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科学论文 > > 3多年来长白山鸟类新纪录重新梳理
生物科学论文

3多年来长白山鸟类新纪录重新梳理

摘要:Abstract: The changes of the species number of birds in Changbai Mountain had not been counted all along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Avifauna of Changbai Mountain in 1985. The progress in the new record of birds in Changbai Mountain in t
关键词:多年来,长白,山鸟类,新纪录,重新,梳理,Abstract,

陕西省教育厅李维民,埃及魔法膏真假鉴别,酷刷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摘要

  Abstract:The changes of the species number of birds in Changbai Mountain had not been counted all along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Avifauna of Changbai Mountain ”in 1985. The progress in the new record of birds in Changbai Mountain in the past 30 years was summarized comprehensively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s, and on this basis the composition of birds in Changbai Mountain was re-comb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e result showed that 35 species of the new bird records had been recorded or reported in Changbai Mountain successively since 1985,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the birds in Changbai Mountain was revised from original 277 species and another 11 subspecies, belonging to 18 orders and 48 families, to 313 species and another 10 subspecies, belonging to 20 orders and 60 families.

  Keyword:bird; new record; number of species; 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部至东南部, 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山脉, 这里森林广袤,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鸟类资源十分丰富.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 我国学者对长白山鸟类开展了系统性的调查研究, 并先后对长白山鸟类的种类组成进行了报道:陈鹏[1]报道了长白山鸟类142种, 傅桐生等[2]报道了194种, 赵正阶等[3]报道了261种, 傅桐生等[4]报道了264种.1985年, 《长白山鸟类志》出版, 共报道长白山鸟类277种, 隶属18目48科[5], 是一部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有关长白山鸟类的专着.

  1985年后, 对长白山鸟类种数变化情况一直未再进行统计.实际上, 历经30余a, 随着鸟类新纪录的不断出现, 长白山鸟类组成也已有了很大变化, 而目前人们仍沿用以往记载的鸟种数字, 显然已不能如实反映长白山鸟类组成情况.鉴于此, 有必要对近30余a长白山鸟类新纪录进行一次全面整理, 以便及时补充与修订长白山鸟类资源本底数据, 为鸟类资源保护、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1、研究区域和方法

  本文整理的区域范围仍为《长白山鸟类志》所涉及的区域范围, 主要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地区 (原归属通化地区) 和通化地区, 此外将地处长白山边缘地带的一些地区也纳入整理范围.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1985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 同时也查阅其他有关长白山鸟类的专着, 并结合近年的一些野外调查和监测工作, 获取历年鸟类新纪录被记载或报道的情况, 列出新增鸟种名录.按《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6]的分类系统对整个长白山鸟类的种类组成进行重新梳理, 提出新的长白山鸟类种数统计结果.

