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理工毕业论文 > > 高流态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研究
理工毕业论文

高流态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苏北发展,促进沿海大开发的一项重大战略性水源工程,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高流态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的 论文范文 ,欢迎阅读借鉴。 1概述 工程自盐城市滨海县通榆河大套三站引水,利用已建通榆河及连云港疏港航道,增
关键词:高流态,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通榆,河北,延送,工程,省

natr-241,大唐天帝传txt,烧鱼如何不粘锅

  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苏北发展,促进沿海大开发的一项重大战略性水源工程,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高流态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1概述

  工程自盐城市滨海县通榆河大套三站引水,利用已建通榆河及连云港疏港航道,增做部分工程,送水至连云港市赣榆县,工程总投资14.53亿元。其中灌河北泵站是整个北延送水工程中的核心工程,位于灌南县长茂镇境内,为2级水工建筑物,进出水流通道为4根直径为3.5m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平直管,长度为120m,平直管中心距为9m,平直管中心高程为-16.8m.平直管底部钢筋密集,浇筑常规混凝土不易振捣,工作面窄,施工难度大,不能很好的保证平直管底部的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高流态混凝土的显着特点是不用或基本不用振捣而具有自流密实性,它是将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添加泵送剂、增稠剂、引气剂及骨料的配比等来改变混凝土的性能,使混凝土具有低屈服值、足够粘聚性,达到和易性好、不泌水、不离析,并充分填充断面狭窄、配筋密集、异形犄角的部位。

  本文通过对高流态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确定既经济又满足要求的最优高流态混凝土配合比。

  2试验研究

  2.1水泥

  根据有关合同文件及业主要求,本工程确定采用响水灌河牌525号中热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各项性能检验见表1,化学成分检验结果见表2.

  2.5高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选择试验。

  1)高流态混凝土设计指标

  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及施工合同文件要求,高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如下:

  a.高流态混凝土标号为R90300D250S10,坍落度为25cm~27cm.

  b.强度保证率P=90%,保证率系数为1.28,离差系数为0.15.

  2)骨料级配选择试验

  采用人工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二级配。为保证混凝土有较高的流动性、和易性,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大、离析、泌水、填充性差等现象,减少粗骨料中粒径碎石的比例,经试验确定粗骨料按小粒径碎石与中粒径碎石的比为65∶35选用较适宜。为了减少骨料分离,经过试验确定砂率从44.3%提高到46%.

  3)外加剂掺量选择试验

  为满足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和易性及泌水性,对泵送剂适宜掺量进行了选择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7.

  能够带动较大粒径碎石,使混凝土扩散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4)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

  为满足施工要求,必须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小,为此进行了坍落度损失试验,结果见表9.

  由表7试验结果可以看出,JM-Ⅱ泵送剂掺量为0.6%,0.7%,0.75%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均能满足要求,但JM-Ⅱ泵送剂掺量0.75%时后期强度高于0.6%,0.7%掺量,经分析比较,选用0.75%掺量效果最好。

  为进一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粘聚性,防止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再次掺用了增稠剂。掺入增稠剂后,为检验不同掺量下的混凝土和易性,对JM-Ⅱ泵送剂和增稠剂不同掺量的混凝土粘聚性、和易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见表8.

  由表8结果说明增稠剂与JM-Ⅱ泵送剂和DH9引气剂三者共同掺用无不良反应,增稠剂的掺用使混凝土的和易性、粘聚性进一步得到提高。试验结果还说明当掺入0.75%减水剂和1.2%增稠剂及0.007%引气剂时混凝土和易性好、粘聚性好,无析水现象。

  从表9结果可看出在0.75%掺量下,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扩散度损失都很小,完全可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2.6高流态混凝土自流密实度试验

  为验证混凝土的性能是否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进行了自流密实度试验。试验采用尺寸为长×宽×高=10cm×10cm×10cm;长×宽×高=15cm×15cm×15cm;长×宽×高=75cm×60cm×15cm三组模具,并分别放置钢筋、平直管、异形钢架在模具内,在模具上方连接一个高于模具高度的灌注口,模具混凝土的试件成型过程模拟了施工现场的特点,即混凝土充填到模具过程,首先靠自重作用向下流淌、扩散,混凝土的排水方式为自由泌水,当模具充填饱满后,自由泌水转变为自身重力有压排水,使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进一步地排出,逐步减小拌合物的流动性,并且通过通气孔观察混凝土的流动状况。揭开模具观察,发现高流态混凝土通过自流,完全充满了模具,密实度很好,无骨料分离、离析等现象。

  2.7高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

  高流态混凝土对0.75%掺量的配合比采用150L的自落式搅拌机进行拌和,翻拌均匀成型,检验高流态混凝土的设计力学强度指标、耐久性和变形性能、抗冻和抗渗等设计指标,进行了成型、养护和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10~表12.

  从表10~表12试验结果分析,小粒径碎石与中粒径碎石的比为65∶35,JM-Ⅱ泵送剂掺量采用0.75%,1.2%的增稠剂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和易性、充填性较好,能有效减少并防止高流态混凝土离析、骨料分离的发生,同时抗压强度、抗冻性、抗渗性均达到设计要求。

  2.8高流态混凝土配合比选用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高流态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参数,如水胶比、坍落度、扩散度、粉煤灰掺量、外加剂的掺量及小石与中石的比例等指标,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表13能够满足高流态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

  3结语

  1)高流态混凝土浇筑工艺很好的解决了施工面窄,钢筋密集,不易振捣部位的工程施工。

  2)高流态混凝土通过对配合比的优化,解决了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骨料分离、离析等现象,工程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

  3)高流态混凝土替代常态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简单,减少人工投入,浇筑速度快,有利于缩短工期。

  参考文献

  [1]尢启俊.外加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1999(6):34-36.

  [2]伏文勇.三峡工程二阶段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性能及应用[J].港工技术,2000(4):21-25.

  [3]陈建奎.混凝土外加剂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4]杨成球.混凝土掺超量外加剂的试验研究[J].水电站设计,1998(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