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护理学毕业论文 > > 小儿慢性肝炎应用干扰素45例的护理体会
护理学毕业论文

小儿慢性肝炎应用干扰素45例的护理体会

摘要:【关键词】 小儿 慢性肝炎 干扰素 肝脏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1]。对于慢性HBV感染者,病毒的高水平复制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小儿,慢性肝炎,应用,干扰素,45例,护理,体会,关键词,小

铁通电影网,菜豆锈病,神墓电视剧最新消息

   【关键词】  小儿 慢性肝炎 干扰素
  肝脏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1]。对于慢性HBV感染者,病毒的高水平复制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本院对45例小儿CHB通过应用干扰素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01~2006?09本院收治CHB患儿45例,按诊断标准均为轻度[2]。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为2~4岁9例,5~8岁26例,9~12岁10例。38例患儿应用普通α干扰素(IFNα),隔日1次;7例患儿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每周1次。持续12~15个月。45例患儿中35例开始注射后出现发热(体温37.9~39.5 ℃)、乏力、食欲减退,持续3~9 d,3例患儿出现恶心症状,经对症治疗和护理症状很快消失。患儿生长发育均未受到影响。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对4岁以下的患儿,护士通过抚摸、拥抱等方式与患儿沟通,当患儿哭闹时,允许发泄不满,通过家长了解患儿生活习惯后,将喜爱的玩具、食品放在身边,并通过亲切的手势、友好的微笑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5~8岁患儿,均呼唤乳名,并在疾病允许情况下,组织画简笔画,玩编绳等小游戏,来减轻患儿焦虑心理;对于9~12岁患儿,通过漫画的形式向患儿介绍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观察患儿学习情况,出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患儿回答,从而鼓励患儿,取得信任;对家长做好CHB相关知识讲解,并告知护理方法,护患双方互相配合。
  2.2  消毒隔离
  CHB为血液-体液隔离,护士接触患儿血液或体液时戴手套,在进行操作时,须小心谨慎,防止被针头等利器刺伤[4]。患儿的食具和洗漱用品专用,定时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勤更衣、勤剪指甲等。室温保持18~22 ℃,湿度50 %~60 %,每日通风2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3  对症护理
  注意卧床休息,合理的休息既可以减少体能消耗,又能降低肝脏代谢率,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恢复[3];对高热患儿监测体温变化,6岁以下患儿测体温时在旁监护,防止体温计破损,造成患儿损伤。对38.5 ℃以上患儿给予温水拭浴,水温32~34 ℃,或给予美林口服液等退热剂,注意擦干汗液,防止着凉。患儿恶心时,轻拍患儿背部,给予平时爱吃的糖果缓解症状,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待消化道症状好转后,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为主,如鱼、肉等[4],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增加患儿食欲,从而增强营养摄入。其中25例患儿发热、食欲不振症状经3 d恢复正常,6例4~6 d,4例9 d内恢复正常;3例恶心症状2~6 d缓解。
  2.4  注射部位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处。2岁以下患儿采用臀中肌注射,其他采用臀大肌注射。对于5岁以下哭闹、不配合的患儿注意固定好,不让其挣扎,采取“三快”注射法,即进针、注药、拔针快方法,缩短时间,防止意外;对于6岁以上能配合的患儿向其说明注射的必要性,使其接受,采取“二快一慢”注射法,即进针、拔针快,注药慢方法,减少患儿痛苦。
  有计划安排注射部位,做好记录。注射后注意按压,防止出血。注射后1 h禁止压迫注射部位和做跑跳等活动。分别于注射后15、30、60 min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等,并询问患儿有无不适感。注意保护注射部位清洁,防止抓挠,每日局部热敷,水温不超过50 ℃,防止出现硬结。经过以上护理措施,本组45例患儿住院期间均无注射部位异常发生。
  2.6  随访
  开始时每半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儿用药后症状、注射部位等情况。嘱患儿家长,3个月后带患儿检查血常规、肝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等,以后1个月随访1次。随访患儿中2例患儿家属忘记3个月复查,经电话随访及时到医院复查;2例患儿在应用干扰素6和7个月时出现臀部硬结,指导用热水100 mL加硫酸镁50 g充分溶解,温度控制在50 ℃以下,用纱布或毛巾在药液中浸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