  2、结果

  2.1、1985年以来长白山鸟类新纪录进展概述

  经查阅可知, 从1985年至今的30余a里, 长白山鸟类新增加的种类数达到了35种 (见表1) .高玮等[7]首先报道了灰林鸮 (Strix aluco ma) 在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赵正阶等[8]报道了红胸秋沙鸭 (Mergus serrator) 在延边地区的分布, 该鸟于1987年5月中旬在敦化大石头林业局被发现, 为2只雄性个体;杨兴家等[9-12]于1988—1990年期间在对图们江下游地区鸟类资源进行调查时先后发现了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50~60只) 、虎头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pelagicus) (1只) 、豆雁 (Anser fabalis middendorffii) (6 000余只) 、灰雁 (Anser anser rubrirostris) (100只) 、白额雁 (Anser albifrons frantalis) (200余只) 、鹊鸭 (Bucephala clangula clangula) (140只) 、三趾鸥 (Rissa tridactyla pollocaris) (1~2只) 、灰翅鸥 (Larus glaucescens) (10余只) 、北极鸥 (Larus hyperboreus barrovianus) (5~8只) 和西伯利亚银鸥 (Larus smithsonianus vegae) 的分布, 这是发现长白山鸟类新纪录最多的一次考察活动, 其中灰翅鸥据记载仅偶见于福建沿海地区, 因此也为东北鸟类新纪录, 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三趾鸥和北极鸥也为吉林省鸟类新纪录;王日昕等[13]报道了杂色山雀 (Sittiparus varius varius) 在通化地区的分布, 该鸟在我国仅辽宁省和台湾省有记载, 据后来的进一步调查显示, 杂色山雀在通化地区南部集安市可能有较稳定的种群, 这里毗邻辽宁省, 一些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十分相近;高玮等[14]报道了拉氏沙锥 (Gallinago hardwickii) 和草原雕 (Aquila nipalensis nipalensis) 在延边地区的分布及栗耳短脚鹎 (Hypsipetes amaurotis amaurotis) 在通化地区的分布;李显达等[15]2002—2005年在长白山珲春鸟类环志点开展的鸟类环志工作中捕获到了棕腹啄木鸟 (Dendrocopos hyperythrus subrufinus) 、灰蓝山雀 (Cyanistes cyanus tianschanicus) 和棕眉柳莺 (Phylloscopus armandii armandii) 等3种过去在长白山没有记录的鸟类, 但数量极少, 在总计6万余只各种被环志的鸟类中, 这3种鸟类的捕获数量仅为1~2只.此外这里也发现了栗耳短脚鹎和杂色山雀, 捕获数量分别为6只和1只;2005年1月,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头道白河发现了赤麻鸭 (Tadorna ferruginea) 的分布[16], 该鸟在吉林省仅分布于中西部地区, 此次在长白山腹地出现且数量仅1只, 较为罕见;邓秋香等[17]、王翌等[18]分别报道了鬼鸮 (Aegolius funereus sibiricus) 和黄腹山雀 (Pardaliparus venustulus) 在吉林地区的分布, 这里地处长白山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 两种鸟类均是在同一地点即吉林市鸟类环志站被先后捕获到的;米红旭等[19]报道了黄嘴潜鸟 (Gavia adamsii) 在白山地区的分布, 该鸟于2011年5月下旬在抚松县的白溪林场被观察到, 数量1只, 此前仅在辽宁省和福建省有分布记录;陈庆红等[20]报道了丑鸭 (Histrionicus histrionicus) 、斑脸海番鸭 (Melanitta fusca stejnegeri) 和蛇雕 (Spilornis cheela ricketti)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布, 其中丑鸭是于2011年5月末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南坡漫江被发现, 为1只雄性个体.斑脸海番鸭最早于2010年10月中旬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二道白河被发现, 之后又有多次出现, 但每次都是1只个体, 或雌鸟或雄鸟.蛇雕在东北地区过去仅偶见于辽宁大连, 在长白山最早发现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之后也是又有多次出现, 最近的两次发现分别是在2005年9月下旬和2011年6月上旬, 地点均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头道白河;姜权等[21]报道了斑背潜鸭 (Aythya marila nearctica) 在长白山的分布, 该鸟于2016年4月迁徙期间在长白山北坡二道白河一人工湖区被发现, 数量3对.据记载, 斑背潜鸭在东北地区过去仅辽宁省有分布记录, 为旅鸟, 吉林省最早是于1992年在向海自然保护区被发现.

表1 1985年以来长白山鸟类新纪录种类名录
表1 1985年以来长白山鸟类新纪录种类名录

  此外, 《吉林省野生动物图鉴》 (鸟类) [22]还记载翻石鹬 (Arenaria interpres interpres) 、尖尾滨鹬 (Calidris acuminata) 、灰翅浮鸥 (Chlidonias hybrida hybrida) 和纵纹腹小鸮 (Athene noctua plumipes) 在延边地区有分布;《中国鸟类区系纲要》[23]、《东北鸟类》[24]、《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十四卷:文鸟科、雀科) [25]均记载蒙古沙雀 (Bucanetes mongolicus) 在长白山 (安图) 有分布.《中国鸟类志》 (上卷非雀形目) [26]记载猛鸮 (Surnia ulula ulula) 在长白山西南坡漫江有分布, 为冬候鸟.2017年7月,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坡维东站再次发现了猛鸮, 从这次发现的时间可以看出, 猛鸮在长白山应为留鸟.另根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第三版) [6]的记录, 红腹红尾鸲 (Phoenicurus erythrogastrus) 和雪鹀 (Plectrophenax nivalis vlasowae) 在长白山有分布.不过, 对于这两种鸟类的分布过去并未查到有其他文献的考证, 但仍可以确定的是两者均被实际观察过, 其中红腹红尾鸲早在2004年11月24日即已被发现, 发现地点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二道白河沿岸的林缘地带 (地理坐标N 42°24'13″, E 128°06'05″, 海拔740 m) , 为1只雄性个体, 限于当时条件, 未能拍摄照片.据记载, 红腹红尾鸲在我国内蒙古赤峰、河北、山西、四川及云南等省区有越冬分布[27-28], 在东北地区最先于黑龙江省发现, 时间为2001年10月30日, 当时也是发现1只雄性个体[29].雪鹀则是在2018年3月中旬在珲春敬信拍到了1只雌鸟照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30余a来长白山鸟类一直不断有新纪录种出现, 最短1 a, 最长也不超过4 a即有鸟类新纪录被记载或报道, 其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10 a间报道的种类数较多, 为16种, 90年代中期以后则有所减缓, 20余a间共报道了19种.

