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理工毕业论文 > > 关于加快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思考与对策(2)
理工毕业论文

关于加快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思考与对策(2)

摘要:6、时间和空间转换中的新阶段说。此说以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产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产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
关键词:关于,加快,中国,信息化,进程,思考,对策,发轫,20世纪,

3u8529,日照天气预报查询,快乐的一只小青蛙


6、时间和空间转换中的新阶段说。此说以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产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产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的。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转变,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着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信息化将导致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革命,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信息化对于产业化社会而言,是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由传统产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社会演进的过程。
在上述对信息化概念的表述中,比较完整和全面的是第六种观点,由于它关注到了信息化过程中,在技术之外的那些非常重要的非物质因素。不过,我们感到,对信息化这个概念的表述还可以更简略、更直截了当一些,即:信息化就是在信息技术革命催动下,以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以信息生产为主导地位的社会转变的过程,也就是产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一个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假如要用一句话概括,那么,信息化就是产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动态过程。
由于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不同,信息化出发点不同,世界各国的信息化内容也不尽相同,因而它们各自的信息化过程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就像产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与信息产业发达的日本、美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不一样,信息化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对我们中国这个产业化尚未完成的国家,这个过程很可能比较漫长。因此,在低水平的产业化基础上起步的中国信息化之路固然可以参考、鉴戒日本和美国的信息化经验,但不能依样画葫芦,来个“拷贝不走样”。我们以为,中国的信息化应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应该大力发展作为信息化物质基础和支柱的信息产业,并以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的腾飞和更新换代。由于,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题目是决定信息化能否顺利完成的条件。所以,中国的信息产业要像《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所指出的那样:要顺应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市场需求,推进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其次,应该全方位地在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步工作效率和扩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用信息化成果来进步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再次,在进行技术革命的同时,应该把信息化看作是一场改变思想观念、增强信息意识的社会革命。由于从本质上讲,信息化既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是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以无处不在的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对中国这个由落后的或者已在衰退的农业文明、产业文明与先进的信息文明并存的国家来说,信息化也应该是改变和消除在人们头脑中普遍存在的狭隘落后的思想意识,提升信息意识的过程。

二、差距分析

中国信息化进程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开始进进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下半期进进高速发展时期。应该说,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社会的信息化已大见成效。在2001年香港《财富》全球论坛上,***部长吴基传表露了中国社会信息化的主要成果和近期发展目标:截至2000年底,中国的电话普及率已进步到20、1%,电话用户总数超过2、3亿户,互联网用户达2250万户。今后5年,中国信息产业将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固定、移动电话网规模在200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5亿用户。而在此前不久,也有媒体报道说,中国信息化水平已进进了亚洲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