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科学论文 > > 微生物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论文
生物科学论文

微生物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摘要: 文章从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开展的必要性,微生物学案例教学过程,以及微生物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情况进行了仔细剖析。 关键词: 案例教学;微生物学;应用 在传统课堂教
关键词:微生物学,案例,学的,应用,论文,

鬼帝的驭兽狂妃,陈乃娴 2009,相交线与平行线

  摘要:文章从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开展的必要性,微生物学案例教学过程,以及微生物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情况进行了仔细剖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生物学;应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率较高,但学生往往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他们应用理论快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是一直以来困扰教师的大问题。而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生的独自思考能力及团体合作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1]。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变学生为课堂主体,而教师作为指挥棒是教学的主导。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高校生物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学科地位十分突出。因此,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又可以丰富教学体系,促进学科建设。

  1微生物学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1微生物学的实践性强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微生物学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应用性十分强。小到生活中食物的霉变,大到企业污水的治理都和微生物有关。这种独特的学科特点,使得讲授法在教学中显得单薄。要加强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必须选择一种能够突出学科应用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弥补了讲授法单纯的强化,教师可以灵活地选择和章节内容相关的案例展开讨论,例如食品微生物污染案例,和生活相关度高,在分析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微生物的特性,就得以应用。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获得肯定,觉得所学知识不是花架子能够应用,摆脱了“理论无用论”,学科兴趣也能增加。

  1.2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如果微生物学教学脱离实际,那么就只剩下缺乏生动的理论框架,学生往往可以被动接受,应付考试,但应用不足,记忆短暂;而如果单纯追求实践技能,学生的知识就容易松散不成体系,往往比较肤浅不能深入。案例教学促使学生运用理论原则来解决实际问题,透过实际问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点。因此,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十分重要。案例教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教学形式,它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当然,案例及其教学并非要取代理论的发展或者实践的观察,而是为从另一种不同的背景审视理论与实践关系开辟了道路[2]。

  1.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要求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学习往往都以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中以个体为单位接受。学生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分组或集体讨论这种多边互动性的交流模式使思维撞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相对独立的完成案例的分析,需要同组同学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才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前期准备中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课外知识的查阅,学生也要分配任务做好预习;课堂讨论中,要针对案例以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表达描述。最后这些观点又要形成统一的结论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1.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给了学生一个机会,既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设计一个土壤污染的案例,让学生对污染种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微生物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应用到多个章节的理论知识,只有相对合适的方案而不是唯一的答案。这样对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和提高学生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都有帮助。

  2微生物学案例教学过程

  2.1准备阶段

  教师课前准备案例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相关案例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案例的选择要能突出重点、代表性强,同时又具有讨论性。在有多个相近案例时,选择时要考虑内在关联大、富有争议、涉及知识点广的案例。例如在“传染与免疫”这个章节的案例教学中,可以选择林区管理员在例行林区巡视时发现有大量老鼠死亡,后感染鼠疫的案例。分析这个案例需要应用到感染的途径和方式、微生物的致病性以及传染后的表征等广泛的知识点。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到在分析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策略,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的准备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熟悉,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案例也无法展开讨论。同时,教学班级中要分好讨论小组,人数以4-8人一组为宜,这样组内同学可以有充分的发言空间。

  2.2实施过程

  2.2.1案例的提出

  案例的呈现要在理论知识点提出的基础上引入,这样才不显得突兀、和课程内容脱节。如上述案例,教师可以“角色互换,做一回医生”为提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到符合学生逻辑思维的顺序。教师可以列出患者情况:工作时发现大量死老鼠,回家2日后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伴疼痛,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染色镜检,查见革兰阴性两端浓染的短小杆菌。首先提出患者可能为何种细菌感染并罗列出依据。再深入地分析如何进一步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总结分析致病菌致病的机制,并对如何预防提出建议。这种有代入感的案例引入,往往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后续讨论的开展。

