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古代文学论文 > > 关于瑶族史诗中所表现之瑶人迁徙的文化意识(3)
古代文学论文

关于瑶族史诗中所表现之瑶人迁徙的文化意识(3)

摘要:离船上岸到广东,乐昌宝地且安身, 天林山上立村寨,青山开好种阳春。 在盘王大歌的盘王歌最后一部分受驱逼走里,瑶人也记载了他们第一次大迁徙。翁爷盘王去九泉,瑶人退下圣王殿,落到世上吃人国,人间混乱变了天
关键词:关于,瑶族,史诗中,诗中,表现,之瑶人,迁徙,文化,意识,论

骷髅人ed,郭德纲单口相声视频,职来职往 赵雪


  离船上岸到广东,乐昌宝地且安身,
  天林山上立村寨,青山开好种阳春。

  在盘王大歌的盘王歌最后一部分“受驱逼走”里,瑶人也记载了他们第一次大迁徙。“翁爷盘王去九泉,瑶人退下圣王殿,落到世上吃人国,人间混乱变了天。”他们遭遇乱世,又受旱灾,结果是“无种无收肚难哄,尝尽深山百样青。”在“王瑶子孙无依靠”的情形之下,他们只好“飘洋过海天外行。”在飘洋过海的日子里,经常遇到大风大浪。他们在十月十六盘王生日这天祈求盘王护佑,终于风平浪静,最终“落脚广东潮州府,乐昌安住开塘田。立起连州福江庙,又建黄竹圣王堂,建村搭棚落下户,儿孙代代供烟香。”这一次是瑶族人民受驱逼走被迫迁徙。按瑶族传说,及其盘王券牒》多次提到的材料,他们的祖先曾住“会稽山七贤洞,他们应是从祖居地开始迁徙。其“飘洋过海”应是沿长江过洞庭,然后南迁。古代洞庭也可言“海”。依盘王歌》中的地名,其主要迁徙路线是过洞庭“舍船登岸再向前”,走的是自湖南郴州入广东至韶州乐昌,再至广东连州。次要的迁徙路线还有自江西南安经大庾入广东南县,自湖南道县入广西贺县,自全州入静江等。这几条路线,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日:“自江西南安(今大余)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连,三也;自道州之广西入贺,四也;自全州入静江。五也。”其所述入岭南之途,正是这几条主要通道。其间自然有部分瑶人居留于永州南部境内。又据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志载,自称“梧州人”的瑶人是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驱赶寨山人(即梧州人),部分从广西梧州进入江华,而自称“爷贺尼”的瑶族则是因宋末元初世乱,从江西泰和县迁入湘南宁远、祁阳、道县等地。由此推测,瑶族第一次从祖居地南迁大约应是在隋唐之际。
  三渡海神话昭示的文化意义
  这一次大迁徙逐渐在瑶族心灵深处演变成“渡海神话”。日本瑶族研究学者竹村卓二曾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在比较了瑶族第一次大迁徙的渡海神话不同传本之后认为:“渡海神话在瑶族的内心世界,是超时代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它反映了瑶族特定的过山系集团对在实际中经受的民族灾难的回忆。这个灾难的真实情况,就是对汉族政治权力的抵抗,遭受挫折,并继续受过残酷的压迫。有时用旱灾这种借喻方法,来暗示他们的灾难。因此渡海神话演变的成功在瑶族仪式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具有了质的飞跃,这种仪式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立法”的功能。因为瑶族第一次大迁徙演变为渡海神话之后,不仅重申了盘瓠作为始祖神的地位,同时还具有了救世主的地位,因而在瑶族群体中自然建立了一种感恩仪式——“还盘王愿”制度。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人要过盘王节,行祭祀,跳盘王长鼓舞,唱《盘王大歌》。这种祭祀本质上是瑶族统一的“酬恩”仪式。这与古代周民族史诗祭祀神性英雄生民、公刘、古公宜父等均有相融通之处。
  四瑶族其他迁徙活动的文化特色
  在《十二姓瑶人游天下》里还记载了几次迁徙活动,史诗如此唱道:
  老少落住天林山,祖王管下好多年?
  哪年哪月开山地,又逢何事跑家园?
  恭德王祖丙寅年,正月十二离家园,
  二十四年为下种,又逢乱世丢山源。
  天林山上日子欢,天逢反乱度El难,
  天林山上遭何祸?老幼惊慌躲过山。
  二十四年长毛反,长毛反乱不平安,
  十二姓瑶人心忧急,拖儿带女又过山。
  瑶人老少遭大殃,丢了天林去外山,
  青山万重何处去?何处青山把身安?
  老少忧愁心无计,手拍胸前无路走,
  过山落户千家峒,砍山种地再开头。
  青山脚下千家峒,山宽地肥好安身,
  落在峒中多少年?哪样大祸落峒村?
  落住峒中六十年,开山种地好年成,
  官府公差把峒进,逼交皇粮送京城。
  人逢乱世难躲开,朝廷兵勇进峒来,
  蒋大官人发兵到,甘七营马围上来。
  层层官兵人马众,峒中老少难阻挡,
  众人商量离峒走,千家大峒又抛荒。
  瑶人退出千家峒,爬山涉水开路行,
  瑶人世上无出路,何处安身才太平?
  跨山越岭到桃源,桃源峒里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