  2.2、长白山鸟类种数修订

  除新纪录种类外, 依据鸟类现行分类系统[6], 一些鸟种的分类和科目归属也有很大变化, 其中涉及本区鸟种和科目数变化的, 一是有两个亚种提升为种, 分别为白腹鸫北方亚种 (Turdus pallidus obscurus) 提升为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 , 斑鸫指名亚种 (Turdus naumanni naumanni) 提升为红尾斑鸫 (Turdus naumanni) , 另有一种则归为亚种, 即灰腹灰雀 (Pyrrhula griseiventris) 归为红腹灰雀一亚种 (Pyrrhula pyrrhula griseiventris) ;二是增加了鹎科、鹗科、王鹟科、苇莺科、蝗莺科、柳莺科、树莺科、长尾山雀科、莺鹛科、鸫科、戴菊科、燕雀科、铁爪鵐科和鵐科等14个科及沙鸡目、鹰形目、鲣鸟目和犀鸟目等4个目, 删除了松鸡科和文鸟科2个科及雨燕目和鸥形目2个目.

  综上, 长白山鸟类应由原277种另11亚种, 隶属18目48科, 修订为313种另10亚种, 隶属20目60科.

  3、讨论

  3.1、关于鸟类新纪录的查阅整理

  本文涉及的鸟类名称, 包括中文名和拉丁学名均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第三版) [6]所列名称为准, 因此有的与原文献记载或报道的名称有所不同, 如拉氏沙锥原名称为澳南沙锥 (Capella hardwickii) , 西伯利亚银鸥原名称为银鸥 (Larus argentatus) , 灰翅浮鸥原名称为须浮鸥 (Chlidonias hybrida) 等.本文所列鸟类新分布纪录均以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依据, 而有关科考调查记录及一般观鸟者反映发现过但未发表或无实物 (照片) 考证的种类, 此次都不予列入.此外, 由于有些种类并不是直接以新纪录的形式发表, 因此查阅过程还兼顾到其他类型的文献, 如研究报告、环志报告和专业书籍等, 尽可能避免遗漏.

  3.2、鸟类新纪录种组成特点

  本次整理的鸟类新纪录种的组成特点, 一是水鸟类较多, 有18种, 占51.4%, 另外雀形目鸟类和猛禽类均为8种, 各占22.8%, 其他1种, 占2.9%;二是旅鸟 (记载为旅鸟或尚不确定居留型的均列为旅鸟) 较多, 有27种, 占77.1%, 其他留鸟、夏候鸟和冬候鸟, 分别仅占14.3%, 5.7%和2.9%.此外通过整理还发现, 近30余a长白山鸟类新纪录的发现多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是珲春图们江下游地区, 有14种, 占40.0%;另一个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 包括安图、敦化和抚松, 有11种, 占31.4%, 两者共占71.4%, 这种状况显然与对这两个区域的调查研究更多有关.其他分布情况为通化地区2种, 延边地区未涉及具体地点的6种, 吉林地区2种.

  从后续的观察或报道来看, 豆雁、白额雁、西伯利亚银鸥、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等在图们江下游地区已有稳定的迁徙种群, 其中两种雁类特别是豆雁每年的迁徙数量可达数万只以上, 为当地迁徙季节的优势类群;其他种类的数量一般都很稀少, 有的仅为偶见.

