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论文格式 > >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范文
论文格式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范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 格式范文,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当代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高校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范文,

北伐军之峰的战斗,钢筋价格查询,青苹之末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当代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高校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心理抗压能力较弱

  女青年教师由“70后”、“80后”、“90后”这三个群体组成,由于她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较为稳定和优越,生活无忧无忧虑,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遇到困难时缺乏敢于担当、勇于解决的能力。同时,生长环境的优越性使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尤其是步入社会后,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导致了她们心理负荷加重,表现出情绪低落、孤僻、焦虑等心理症状,心理抗压能力与解决矛盾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心理与生理双重疲惫

  高校女青年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担负了学习、教学、科研压力,在学习上要不断进修,提升学历层次,在工作上要更新自我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开展科学研究与探索,特别是一些女教师步入婚姻,初为人母,还要担负抚育孩子与家庭的压力,这些多重压力导致她们身体呈现“亚健康模式”。受女性特有生理特征的影响,女青年教师在工作繁忙时,容易内分泌紊乱,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情绪上的各种问题如紧张、激动、多愁善感、敏感等。心理与生理的双重疲惫对女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必须及时疏导和缓解。

  (三)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因为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交范围多以师生为准,高校排课时间相对分散,院系教师人数繁多,有的教师到教室上完课就走,教师之间除了必要事务外,很少交流;女青年教师多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谨言慎行,说话做事方面过分谨慎,易于产生对自己情绪过分压抑,难以融入集体,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二、当前高校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首先,高校女青年教师普遍受过高学历教育,综合素质较强,智力起点较高,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事业的追求和个人发展规划的期待值较高,面对众多的社会压力和责任时,她们既要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又要在压力与希望中前行。由于两性角色的差异,社会习惯的将女性定位为“相夫教子”,“贤妻良母”。人们愿意接受温柔的女性,而不愿意接受事业型的“女汉子”。女青年教师必须在完成家庭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与男教师相比,她们的心理压力较重。其次,由于高校福利分房制度的改革,青年教师与福利分房彻底无缘,女青年教师必须要靠自己的收入来解决住房问题。“房奴”的出现不仅是经济压力,更是心理压力,为了解决生活成本过高问题,很多女青年教师要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外,到外单位兼职,赚取薪酬,缓解压力,这种高压力的工作对她们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再次,社会的急剧发展,信息技术快速进步,教育体制深入改革,促使高校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始终要站立在学科的前沿,这对高校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在这种环境中,女青年教师不得不加强学习,提升知识水平,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二)学校原因

  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对教师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和教师关系较大的职称评审条件也逐年变化,难度加大。女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的中坚力量,面对职称评审的条件与指标限制、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等多种竞争制度,大多数都感到压力大。因此,在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下,高校教师还要不间断的学习、进修、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女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较强,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势必会影响到她们的心理健康。另外,在高校中,女青年教师多数从事公共基础课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对来说,科研立项少,项目申请难度大,资助金额少,论文发表周期长,评价机制不均衡,这些状况也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三)家庭原因

  女青年教师步入婚姻殿堂,组成家庭后,不仅要面临职业压力,还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她们身兼教师、妻子、母亲等多种角色,在工作上,她们想事业有成,在家庭中,她们想孩子培养成功、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工作和家庭的兼顾与平衡,是女青年教师追求的目标,但如果这二者失衡时,她们就会陷入矛盾冲突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产后抑郁症”等症状,从而导致婚姻不幸福,工作消极,个人情绪更加消沉。更有甚者,出现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如2012年福建福州市某高校英语老师郭某,其丈夫为在读博士,郭某产后一年由于抑郁症发作,爬上顶楼平台跳楼身亡,留下痛苦的丈夫与刚满周岁的女儿。

