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论文范文 > > 试析加快文化共享,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论文范文

试析加快文化共享,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摘要:论文 关键词: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 农村 文化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整体情况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共享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
关键词:试析,加快,文化,共享,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论文,关键词,

我不会哭,高菲特官网,laoposao

  论文关键词: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 农村 文化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整体情况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共享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在农村。李长春在贵州考察时也强调:“要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持。要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上先得实惠。”本文就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和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举办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它的宗旨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科技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选择其精华部分,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人部分地(市)、县、乡镇(社区)的文化资源网络传输系统,把数字化文化信息送到城乡群众身边,从而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共享工程的总体框架

    共享工程在总体框架设计上分为四级:国家管理中心、省级中心、各级分中心及基层网点。国家管理中心是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加工、组织、管理和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卫星或光盘等多种形式向各级中心源源不断地发送信息。省级中心主要依托于省级图书馆,其职责是:接收和下载国家管理中心的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和基层网点的建设;对本省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并上传给国家中心。各级分中心多依托于各市、县、乡镇图书馆或文化馆(站),接收省级中心发送的资源并提供对基层网点或终端用户的服务。终端用户只需一台计算机,可通过互联网、分中心局域网、卫星、光盘等浏览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部分资源也可通过VCD,DVD进行播放。

    (二)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方式

    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方式是多样的,主要的是地面宽带网、卫星和光盘。地面宽带既方便又快捷,但偏远的地区没有开通宽带的就无法以这种方式传输信息。卫星不受地形和距离的限制,特别适合农村地区,特别适合电影、电视等高速活动的图像传递。卫星组网快捷、方便,小站即装即用,建设周期短,价格低。通过邮寄光盘来传输信息资源是地面宽带和卫星传输的补充,即在不具备地面宽带和卫星传输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传输方式。

    (三)“共享工程”的特点

    一是面向大众,服务对象是最广泛的公众群体,包括城市的社区、农村、边防哨所,但主要是广大的农村;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最新技术成果,建立文化信息资源的网络传播通道;三是整合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有计划地把文化精品用数字化方式永久地保存,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四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的、贴近用户的组织模式,有组织、有系统地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服务;五是免费提供各类信息,后续资源不断。
 (四)“共享工程”的资源

    “共享工程”的资源内容采用全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进行整合,通过科学的分类及内容标引,初步建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总库。目前已经构建了由40多个多媒体资源库组成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并专门设有“共享工程农村版”,其中较受农民喜欢的有:农事指南、医药顾问、科普知识、法律园地、地方戏曲等。

    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知识的贫乏和文化的贫困必将导致物质贫困和经济贫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农村的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严重不足

    近几年,国家财政虽然加大了文化事业经费的投人,但与教育、广电、卫生等部门相比,文化事业经费投人明显偏少。而且就在这较少的投人中,城乡差距也很大,如2003年文化事业费在城市占71.9%,而农村文化只占28.1 %。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许多农村的文化机构已无法正常运转。

    (二)文化资源魔乏、现有资源质量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一方面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广泛,表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文化资源在供应上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且现有文化资源的质量,传播方式、手段都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普遍存在图书陈旧、无钱订阅报刊杂志。由于没有必要的设备,先进的科技致富信息、文化信息以及农产品销售信息根本无法即时获得。与此同时,黄色、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人,给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功能日趋转化和弱化

    在“七五”规划中,国家就提出了“县县有图书馆和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到“十五”结束,仍只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许多乡镇还没有文化站。已有的文化站,其境况也令人堪忧:房屋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简陋、没有开展活动的经费,不能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文化站名存实亡;而有新馆舍的文化站、图书室,也由于缺少活动经费和购书费,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还有部分文化站、图书室已改做它用。

    (四)文化工作队伍素质普遍偏低

    在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相对较清苦,各种优秀的人才很难留住,人员编制常被挤占挪用。这样致使专业的管理、技术、艺术人才日益匾乏;现有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如某乡文化站获赠一套价值4万元的设备,将近一年也未打开使用,原因是没人会用。

    三、共享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共享工程的实施,在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方面,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共享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因中央财政每年拨专款用于共享工程的建设,各地各级财政也将加大支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主要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提出了“县县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服务点、50%的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网点”的发展目标。

    (二)“共享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农民的阅读环境和阅读质量。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以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以较少的投人将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源源不断地送到千家万户,从而满足各层次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共享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改变了农民的文化心理及生活方式,引发了农民的发展观、致富观、人才观等一系列观念的更新。社会发展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文化心理、生活方式等价值观的转换。而我国农民文化心理、生活方式等价值观的转换无疑将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共享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共享工程”不仅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阅读指导和智力支持,而且能为农村的深层次改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共享工程”通过强化农民的道德意识,加强法制宣传,使农民在自律和他律中不断提升、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自觉维护农村的稳定。

    (五)“共享工程”从农民的实际文化需求出发,重点组织了一系列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科技致富服务的信息,农民可根据需要随意点播。这大大提升了农村科技文化和智力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而加快致富步伐,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共享工程”的资源、技术和设备,都能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以及“村村通工程”互通互用,只要一个工程进行投人,“共享工程”的资源就可播放和利用,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投人。

   文化共享工程自2002年4月实施至今已有4年多,中央财政累计投人1. 45亿元,地方累计投人达2. 5亿元,数字资源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以各级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实施主体,已建成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4756个,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密切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分别达到14. 7万个和16万个。至2010年,将实现“县县建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中心、50%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点,并输送不少于100TB的数字文化资源”。可见,“共享工程”将在农民阅读、农村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展示出巨大的魅力,发挥不可估量的效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各种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共享工程”一定会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最有效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