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 > 拓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经费来源渠道方式建设_物流管理论文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拓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经费来源渠道方式建设_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一、清洁乡村活动的显著绩效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在广西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经过两年的集中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源质量,改良田园生态,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生态建设水平、乡风文明
关键词:拓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经费,来源,渠道,方式,建设,物

静止蛙,禁爱我的豹族老公,欧美色蜜桃

 一、“清洁乡村”活动的显著绩效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在广西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经过两年的集中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源质量,改良田园生态,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生态建设水平、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再经过后续5年的持续推进,使广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乡村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使秀丽的山水风光与整洁卫生的环境相匹配。“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工作复杂,涉及面广,从各地发展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将是形成“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的关键。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东村委属下的自然村大王岭村是自治区级“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示范村。该村南面临海,距海岸线300米,距营盘镇3公里,有2个村民小组,人口660人;建筑、捕捞、养殖、运输专业户65户,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2012年3月被北海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年5月被北海市命名为唯一的自治区级文艺村。大王岭村具有较好群众基础和经济条件。该村是个典型的传统村落,2013年5月开展清洁活动以前,虽然已经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但进村公路已经破旧,海滩很脏乱,养虾污水直接排到海里。基础设施比较差,道路没有硬化,排水设施不健全。开展清洁活动以来,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清洁乡村”活动绩效明显。
  (一)村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截至2013年10月底,大王岭村已经建设垃圾池3个,配有垃圾桶15个,聘用专职保洁队员3人;修建了环村硬化公路和排水沟;有文化广场、标准戏台、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各1个;乒乓球台、宣传橱窗、功德牌各2个;健身器材一批。该村文化广场是文艺、健身、休闲等多功能的活动场所。
  (二)制定了清洁制度
  截至2013年底,大王岭村具体制定了50多条村规民约和10条环境卫生公约,除了在村里宣传栏张贴外,还每家每户分发一份;在村民中推行“门前三包”制度,以保证清洁工作的常态化;评出了2013年文明村民20人。
  (三)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有了提高
  大王岭村的退休干部以建成旅游村为目标,长期宣传“要建旅游村,卫生靠大家”的观念,部分村民已经养成自觉清理自家生活生产垃圾的习惯,自觉维持文艺村的形象。随着清洁活动的深入,卫生设施逐步健全,村民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将大大提高。
  (四)建立了多部门扶持的联动机制
  作为清洁活动示范村,广西社会科学院、北海铁山港区文体局、北海住建局、北海海防办、北海市文联、营盘镇政府等各级区市县单位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积极为大王岭村争取扶持政策、筹措项目资金。广西社会科学院还派人驻村参与、指导该村的清洁活动,引导农民建立健全和创新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五)文艺宣传亮点突出
  大王岭村是文艺村,也是北海市文联的联系点。北海市文联经常组织成员到大王岭村进行宣传、采风、清洁等活动。文艺村的优势使大王岭村有效地利用端午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庆,大造清洁活动氛围,掀起清洁活动高潮。经过宣传、教育、清理垃圾等工作,对村民提高环境意识、卫生意识等起到了很大作用。2014年2月9日至14日,大王岭村举办第三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暨新村建设五周年文艺系列活动,邀请北海市文联、北海市曲艺家协会、合浦金牡丹艺术团、湛江歌舞团进行文娱演出、花灯展示、摄影展等活动。《广西日报》2014年2月11日第一版对该村的此次活动作了简要的报道。《北海日报》、北海电视台也都作了报道。
  二、“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经费来源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本质上是新农村建设的构成部分,是广西从2009年起实施的城乡风貌改造、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新农村建设的延续。2013年10月,大王岭村就获得一笔城乡风貌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村容村貌改造。2009年起的五年来,大王岭村共投入近350万元的公共建设资金。其中,北海海防办150万元,铁山港区文体局1万元。2014年底,北海住建局主持修建的800多米村路和500米排水沟完成,这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1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2014年春节前夕,耗资10万元,其中广西社会科学院资助5万元的文化小广场项目建设完成。大王岭村“清洁乡村”活动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一)财政投入
  为了保证“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实施,广西各市、县都把活动列入每年的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每年投入“清洁乡村”活动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北海市铁山港区“清洁乡村”活动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聘用专职保洁员。保洁员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使用和维护清洁设施、做好村庄环境的日常保洁等工作。2013年,北海市已安排9千万元作为活动启动资金,两年内将总共投入6亿元[1]。