  (四)自身原因

  受性别与自身生理状况的影响,女青年教师易于出现情绪波动,同时,她们心理状况也受自身人格特征的影响,表现出心理脆弱、承受力弱、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在情感上更为细腻和敏感,对婚姻矛盾和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表现更为敏感,这也是她们在同等的社会环境与竞争压力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当代高校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社会扶持力度,对女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女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己教学质量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因此要加大社会扶持力度,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女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第一,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获得社会民众支持度。社会中很多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偏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心理出现严重问题人的心理治疗,没问题就不用接受教育和疏导,有些人还认为这都是个人心理问题,与社会无关。这些都导致了社会民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社会要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在社区、网络、媒体上开设心理咨询栏目,多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给女青年教师提供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平台,使其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困惑时,能够获得各方的支持与及时的心理疏导。第二,加大社会舆论支持,社会要积极发挥教育和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宣传现代文明,营造男女平等与尊重女性的社会氛围,给女青年教师提供发展的自由空间和职业保障。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女青年的教师心理随访、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与疏导等工作,及时掌握她们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诉求,减少她们在人生观与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效疏导和解决她们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的提高她们的工作热情与满意度。

  (二)改革学校管理体制,为女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校内保障系统

  学校是女青年教师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场所,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要强化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女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校内保障系统。第一,加大对女青年教师的关注力度。学校在管理体制上要提倡柔性管理,除了关心女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业绩外,更要以人为本,多关心她们的生活、福利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学校还要建立适当的鼓励机制,针对女青年教师中不同年龄、学历层次的需求,从解决思想问题、精神困惑、工作困难等方面多和她们沟通,解决她们的实际需要。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要为女青年教师创造公平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在制定教学、科研、职称评定等相关评价标准时公开、透明,根据她们的特点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女青年教师进行客观、规范、合理的评价,帮助她们实现人生的阶段性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第三,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一般都是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忽视了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今后,高校可利用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结合女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定期为女青年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测试等,有效的帮助她们处理好自我管理、人际交往、人格发展、适应环境、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的困惑,舒缓心理压力,预防心理健康问题。

  (三)营造和谐舒适的家庭氛围,切实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

  家庭是女青年教师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她们的心理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每天工作和学习压力得以放松、宣泄的最佳场所。家庭的和睦不仅有利于女青年教师身心健康,愉悦的身心更有利于她们提高工作质量。因此营造和谐、宽容、轻松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理解、关怀和支持,可切实有效提升女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一,女青年教师的配偶要理解妻子的工作,真正的关心妻子,尽量减轻妻子的家庭重担。当今社会上,有很多男人受“大男子主义”的影响,不管妻子在外工作的辛苦,到家后还要妻子承担全部家务,对孩子成长不管不问,全部交给妻子;有些男人因为自身社会、经济地位高,在心里漠视妻子,出现了“婚外情”,这些状况易于导致家庭矛盾与争吵,夫妻感情破裂,给女青年教师造成心理伤害。因此,作为高校女青年教师的配偶,要多支持妻子,营造幸福的婚姻生活,减少她们的心理压力。第二,家庭其他成员,如父母、公婆、孩子等,也要充分理解高校女青年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辛苦,互相理解与支持,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共同分担家庭的责任。“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包容是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事业进步的重要支柱。

  (四)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虽然影响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女青年教师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克服自身弱点,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促进自我心理素质的提高。

  1.正确认知自我角色

  女青年教师要对自我角色正确认知,对自我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接纳。作为高学历的高校女青年教师,自身评价水平较高,要全面认识到自我的能力和性格,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既不妄自菲薄,又不过度自负,既不对人生茫然无措,又不对人生过度理想化,坦然面对自己和接受自己的不足。同时,女青年教师要快速适应自己的角色变换,从学生到教师,从单身女青年到妻子,从女儿到儿媳,要深刻认识自己的责任,快速认识和适应新角色,加强家庭事务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从而调整心态,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女青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我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个人素养及专业水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勇于接受竞争和挑战,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一,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女青年教师要端正自我的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品格、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第二,在专业素质上,女青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有意识的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科学的理论水平。第三,在心理上,提高自我抗挫折的能力。女青年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师生矛盾、工作事务、家庭压力、人际交往等各种烦恼,要学会转移压力,学会去排解压力,如参加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等,把压力尽快的释放出来,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生活情趣,摆脱生活困惑。

