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化学毕业论文 > > 高中化学论文范文
化学毕业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范文

摘要:导语:高中化学论文要怎么写?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化学 论文范文 。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论文 摘要: 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
关键词: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导语,高中,化学,论文,怎么,下面,

浙江安吉,蒋巨峰简历,高清电影免费下

  导语:高中化学论文要怎么写?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化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论文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 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一、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

  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

  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

  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 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C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如(06全国I)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根据电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c (H+) +3 c(Al3+) + c(K+) =2 c(SO42-)c(K+)=2 c(SO42-)—c (H+) -3 c(Al3+)=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

  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

  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面

  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4,颜色由…变成…

  气体:

  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色味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

  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先将PH试纸湿润,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E.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读数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如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教学:笔者第一次用"先总结再练习"方法教学。设问: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用加热法: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给气体发生装置微热,若不漏气将观察到: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倒吸的水柱 关键词为"浸液,加热,冒泡,水柱"。

  用液压法:塞紧塞子,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至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时间内不变,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关键词"关塞,加液,静置,液面".练习: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学生的回答: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掉酒精灯有水柱产生;或到入水,形成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

  他们无从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本质,只是强化记忆,易混淆,新情景就不会运用.于是笔者改变教学方法,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

  但用同样的习题,在对比分析上化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有哪些因素 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 何时检查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但只有一头是"软"关)然后改变条件(温度或体积),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在"软"关一头产生明显现象,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且检查气密性均在装药品前.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

  通过这样的分析,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学生都能规范表达,因为他们理解了实质.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2.论文范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3.高中化学实验创新研究

4.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的思考

5.高中化学的论文

6.高中化学趣味性实验功能研究

7.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8.对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分析

9.高中化学教学探索

10.化学论文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71207/86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