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论文格式 > > 2016论文格式模板大全
论文格式

2016论文格式模板大全

摘要:引导语: 论文 格式就是指进行 论文 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地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论文格式模板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还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论文网(http://bylw.yj
关键词:2016,论文,格式,模板,大全,导语,论文,格式,是指,进

预制板房,风荷雅筑,江南在线

  引导语: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地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论文格式模板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还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论文网(http://www.bixuanzl.com/_bylw)。

  论文格式模板大全

  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范例:

  题 目(黑体,小二) 作者(楷体, 小四)

  作者学院,学号,email,电话(宋体,五号字) 摘要:(五号字)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关键字:关键字1,关键字2

  Paper Title(Times New Roman ,14) Author(Times New Roman, 11)

  School, Class, Email, Phone (Times New Roman, 11)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 11) Keywords: (Times New Roman, 11)

  1 引言 (黑体,四号,段前0.5行,段后0.2行) 引言,宋体,五号,1.5倍行距,…………

  2 一级标题 (黑体,四号,段前0.5行,段后0.2行) 2.1 二级标题 (黑体,小四号,段前0.5行,段后0.2行)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

  页面设置:297×210mm,左右3.17厘米,上下2.54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 ……

  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图1 在图之后,宋体,小五,段前0行,段后0.5行

  表格设计要合理,使用三线表。

  表1 在表之前,宋体,小五,段前0.5行,段后0行 ……

  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参考文献(黑体,四号)

  [1] LI Rui-fang, LI Ren-fa, LUO Juan. Survey of MAC protocol in 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08, 28(8): 111~123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2] ***. 中国科学. 北京:*****出版社,2011(宋体,小四号)

  论文格式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作用是: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编辑本段 格式要求

  (一)题名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二)作者

  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 100011)

  2.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 (三)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1.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3.撰写英文摘要注意事项

  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 (四)关键词

  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五)正文

  1.正文规范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 (六)致谢

  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七)参考文献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 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陈送.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年.

  [4] 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研究中心,199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英文(例子):

  [01] 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02] Brown, J Set al.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asercher, 1, ***.

  [03] Chris, Dede. The Evolu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Immersion in Distributed Virtual World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ept-Oct, 1995.

  [04] 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J. B. Pride;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05] L. E. Sarbaug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New Brunsw-ick, N.J.U.S.A: Transaction Books, 1988.

  [06] Puhl, A.. Classroom A ssessment[J]. EnglishTeaching Forum, 1997. [07] Thomas, Jenny.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91-111.

  [08] William B Gudykuns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M].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