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舞蹈论文 > > 浅析山东海阳秧歌的“圆道”之美
舞蹈论文

浅析山东海阳秧歌的“圆道”之美

摘要:内容提要: 海阳秧歌是一种流行于我国海阳地区的民间艺术,融合了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海阳秧歌的整体审美特点可以概括为圆道之美,这种圆道之美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海阳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
关键词:浅析,山东,海阳,秧歌,圆道,之美,内容提要,海阳,秧歌,一

太原信息港,世界上最长的蟒蛇,木星幻战记

  内容提要:海阳秧歌是一种流行于我国海阳地区的民间艺术,融合了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海阳秧歌的整体审美特点可以概括为“圆道”之美,这种“圆道”之美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海阳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基础之上的。海阳秧歌圆道之美的形成首先源于民间艺人对于宇宙、生命与生活的朴素认识,而这种认识又是建立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与文化环境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将“圆道”的概念具象化了,同时也为其在艺术中的运用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的操作路径。在此基础上,海阳民间艺人将“圆道”之美呈现在了秧歌队形之“圆”与秧歌动作之“圆”之上。总而言之,海阳秧歌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其“圆道”之美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多个层面的元素,对于我们今天去理解中国传统舞蹈艺术乃至于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有着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海阳秧歌;圆道;圆;儒道思想;三道弯

  海阳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海阳秧歌起源于山东烟台市海阳周边一带是汉族的民间舞蹈艺术,海洋秧歌自成体系,它以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灵活自如的表现形式、粗旷奔放的风格气派在山东齐鲁文化中独树一帜,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

  海阳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北靠“胶东屋脊”,南面紧邻黄海。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海阳。海阳为低山丘陵区。北部徐家店、郭成、山西头等乡镇,很多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脉,山低坡陡,丘陵势缓,间有河谷平原。中部战场泊、朱吴、高家、盘石店等乡镇,中部有小块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以招虎山脉为主体,形成境内屋脊。西部发城、小纪、北埠后、泉水头、黄崖等乡镇和二十里店、赵疃乡部分村庄,山低坡缓,丘陵、平原交错。南部行村、凤城、大辛家、辛安、大山所、大阎家等乡镇及留格庄、二十里店、赵疃、南城阳乡和东村镇部分村庄,地势低缓。海阳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在这特殊的地理特点和生存环境,还有生活的艰苦与自我封闭的心态,让海阳的农民拥有质朴和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因此他们在海阳秧歌的表演形式和风格上比较古朴、保守、粗狂。海洋秧歌的历史悠久,受到了齐鲁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海阳民俗民风。

  海阳大秧歌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海阳地区,在全国的民间艺术中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对于一种民间艺术来说,其生命力的依托是丰富而悠久的民间文化,同时也需要建立在自身的艺术美的基础之上。海阳大秧歌正是建立在历史悠久的齐鲁文化基础之上的,在不断的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同时形成了自己以“圆道”之美为审美特征和文化特征的特点。故而,对于海阳秧歌“圆道”之美的解读不但有助于理解海阳秧歌的动作特点,也能从更为深层的层面把握住海阳秧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一、海阳秧歌“圆道”之美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对海阳大秧歌的“圆道”之美进行阐释之前,有必要首先对海阳大秧歌的历史源流进行一番梳理。这是因为一方面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出现与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或者由一人之力形成的,其最终的普及一定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另一方面,民间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其艺术形式和具体元素是随着民间生活和历史发展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换而言之就是民间艺术即使在定型之后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并且融入新的元素的。所以,正本溯源有助于我们对海阳大秧歌的文化根源进行正确的认识。

  海阳秧歌诞生的区域是山东省海阳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海阳市位于黄海以北——因为古代通常以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所以这座位于黄海以北的城市也就被称之为海阳。从地理环境上看,胶东半岛属于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混杂的地区,但整体上还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这样的生存环境使得海阳地区的农民有着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故而海阳秧歌的流传至今仍然保持着完整性和古朴的形态。

  从文化环境上说,山东地区自古以来深受齐鲁文明的影响。在春秋时期,孔子讲西周的礼乐文化加以继承和改进,形成了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与此同时,孔子也在其家乡广收门徒,传授知识。在孔子去世之后,其思想不断流传,构成了齐鲁文化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说,齐鲁文明可以被视为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典型代表。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礼”字,这一点在海洋秧歌中表现的也十分明显。例如按照海阳秧歌的传统规矩,表演队伍在进村之前需要先与东道村进行联系,然后东道村会派人出来迎接。在迎接过程中,双方需要以秧歌的形式互相施礼。在施礼结束之后,还需要进行叩拜、祭祀等礼节。如果在表演期间不同的秧歌队相遇,那么双方就需要互拜并且让路。假如双方的互拜没有按照既定的礼仪进行,那么就很有可能发生争执与摩擦。故而,我们也可以看出海阳秧歌的独特之处。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海阳秧歌才在娱乐的功能之外,有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和隽永的文化价值。

  二、海阳秧歌中天人之道之圆

  “圆”作为一种审美的范型,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在思想、艺术以及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对于“圆”之“道”的向往与肯定。“圆道”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而历来向往天人合一境地的中国人又十分巧妙的讲这一意识融合进了各种艺术、思想以及日常生活之中,故而我们在海阳秧歌中也随处可以看到“圆道”的影子。

  中国人对于“圆”的向往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时代。中国古代历来流传着天圆地方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知道这是一种荒诞不经的理论,但这一理论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一如上一段所说,“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这样一来“天道”之“圆”就很容易被内化成“人道”之“圆”,具体到艺术表现的层面上来说就是形式之圆。在海阳秧歌的表演中,不管是集体队形的流动还是舞蹈着个人肢体的运动都表现出了当时的人所认为的宇宙立体圆形运行的规律,而且舞动的节奏往往呈现出轻重缓急相间的规律性循环,在空间上则以连环不断的8字形弧线为主要特征,秧歌队队形也是环环相连的。这种不停流转的圆形体现出了古代海阳人民对于宇宙的素朴认识,也体现出了“圆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