  3.加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高校女青年教师要注重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自我不良情绪。第一,要做好情绪调节,遇到问题时,不急不躁,处之泰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控制自我情绪,获取较高的心理平衡度。第二,要做好行为调节,在心理压力较大的时候,可以改变行为进行心理调控,放松心情,放慢脚步,可以听听音乐,到户外走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有利于压力的宣泄与释放。第三,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和人沟通与交流,增进朋友间的理解,有助于自身烦恼的及时排解,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高校女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家庭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缓解女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与教学科研水平,更能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要:

  “留守儿童”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留守儿童”背景的大学生则是当代高校学生工作当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校许多学生问题的发源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思想问题进行梳理,再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历,初步探讨“留守儿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留守儿童;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背景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专职辅导员,在8年的辅导员工作生涯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碰到状况频出,处理起来有难度的通常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则跟着父母其中一人或者亲戚朋友生活的学生,他们除了是大学生以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而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并因此不能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血缘亲戚,甚至是父母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究其产生的原因,则是源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迅猛推动下,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现状外出务工,而这些离家外出务工人员迫于生活,很多人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由他人照顾,这些孩子就是“留守儿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上世纪90年代快速增长,至新世纪初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突出问题的群体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2年4月9日《光明日报》在题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的报道中指出;“据有关资料显示,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大约在400万人左右。按照保守估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由母亲一人抚养孩子的伪‘单亲家庭’、由祖父母或亲戚代为抚养孩子的伪‘孤儿’在各地农村不会少于千万。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2004年5月31日,我国教育部专门召开了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座谈会,标志着“留守儿童”作为我国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截止至2014年,我国有“留守儿童”约6102万,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加约2.8倍,再对照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每5名儿童中就有1名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已是全社会的问题。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集体服用农药自杀死亡的事件更是叩问笔者的心灵,笔者结合自身的专职辅导员工作经历想到,当“留守儿童”成长为大学生后,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如何针对这部分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一名当代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严肃思考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思想问题

  “留守儿童”因其出生背景、特有的生活经历,在心理上、思想上与“非留守儿童”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其成长的核心特点是父母不再身边,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抚养,少数孩子由父母的其它血缘亲戚或者朋友抚养,极少数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父母的陪伴,所以造成“留守儿童”各种心理和思想问题的关键在于父爱母爱的缺位,“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因缺乏父母关爱,情感上的被忽视异常明显,隔代教育替代不了父母的爱,长期处于此种环境成长起来的“留守儿童”大学生,必然会出现各种心理和思想问题。因笔者非心理学专业背景,在此引用房海鹏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同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一)与人相处的困扰,对待人际关系和周围事物敏感性强,喜欢新鲜事物由于

  “留守儿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上缺乏正面的引导,加上隔代教育的弊端,使得他们在性格上大都沉默内向,不善与人交流沟通,语言表达也有所欠缺,容易对人、事产生误解,虽然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兴趣,但是较少能积极主动的去争取。

  (二)不善于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自尊心更容易受挫

  “留守儿童”大学生因其几乎都为农民工子女,多数家庭经济情况不佳,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小学和中学教育的功利化——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留守儿童”进入大学后,面对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差距,他们常常为自身感到沮丧,以致自尊心更容易受挫。


  (三)易怒、易躁、易冲动

  “留守儿童”大学生因其童年时期父母呵护角色的缺失,当自己情绪需要宣泄时,没有人教给他们合理的方法以及提供稳定的宣泄渠道,导致了他们情绪不稳定时不能及时的找到合适的方法排解舒缓,造成了易怒、易躁、易冲动的性格特点。

