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 > 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公司治理机构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公司治理机构

摘要: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公司治理机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我国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用,但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还不尽人意,目前,许多企业存在诸多问题,会计资料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内部控
关键词: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公司治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优化,

色系漫画,响号论坛,识骨寻踪第十一季

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公司治理机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我国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用,但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还不尽人意,目前,许多企业存在诸多问题,会计资料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内部控制;控制环境;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它有利于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目前解决我国国营企业问题需要深入触动微观方面的本质问题,即企业的控制问题,关键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交流、监督评审,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内部控制体系。国际先进内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启示我们,内部控制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强大动力。

  一、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及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也在逐步强化管理的重要,开始重视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1986年财政部发布企业基础工作规范对内部控制作了相应的规定,1990年以后,随着建立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以及依法治国的要求,在理论上开始对内部控制开展广泛研究,在实务上积极进行探索。许多企业为了规范企业行为,防范各类风险和经营失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台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以指导注册会计师评估内部控制及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1997年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规定了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会计法》,将内部控制当作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2000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卷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卷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卷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加以说明。这些法律法规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在理论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实施的情况还不尽人意。

  以下从会计信息、资产、经营状况三个角度观察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的实施状况。

  1、会计信息。1999年,财政部派检查组对110家酿酒企业的会计状况进行抽查,结果有102家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收入、费用不实的金额共计25亿元,导致虚假利润13.88亿元,其中会计报表利润与检查组核实利润金额相差一倍以上的达41家。

  2、资产安全完整。根据2001年出版的《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介绍我国银行信贷资产存量的20%以上已形成不良债权,即成为呆滞、呆帐贷款。仅仅1994年全国用于核销贷款的坏帐准备金即达70亿元,仅1995年国家就拿出140亿元用于冲抵银行损失。

  3、经营活动。根据国家经贸委有关资料,到2000年底,在1997年亏损的6599户大中型企业中任有3634家处于亏损状,亏损面占27%以上。在实现盈利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中盈利在100万元以下的临界企业就有4884家,占盈利企业的50.2%,这些企业“反弹”的可能性很大。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还比较薄弱,强化内部控制迫在眉睫,本文对内部控制的构成进行分析,说明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公司治理结构在控制环境中的主导地位,阐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而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前提。COSO报告认为,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益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的董事会、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企业文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企业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中占主导地位,它直接关系到企业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