关”语言运用的另一特色就是极致精到,引而不发。“公关”语言,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于含蓄的表达,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有时会是一句两句话,有时又可能是一个两个字,有时则全在不言之中。引导、提醒、指点以及引而不发,都具有它们各自独特的力量。作品中司马水镜力荐诸葛亮的故事,就成功运用了“公关”语言的含蓄手法。他告诉刘备“你无论如何都不会得到这个人的”,这引起了刘备极大的兴趣,便竭力询问有没有可用的人才,司马水镜便说“这方圆百里的范围,一定有忠信之才的存在,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接着又说“现在天下所有的奇才,已经都在这里的,你应当前去争取得到啊”,于是刘备急切问奇才在哪里?叫什么名字等,这样司马水镜毫不费力地便将“伏龙”与“凤雏”二人推荐给了刘备,等刘备再想深入了解这二人的底细时,水镜便绕起圈子聊其他的事情,而不是急于将所有信息都告诉给刘备,这种极其含蓄的“公关”语言应用,在此处反而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