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管理毕业论文 > >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管理毕业论文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摘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成效明显,但经济全球化和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导致社会道德选择的困惑日益增多,这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高校应适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提高思
关键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优

sky浪翻云新浪博客,64.71.187.35,地宫下的女人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成效明显,但经济全球化和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导致社会道德选择的困惑日益增多,这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高校应适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力资源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需要合理利用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图书馆、教室、操场、体育馆、远程教学等)、人力资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环境资源(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适时地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从实践方面看,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主导者,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要素,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化是首要任务。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加强队伍建设,应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素质入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资源。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仍需加强:

  (一)科研和教学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素质。

  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上,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已成为普遍共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树立了科研意识和加大了科研力度,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改进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

  但是在目前的科研中,同样存在着科研课题和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有些科研课题往往片面追求学术的高深,注重引经据典和概念思辨,却远离了教学实践,远离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科研一定要和社会实践、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适应教学现实的需要。

  此外,高校辅导员在生活中贴近学生,在课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适当吸收辅导员共同参与,在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并拿到教育的实践中去进行检验。这样既能够促进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也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教学素质,使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新的教改方案实施,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受到挑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思想的三个不同的构成部分,而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思想的三个构成因素”。但哲学与经济学分属于不同的研究方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受各自专业研究方向的限制,造成哲学与经济学人为分解,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现有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之间严重不对等的矛盾,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着哲学出身的教师对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掌握不精准,而经济学出身的教师在讲授哲学教学内容时又难以展开的尴尬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应该说,各级主管部门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课程进修、业务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但是专业知识的提高和转化为专业素质却非一日之功。完善访问学者、客座教授机制,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修,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专业知识体系,并提供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