(二)部门扶持
  2013年“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起动以来,各级区、市、县派人驻村的扶持单位都安排资金或物资援助。如,北海市建立市直部门驻村制度规定,原则上要求每个部门市属单位每年对所驻村给予不低于3万元的资金或物资援助。
  (三)村民集资
  2009年起的五年来,大王岭村村民集资45万元,修建入村道路、篮球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致富能人、模范农民党员的带头作用非常突出。3名致富能人资助灯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功德牌等,每人超8万元。
  三、“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存在问题
  (一)农民房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大王岭村有几百年的建村史,目前部分村民另建新居、空置旧居,呈现新居与旧居错杂分布的状况。部分房屋比较分散,给清洁乡村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大王岭村的农民也如同我国大部分农村一样,长久以来不注重卫生、环保、生态等观念的培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生活生产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丢弃,环境意识十分淡薄。保洁队的工作主要是清理路边垃圾,简单地对垃圾进行清扫和焚烧,并不能真正发挥保洁员指导、监督、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农村环境基础环保设施缺乏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上投入极少,农村环村公路、村庄主干道路和排水沟、给排水管线、消防设备、垃圾回收处理设备、减灾防灾设施等严重缺乏。环境基础硬件设施不足,农村一些陋习得以“顽强”存在,如家畜家禽放养,短时间内有些村民无法接受圈养的规定。由于村道硬化率不高,村道上畜禽粪便随处可见。清洁活动开展以后,大王岭村作为拥有近200户农户的村庄,公共村路旁仅有3个垃圾池和15个垃圾桶。各家各户基本没有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筐),各种垃圾处理主要是焚烧为主,根本谈不上垃圾分类、翻晒、规范堆放。由于缺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产生活污水无法重新再利用。目前生产生活污水和雨水只能直接排放到大海中,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海滩垃圾清理、野草清除工作更是没有展开。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实行以包产到户为主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以后,农民淡化了集体观念和公共意识。由于农民“原子化”的一盘散沙状态,农民无法以组织的力量来发展集体经济。大王岭村的村干部曾经打算收取养殖户的虾塘承包费用于公益和海滩保洁工作,但由于养虾户的抵制而没法收取。大王岭村虽然有许多专业户、专业建筑队、海产养殖户、科技致富示范户,但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并不多见。“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经费支撑的根本出路在于再造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集体经济的部分利润作为提供清洁活动的资金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清洁活动得以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问题。
  四、完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经费支撑机制的对策
  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探索建立资金长效投入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垃圾收运设施及运行管护经费等工作,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新资金供给方式就成为持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关键。构建清洁乡村活动经费支撑机制,微观层面上的资金支撑机制要素内容包括:投入机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4个方面的支撑。宏观层面上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清洁活动为契机,改造乡村文化形态,由此推进乡村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型,确立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新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建构乡村生态文明社会。
  (一)整治村庄环境,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是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内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养农民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把“清洁乡村”工程从村庄环境整治入手,与农村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貌改造和建设沼气池结合起来开展,引导村民建立健全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为此,村庄建设规划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划分各种生产生活功能区,力求实现村庄用地集约、功能完善、居住方便、卫生用地。具体在清洁活动方面,需要硬化村屯主干道、巷道;购置垃圾运输专用车及其配套设备设施;修建排污明渠及暗渠、化粪池、氧化塘、公厕、休憩公园等公共设施;组建专职保洁员队伍,垃圾桶分发给村民,实现农村垃圾房、垃圾桶全覆盖。清洁问题的关键还是卫生习惯问题,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农村群众自觉做好卫生保洁,养成不乱扔乱倒垃圾的良好习惯,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和参与治理行动的自觉性,推动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农民群众文明新风,彻底改变农村的“脏、乱、差”面貌,实现农民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这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农民,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的“造人”建设,是对千百年来的农民生活陋习的一场革新。