  3.3、鸟类新纪录产生原因

  鸟类分布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 就整个中国而言, 近30 a来鸟类组成也是一直处在非常大的变化之中, 从1987年记载的1 186种[23]到现在的1 445种[6], 30 a来增加的鸟种数量达259种之多.新鸟种、新纪录的发现及由于系统分类方法的发展而使一些鸟类分类地位发生改变是中国鸟类种数增加的主要原因[30-31].对于鸟类新纪录的产生, 除了与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外, 最根本的是受全球环境变化, 特别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的影响, 鸟类分布范围或迁徙路线发生变化的结果[32-34].从本身地理区位的角度来看, 长白山地处古北界东北区东部, 东近海洋, 西接松辽平原, 并处于南北鸟类重要的迁徙通道上, 也为全球变化背景下鸟类的迁徙、扩散和延伸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鹏.长白山鸟类及其垂直分布[J].动物学报, 1963, 15 (4) :648-664.
  [2]傅桐生, 高岫.长白山鸟类区系的类型及其分布[J].吉林师大学报, 1965 (2) :52-65.
  [3]赵正阶, 何敬杰, 张兴录, 等.长白山林区的鸟类学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 1983 (4) :2-10;1983 (5) :56-62;1983 (6) :55-63.
  [4]傅桐生, 高玮, 宋榆钧.长白山鸟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
  [5]赵正阶.长白山鸟类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6]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7]高玮, 相桂权.吉林东部繁殖鸟类生态分布[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 18 (2) :99-127.
  [8]赵正阶, 韩晓东, 郑广田.红胸秋沙鸭分布新记录[J].野生动物, 1988, 9 (4) :45.
  [9]杨兴家, 吴志刚, 崔光吾.吉林省猛禽的新纪录[J].动物学杂志, 1990, 25 (5) :7.
  [10]杨兴家, 吴志刚.吉林省珲春敬信地区春季鸭科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J].野生动物, 1994, 15 (2) :26-28, 34.
  [11]杨兴家, 吴志刚, 崔光吾.图们江下游的珍稀脊椎动物[J].动物学杂志, 1994, 29 (5) :42-46.
  [12]杨兴家, 金玄善.图们江下游湿地水鸟及其生态分布[J].动物学杂志, 2000, 35 (5) :26-30.
  [13]王日昕, 周成武, 曲岩.吉林省鸟类一新纪录种[J].通化师院学报 (自然科学) , 1997 (5) :46-47.
  [14]高纬, 王海涛, 方林, 等.吉林省鸟类多样性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7 (1) :80-94.
  [15]李显达, 朱坤杰, 付宇霞, 等.吉林珲春2002~2005年鸟类环志监测报告[J].四川动物, 2007, 26 (3) :542-549.
  [16]王绍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物资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307.
  [17]邓秋香, 唐景文, 高玮.吉林省鸟类新分布——鬼鸮[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 (5) :125.
  [18]王翌, 李天松, 徐境羚, 等.吉林省鸟类新纪录——黄腹山雀[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40 (7) :148-149.
  [19]米红旭, 刘培奇, 李枫.吉林省鸟类新纪录——黄嘴潜鸟[J].四川动物, 2012, 31 (2) :316.
  [20]陈庆红, 张睿, 黄炳军, 等.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J].吉林林业科技, 2014, 43 (6) :28-29.
  [21]姜权, 邱宝鸿.长白山鸟类新纪录——斑背潜鸭[J].野生动物学报, 2018, 39 (1) :207-208.
  [22]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吉林省野生动物图鉴 (鸟类) [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72-73, 77, 83-84, 96.
  [23]郑作新.中国鸟类区系纲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970-971
  [24]东北保护野生动物联合委员会.东北鸟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510.
  [25]傅桐生, 宋榆均, 高玮.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十四卷文鸟科雀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31-133.
  [26]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上卷非雀形目[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67-668.
  [27]常家传, 桂千惠子, 刘伯文, 等.东北鸟类图鉴[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66.
  [28]约翰·马敬能, 卡伦·菲利普斯, 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302-303.
  [29]郭玉民, 李显达, 方克艰, 等.东北鸟类新纪录——红腹红尾鸲[J].野生动物, 2002, 23 (1) :47-48.
  [30]张正旺, 刘阳, 孙迪.中国鸟类种数的最新统计[J].动物分类学报, 2004, 29 (2) :386-388.
  [31]刘阳, 危骞, 董路, 等.近年来中国鸟类野外新纪录的解析[J].动物学杂志, 2013, 48 (5) :750-758.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数学和物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