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 > 温州26年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主要经验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温州26年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主要经验

摘要:毕业论文 温州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改革开放26年来,温州把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胆发展非公经济,创造了温州速度、温州路子和温州文明。这些成绩的取得,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一批敢为天下先、特
关键词:温州,26年,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主要,经验,毕业论文,温

玉蒲团iii官人我要,万宝路香烟价格表,汕头论坛

毕业论文

温州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改革开放26年来,温州把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胆发展非公经济,创造了温州速度、温州路子和温州文明。这些成绩的取得,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一批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是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人才。改革开放26年来,尤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温州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突出非公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积极探索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形成了五条主要经验。
(一)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开创非公企业工作新www.lwko.cn格局。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温州围绕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党管人才原则在非公企业贯彻落实的实现途径。
一抓统筹规划,确保非公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把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根据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一港三城”发展战略,提出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发展“一个高地、三个中心”的总体目标。即建设与国际性轻工城要求相适应的行业人才高地,把温州建成浙南闽东甚至更大范围城市群的区域性人才集聚中心、人才创业发展中心、人才信息中心。
二抓工作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格局。建立了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决策咨询团,有力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了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协调落实机制。成立市委人才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职能,明确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职能部门的职责,并在重点行业协会、规模以上及省市高新技术非公企业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形成了立体化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网络。建立了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监测反馈机制。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人才监测统计体系,及时、动态反映全市非公企业人才的存量和结构,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三抓依托载体,探索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按照服务企业、整体开发、重点突破的思路,实施党聚人才工程,组织开展非公企业“聚才兴企”试点工作。通过党委政府、行业协会、非公企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创新引才聚才机制,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盘活人才存量,激发人才活力,提高人才效能,做到“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
四抓联系重点,直接服务一批非公企业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畅通党政领导与非企业人才的联系沟通渠道。入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非公企业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每年组织健康检查1次,疗养休假1星期,出国培训1个月。
(二)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动非公企业人才机制创新。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为保障人才工作顺利推进的人才制度建设,必须跟上非公企业发展的需要。温州非常重视非公企业人才制度建设,积极进行人才机制创新,出台了《2004—2008年温州人才发展行动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温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涵盖引才、育才、评才、留才等各个环节的政策体系。
在引才方面,积极建立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实行“一卡通”制度,对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学科带头人或经鉴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卡通”服务。同时,实施“精英在域外,效力为温州”的人才智力资源共享工程。
在育才方面,对非公企业人才一视同仁。在《关于资助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资助对象包括非公企业在职人员,从而用政策形式规范非公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拓展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第五轮专业技术人才、“新世纪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评选工作的参评对象,在非公企业工作的人员都可参加评选。
在评才方面,积极推行职称外延延伸评审工作。出台了关于乡镇企业、民营科技机构、私营企业等一系列职称评聘政策性文件,使职称工作的服务领域延伸到非公企业。目前,职称评审系列已外延到鞋革、服装、印刷、拉链、阀门等12个特色行业。有效解决了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能评职称的问题,同时为壮大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留才方面,激励与保障并行。政府积极鼓励非公企业以灵活的人才股权分配制度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成为企业的主人,从而形成了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有的企业稀释家族股权,增加了高层管理人才的股权份额;有的企业实行“经理持股”,对所有权实行一定的分解和制衡,积极鼓励中高级技术、管理骨干和优秀员工入股,实现所有权的社会化。同时,为非公企业人才提供保障,在子女就学、住房安排、落户等方面,消除体制性障碍,使非公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三)必须坚持市场基础性配置方向,提升非公企业人才效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非公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人才资源要实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必然要发挥人才市场机制作用,这样才能提升人才资源使用效能,解决人才短缺与积压浪费现象。温州大力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单位自主选人、人才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机制更趋成熟,“找工作到市场,要人才靠市场”的观念已为全社会所接受,初步形成了有形和无形人才市场并重的服务网络。
一方面,培育有形人才市场。转变职能,对政府部门主办的人才市场实行企业化运作;加大力度,积极发展民间人才市场。目前全市共有政府所属的基础性公众服务人才市场7个、民办人才中介机构70家、国内外留学生联络站17个,并与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加拿大精英猎头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互设工作站。形成了以政府部门主办的人才市场为主体,民间人才市场为支持,域外人才市场为补充的有形人才市场新格局;基本构建了高、中、低梯次人才交流、培育和使用的市场平台。
另一方面,拓展无形人才市场。建立了温州人才网站,并与全国111个城市的专业网站和83个高等院校网站进行链接。大力发展网上人才交流业务。建立中高级人才库6个,入库人才15261人。初步实现了人才供求模式由单纯集市型向集市型和信息型并重转变。
(四)必须坚持能力建设主题,铸造非公企业人才综合竞争力。
人才能力的发挥是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着为非公企业服务的原则,温州较早开展了非公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创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适应非公企业人才培训需求的“四位一体”人才培训格局,使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在人才能力培养上形成了良性互动。
一是 “合作共赢”。积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办学,鼓励它们在温州设立教学点,根据企业需要,举办不同类别非公企业人才培训班,为非公企业人才培训提供“菜单式”服务。目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20多所国内知名大学已在温设立教学点。
二是 “扶强做优”。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企业创办培训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培训中介组织,为非公企业培训提供社会化服务。目前,共有10多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培训学校,社会培训中介组织30多家。
三是 “师资共享”。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上海市委党校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建立长期的师资合作关系。仅2003年就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了20余场专题讲座,聘请了13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温授课。
四是 “国际育才”。每年组织200余名非公企业人才出国考察培训,到美国、西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提高非公企业人才国际化的水平。
(五)必须坚持宽容的人才创业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家创业热情。
环境是成就人才的土壤。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为非公企业人才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提供了宽容的成长创业环境,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四个敢于”。“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发展欲望,调动群众的创业激情,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四个敢于”:一是敢于创新。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冒、敢为人先,使温州赢得了先发性优势。二是敢于放手。始终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放手发展。三是敢于失败。永不言败是温州人的禀性之一。积极营造永不言败的文化氛围,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使这种禀性渗透到民营企业家的骨子里。四是敢于走自己的路。在改革开放中,别的地方是摸着石头过河,温州是背着包袱过河。但温州始终认定自己的路子,面对非议、责难、猜疑,不争论、不动摇、不停步,坚持为民营企业家成长和创业创造宽松的环境。
以上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实践形成了温州非公企业人才发展的基础,使非公企业人才资源的实力持续增强。人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3年底,全市非公企业拥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职称的人才约7万,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和200多万走南闯北的温州人,他们为温州乃至全国创造了财富,提供了就业岗位,都是温州独特的人才资源;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专家所从事的专业几乎覆盖所有的行业;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非公企业人才得到有效培训,45周岁以下的科技骨干晋升高级职称的人数明显增多,为温州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