  (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村民自治目标是建立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管理服务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方式的现代转变。村民自治的内容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共同参与。在清洁工作方面,按照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将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有一定威望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兴办自己受益的卫生公益事业。大王岭村修建环村硬化路、铺设排水排污管道和改造旧戏台时,就成立了退休干部、致富能人、村干等十几人的组织,发动村民参加捐资、投工投劳等工作,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参加义务劳动,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工程建设。这说明,村民理解了清洁工程是造福自己的工程,其自治能力的效率是很高的。村民自治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求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树立村民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农民参与意识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乡村清洁工程融入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变成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发挥村民在清洁乡村中起主力军作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要让广大农民群众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既是清洁乡村的建设者,更是清洁乡村的受益者;既是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体,更是享受美丽家园的主体,真正变“要我清洁”为“我要清洁”,从“跟着干”到“主动干”,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建立村规民约等制度保障
  为了使清洁乡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农村环境保护“有章可循”,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及长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十分必要。农村保洁员队伍的组建和运行,农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要“有人管事”。完善的村规民约,如建立《卫生公约》、《家庭美德公约》等,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村民行为,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包括制定村屯农户清洁卫生制度、清洁生产行为规范和清洁奖惩制度、广泛开展文明创建评比活动等。北海市铁山港区在村民中大力推行“门前三包”制度,划分了责任区,落实专人负责,并与责任区农户签订“清洁环境卫生责任书”。年度文明村民评比则是搞好典型示范,形成文明的卫生习惯。广西一些村委实行“十户联保联创联评”措施,按照分片管理的原则,要求各自然村每十户中,选出一个牵头人,进行联全保洁、联合创建、联合评比,定期检查评比制度,奖罚结合,定期公示,确保长效管理[2]。此外,开展群众竞赛活动,通过每年开展“最佳清洁村”、“优秀清洁村”、“五星级文明户”等评比创建活动,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达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百姓的总体要求。村民自己动手参与“清洁乡村”活动,不仅仅是省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培养群众的卫生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风尚。
  (四)完善政府主导的财政投入制度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本质上是一项农村公益事业,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之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忽略农村,清洁乡村活动其实也是政府对农村历史欠账的补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为了长效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聘用了190名农村保洁员。政府财政提供聘用工资,才能为长效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但政府的财政投入作为资金供给的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全然包办的资金供给。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决策和领导部门,起着导向、牵引的作用。政府可以采取政府采购、委托承办、以奖代补等方式,多途径解决清洁乡村活动经费。就当前情况而言,由于保洁员工资低,清洁卫生的工作动力可能无法持久,政府要引导村民建立有偿清洁卫生管理制度。比如,贺州市创新建立“村民自筹+政府补贴”方式的“以钱养事”城乡环保机制,以“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各县(区、管理区)、乡镇(街道)通过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解决公共环境卫生保洁服务需求。村屯中成立“卫生清洁理事会”掌管清洁费用,每年收取每户70元的清洁费用,其他费用由政府补贴,聘请环卫工人负责一天一次垃圾清扫和三天一次的街道清扫,实现了清洁乡村长效性。村里有卫生保洁员承包清洁任务,村民每人每月只需出一元钱,政府每月补贴500元钱作为清洁资金。这种机制,农民只需掏很少的钱,就能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3]。政府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聘请环卫清洁工工资、宣传、管理等费用,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四级城乡垃圾统一管理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就是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政府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参与,解决乡村治理资金短缺、设施落后的问题。针对乡镇、村两级财政非常薄弱的现状,县财政分年度分批拨付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清洁乡村工程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典型示范的思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沼气池、建禾场、修进户道,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开展清洁卫生工作,补助一定的资金在村屯建设垃圾焚烧炉,购置垃圾运输车、垃圾桶。