  (四)情感生活的困扰,以自我为中心

  “留守儿童”大学生其家庭体验与一般同龄人不同。他们对于家庭完整的幸福感体验较少,情感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因此一旦进入恋爱,会觉得犹如久旱逢甘露一般滋润。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分离焦虑严重,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强,对恋爱关系的正常起伏与波动十分在意,他们在面对恋爱关系中各种心理冲击时,会显得难以应对。

  三、如何针对“留守儿童”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

  “留守儿童”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留守儿童”大学生更是当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大学生在心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回顾自己8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在此提出以下几个方法,仅供讨论:

  (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大学生心理档案

  根据刘丽,潘倩、王旗的研究,“留守儿童”大学生多发心理疾病的几率远远大于“非留守儿童”大学生,因此,在新生进校之初,就应当开展摸排工作,筛选出“留守儿童”大学生,为其单独建立心理档案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健康隐患,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二)用好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随时掌握“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当代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工作,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用好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以笔者现在所带年级为例,全年级602人,12个班,有“留守儿童”背景的学生81人,专职辅导员2人。试想如果不用好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如何对600多学生进行管理,更别说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在这里特别要提出学生干部中的寝室长是辅导员的眼睛和耳朵,在寝室长的选择上一定要下足功夫,挑选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为人处事相对圆滑的同学担任,只有这样,寝室长才能给辅导员提供第一手的学生生活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树立“逆转困境”的典型开展励志教育

  虽然“留守儿童”大学生在心理、思想上出问题的几率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大学生,但是也要看到,有少数的“留守儿童”大学生反而因困境激发出自己自立、自强、自尊、更能吃苦、更能奋斗的良好品质。辅导员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挖掘树立这种典型对象,通过精心的策划,用好典型对象开展励志教育,要避免说教试的教育方式,真正用心去感染“留守儿童”大学生。

  (四)重视亲情补偿教育

  辅导员必须深刻认识到造成“留守儿童”大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爱”的缺失,因此在针对“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上一定要重视亲情补偿教育,即辅导员投入自身的情感对“留守儿童”大学生进行亲情关爱,让“留守儿童”大学生能够认可辅导员,将辅导员当成亲人朋友。

  (五)积极的对“留守儿童”大学生争取经济上的帮助

  “留守儿童”大学生因其几乎都为农民工子女,多数家庭经济情况不佳,作为辅导员,必须要掌握清楚他们在校的生活情况,对于经济困难的同学,要及时为他们争取经济上的帮助。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要特事特办,以笔者所带学生为例,2年间不间断帮助一名身患“尿毒症”的学生争取各类补助,开展筹款等,这名学生在今年顺利完成了肾脏移植手术。

  (六)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

  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比现实的事例更能打动人。笔者通过回顾、筛选自己出自己所带毕业的“留守儿童”大学生,请他们回来担任新生的兼职班主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新生中的“留守儿童”大学生积极向上,更好的融入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促使他们以乐观、开放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而其中“留守儿童”大学生则是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专职辅导员必须通过思考拿出行动,为构建和谐校园,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光明日报.2002-04-09.

  [2]毕节留守儿童死亡——6102万留守儿童生存报告.新京报.2015-06-13.

  [3]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29(1).

  [4]房海鹏.馈论视野下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初探.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10).

  [5]刘丽.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潘倩、王旗.高校留守儿童大学生心理调查.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1).

  篇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以各类心理学理论为主,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考勤来衡量,教学效果较差。随着时代发展,学生思想日益先进和多元化,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为例,就改革过程和出现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有所促进。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困扰和问题,那么如何调节众多大学生心理健康,使广大大学生们能够关注与重视心理健康,通过心理知识普及,提升他们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是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心理问题普遍化、大众化问题,各大高校重心也从个体咨询转向团体辅导和大面积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各大高校在举办各类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讲得很累,课堂上却出现大多学生打瞌睡、玩手机、说话的情况。那么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深入学生心理,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和书面上,这是心理教育者的新课题。

