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思想汇报 > 三中全会思想汇报 > > 迎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

迎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

摘要: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因此获得更加巨大、经久不衰的动力与活力,中国人民也将在这场宏大的改革中获得更加丰实的红利。深入 学习 贯
关键词:迎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尊敬,党组织,党的,八届,三中全

hkc论坛,丁家宜官网,广州连发车辆自燃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因此获得更加巨大、经久不衰的动力与活力,中国人民也将在这场宏大的改革中获得更加丰实的红利。深入学习贯彻《决定》,自觉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历史大潮前列,是我们每个人的荣光与责任。

  新时期又一座璀璨的改革航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涌动的改革浪潮,浩浩荡荡,汹涌澎湃,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仅仅35个年头,这一被称作“历史瞬间”的改革洪涛,把一个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而处于动荡与贫困的社会主义中国,改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奇迹,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奇迹。它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说明:社会主义原本就是一个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因改革而发生、而发展,而巩固、而繁荣。社会主义与改革同在。改革在,社会主义在;改革兴,社会主义兴。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说明时指出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以后的“三中全会”,正是看到社会主义同改革休戚与共的一体性及其艰巨、复杂、长期这一特性,所以每一次都把会议主题毫无例外地定位在改革上。“三中全会”也因此成为重大改革的代名词和引领改革的历史航标。新时期的“三中全会”,因此成为社会主义中国改革的历史丰碑。

  在这些改革丰碑中,首开改革先河的当数十一届三中全会。面对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改革的精神和意志,牵动了随后出现的中国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大规模变革。

  这以后的“三中全会”,把改革从农村推向城市,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等。特别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两个”重大决定,创新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全会,其改革的重点在于解决中国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推进农村、城市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继承和发扬历次三中全会的改革传统,高扬改革开放旗帜,着眼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这一改革总目标,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身完善和发展,致力于党领导下管理国家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并运用国家制度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一目标及其改革的路径、原则和政策,具有高端、全面、综合的性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引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璀璨航标,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社会主义全领域多层结构的综合性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它通过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领域的多层结构的综合性一体化改革,其改革的全面性、深刻性和攻坚克难程度都是空前的。我们必须认真把握、深入研究,以增强对改革全局和改革规律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发展领域层次的改革

  社会主义发展领域是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在我国社会实践推动下,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党把社会主义的领域结构由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发展为包括社会在内的“四领域”结构,最终在党的十八大形成了包括社会、生态文明在内的“五领域”结构。至此,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领域结构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决策、战略、规划、政策,有了全新的变化。这次全会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也首先集中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领域”一体化多层结构综合性改革的鲜明特色。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以此为要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

  二是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轴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并以此为要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三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以此为要义,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是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以此为要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五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并以此为要义,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上述五个领域改革,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领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其改革具有多元一体和基础性、多层性、迁延性的特质。搞好这五个领域的改革,我国基础领域层次的问题才能得到综合性解决。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核心层次的改革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实践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我们党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把市场定位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决定》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这在我们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魔棒”作用的突破性肯定,也是我们党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重大指导原则的理性化发展。35年中国改革的实践证明,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按照价值规律,借助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杠杆,把资源即人、财、物,以优化的方式分配到社会生产各个领域,快速地、甚至是神奇般地满足千姿百态的社会需求,实现高效率的生产与增值。市场经济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国新时期中经济由短缺到充裕,社会从温饱到小康,其原因就是改革用“市场魔棒”激活了当代中国,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了由“基础性”到“决定性”的作用。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核心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和协同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优势基因组合,显示了我国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活力之源、发展之源。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即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经济运行“超级计算机”的强大作用;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即施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并防止和消减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两手”各司其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两手”的关系与作用问题解决好了,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及其他领域的改革,才能取得双重和多重的效益。

  三、社会主义决策层次的改革

  社会主义决策层次的改革是一种高端性改革。决策层改革最重要的是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同时是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和人大、政协建设制度的改革,以及国防军队建设改革。这些改革均属上层建筑范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端部分。其中,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处于中心位置。

  《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推进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