政府视整顿的环境卫生情况给予资金等方面的奖励,实现以奖带管。政府主导作用还表现在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争取上级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同时要大力整合涉及农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目资金,如农村屯级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项目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导向效应。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在外面工作的干部及社会能人牵头捐资,接受村民及社会各界捐款。政府以财政小资金引导社会大资金进入,将市场经济理念引人村庄整治工作,按照 “谁投资、谁受益”的要求和“谁受益、谁负担”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项目运作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国企、民企、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建设,解决好实施“清洁乡村”工程所需的资金问题。
  (五)整合各部门资源,合力共建长效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长,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自治区、市和各县、乡镇各级政府均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或办公室,明确农办、建设、行政执法、水利、林业、环保等十几个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清洁活动驻村队员的后盾单位都具有本单位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力优势和物力优势。因此,整合各单位人力物力,协调工作十分必要,需要推出牵头单位对进驻村做好发展规划,与村庄、低收入农户集中开展结对帮扶专项活动,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职能与责任,并使三者的职能与责任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结、互为促进。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从多方面入手寻找项目和资金支持,把整合各类资源与发挥当地群众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加强部门协调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积极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项目支持和农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丰富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捆绑使用扶贫、农业、交通等专项资金,确保了“扶持一个,见效一个”。实现多种资金来源优势互补,使清洁乡村工程资金供给更有效率,更符合需要。比如,北海市由住建局、农业局、环保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围绕建设“美丽北海”制订方案,实施全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城乡风貌改造规划和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全市乡村清洁整治建设规划,实现清洁乡村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清洁工程也是城乡文化交流与影响,部门扶持是一种城乡联动、区域共建、工农城乡互动的形式,以此推动城乡文化的交流、融合,让城乡文化相互交流,互补提升。
  (六)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村集体产业
  现实的新农村建设是与城市化工业化同时进行的,中国工业化的推进,一大批“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纷纷跳出农门,到城镇去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农村出现了不少“空心村”,部分耕地农田闲置。实施土地整理、整治和危旧房连片改造,在这些地方条件已经成熟。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安排一定数量用地指标,用于发展村集体产业,实现乡村清洁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可以说,产业支撑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产业,农民收入就难以增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资金投入就得不到保障。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与发展农村产业生产结合起来,才能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可持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撑。产业支撑机制创新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应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目标,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清洁生产。结合当前的土地租赁、“小田并大田”等土地流转制度,在政策上,加强金融、技术扶持力度,构建政策保障的产业化成长支撑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乐土田园牧歌式的平静与悠闲的生活韵律。现代乡村也具有现代城市无法具有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创建生态文明时代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乡村具有很多城市无法具备的优势。城乡文化的对接,催生了农民的乡村旅游梦。借助“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机遇,不少村屯农民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开发成旅游村,应该说这是农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激活这种农村文化的自生内发力,把文化自觉、自信转化为自觉自主的清洁活动行为,是产生清洁活动内生动力的关键。实现环境整治和旅游经营的对接,将从根本上解决清洁活动的资金供给问题。建设旅游村是一种导向,推动农村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具有民主管理、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民旅游企业组织真正搭建起来,标志着清洁乡村活动具有了文化自觉的意义。调动农民人人参与,成为清洁活动的主力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志军.近期将开展“四大行动”[N].北海日报,2013-04 -27.
  [2]王海玫.“一联十”共建美丽仙侨屯[J].当代广西,2013,(17).
  [3]黄丹.美丽壮乡的清洁蜕变[J].当代广西,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