  一、西安培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变革情况

  西安培华学院于2007年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24学时,均为课堂教学。因为开设较早,学生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开始作为选修课开设。2011年基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和国家以及省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学生对心理健康接受程度及学校重视程度也逐年提高,因此该课程更改为公共基础课、公共必选课。随着课程性质变化,学时也升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8。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一开设,分本专科进行,每班教学人数为50-150人不等,多以100人左右为主。目前从2006年开始,近6万学生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对该课程给予较高重视。该课程教学内容从开课之初的6大板块,到2015年由西安培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学生需求及日常工作情况设计12大板块,涉及心理与心理健康、生活管理、自我意识、情绪心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人格心理、恋爱与性心理、网络心理、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生命教育、心理咨询等内容。为保障教学质量,西安培华学院从开始聘请一批有着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来任教,不仅要专业而且要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更加专业且有着相应的心理咨询经验的老师,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受到学生的好评。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之初直到2016年上半年,教学方法还是主要以理论为主,虽然这些理论也是比较实用,但是纯理论教学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普遍反映不爱听,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因此,西安培华学院从2016级学生开始,整体教学过程要求必须以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为主旨。授课内容全面实施把填鸭式教学变为体验式教学,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课堂上关注教师为主变为关注自己为主的新型模式。课堂注重学生互动、分小组案例讨论、学生分享,通过案例教学引出知识点,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师所讲内容。同时教学过程中加入适量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视频和电影分析、心理测验、行为训练等,切实将教学内容融于到案例和视频等载体中,利用这些载体使得课堂变活跃。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接受性和理解性,使他们真正能够所学为所用,让大学生在各种教学方法过程中进行对比和提炼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际能力,从而做到心理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在实行一年后,经过调查,75%同学反映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趣味性,视频、游戏、案例讨论等方法等让他们觉得很新颖,且通俗易懂,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

  三、考核方式的改变

  西安培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前都是以学生期末成绩和平时考勤来评价学生接受程度。这种传统考核模式使得课堂所学的内容无法得到真正应用和体现,学生是否心理健康程度有所提高,无从得知。因此,在2016年下半年,西安培华学院学生潜能发展中心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过程进行大幅度改革并立即开始实施。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2016级学生开始,为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取消期末考试,全部改为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项目为:案例讨论、案例作业、学生听课状态、笔记、考勤五项内容,分数分别占比为:案例式互动及讨论30%,可根据通过参与案例讨论和分析观点赋分;案例作业30%,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分为纸质作业及行为作业等,纸质作业布置不少于三次,行为作业通过抽查赋分;学生听课状态15%,可通过课堂发言互动等表现赋分;笔记10%,通过纸质笔记赋分;考勤15%,要求老师点名考勤不少于3次。

  四、过程性考核的利与弊

  过程性考核的优势在于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学生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得积分,老师也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评价学生,为客观评价打下良好基础,使课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时,学生参与程度空前高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程度提高,课堂异常活跃。这样也促进老师教学积极性,对师生都有促进作用,从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过程性考核的弊端则在于西安培华学院都是大班教学,每班人数在100人左右的居多,老师上课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不停记录每个环节和每个人表现,在记录的过程中,因为人数过多,寻找相应的学生就是时间浪费。这样使得老师有一种焦虑感,会不停提醒自己要及时记录学生情况。否则会影响学生成绩。这样老师注意力和学生的注意力都受到影响,最终会涉及到教学效果,教学期望之间会产生差异。

  五、建议

  根据西安培华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情况,笔者认为科学评价体系对于课程实施和目标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点无可非议。但要想真正实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衷,笔者建议:在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为国家、省教育部门、家庭和各大高校极力重视的情况下,均改为小班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和意义,所有教学教室改为翻转课堂形式,以便于小组讨论和团体活动进行,同时也能促进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斌,张舒熠.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J],文教资料,2012(30):189-189

  [2]马桂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17):70-71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

2.科技论文格式范文

3.小论文格式范文

4.论文格式范文

5.本科论文格式范文

6.正规论文格式范文

7.论文格式要求与范文

8.论文格式 范文

9.土建论文格式范文

10.化工论文格式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71207/86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