  2.2.2讨论的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由于分组的差异,每个学习小组在研究问题时思考方向和结果如有误差,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修正。如上述案例,鼠疫的检验方法比较多,学生在讨论时比较容易局限在细菌的分离和鉴别上,教师要提醒学生发散思维,考虑放射免疫沉淀试验等抗原抗体反应有关的血清学检查。学生容易将如果提出的预防解决方案存在理论错误时,也要加以提示,促使他们换一种思考方式。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如发现有新意的提议或有争议的问题,应该记录在黑板,在总结时一并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观察,对于学生的团队配合、理论点的掌握等要及时进行记录。另外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对讨论时间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

  2.2.3总结分析

  在讨论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教师要组织各个学习组将得出的结果进行共享。通过肯定、纠正、分析、总结的过程,将学生回答的问题与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最终一定要回归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上。如上述案例,学生在罗列感染细菌的依据时往往容易遗漏“回家2日”这个时间段是鼠疫的潜伏期这一点,要在总结时突出,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并记忆。教师应对各组分析进行针对性的剖析,有必要的知识点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应在串讲中突出,形成“案例———分析———总结———归纳”的模式。

  2.2.4教学反思

  这个过程往往容易遗漏,但反思是有助于下次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在案例讨论总结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及时做到反思。教师要对案例的选择、问题的提出、学生讨论的积极程度、讨论结果的偏差、中间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文字材料。教师的反思评价侧重于课堂讨论效果的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与对学生行为变化的评价。学生反思与评价主要集中于对案例内容的评价及对参与程度的评价[3]。

  3微生物学实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案例的数量和质量

  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前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如果缺乏高质量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失去根基。管理学是实施案例教学比较早的学科,已经有若干与案例相关的编著问世。但是微生物学的案例没有现成的参考,就需要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收集、选择、整理和编写。这无疑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是考验。首先案例的编写要考虑到如何服务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案例要偏重工厂实例,而食品科学专业的案例则要偏重食品污染、食品发酵。有些案例可能新颖有特点,但是偏离了大纲的重难点,也就达不到实践印证理论的作用。其次,既然微生物学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那么在选择案例时也要尽量选择现实中的实例。这些实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公共事件,比如“非典”和“埃博拉”;也可以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实用技术,比如微生物饲料。这样的案例有说服力,解决方案也具有现实意义。另外,要在提出的问题上下文章。问题最好能前后呼应,对于后面的知识点有启发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了高质量的案例,再有能诱导纵深思维的问题,正如好马配好鞍,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作用。

  3.2学生对案例教学的不适应

  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习惯了“听课”,在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中往往表现得较为内敛,而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要素。尤其是部分学生不能针对案例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论证充分的阐明自己的观点[4],或是对理论知识没有做好足够的储备,就会让案例教学成为空架子。另外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学生有时过于纠结各自的不同观点,不能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从而偏离了教学目的。当然,有部分学生对这种主动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还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这也成为故步自封的枷锁。

  3.3投入不足

  如上所述,案例的准备需要教师额外的付出,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高校教师在科研上投入较多,但深入企业的实践技能不足,容易造成实际案例资源相对缺乏;图书资源和电子信息等共享性资源缺少资金投入也容易短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学校、教研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案例的准备,和学生沟通的立体化通道往往也受到限制。例如网络教学平台,在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中已经广泛建立了,其中不乏和学生的互动,但却很少有针对案例教学的部分。多媒体课件教师们都能精心准备,但是案例教学部分也常常是简单的文字叙述,这也让案例的呈现打了折扣。总之,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这个挑战能帮助教师完善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化的思维体系。如果能克服以上困难,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一定能更加如鱼得水,并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56-61.

  [2]KatherineK,Merseth.CaseStudiesin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M].Addison-WesleyEdueationalPublishersInc,1997:2.

  [3]李斌.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7(3):119-121.

  [4]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81018/126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