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管理毕业论文 > > 浅析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理念
管理毕业论文

浅析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理念

摘要:[论文摘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作为高校管理理念刚柔相济的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它们不论在内涵、原则,还是实施方略上,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要创建新世纪高校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
关键词:浅析,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理念,论文,摘要,以人为本,依法

罗广寨,绘仙谱,长沙天气预报15天查询

  [论文摘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作为高校管理理念“刚”“柔”相济的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它们不论在内涵、原则,还是实施方略上,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要创建新世纪高校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理念。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依法治校;高校管理
  一所一流的大学必然具有鲜明的、凝聚和浓缩了该所大学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理念或者教育精神,这个理念应当不仅具有陶冶人、鼓励人的功能,也能起到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2l世纪的一流高等院校,要创建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有必要秉承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理念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高校属公益法人范畴,其“公益性”决定了它必须“面向社会”并“依法”进行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但不容置疑的是,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管理主要还是沿袭政府传统管理体制即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强调以人管人、治人,重管理者权力赋予,轻被管理者权利救济,忽视法律法规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这种自成一体、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导致高校的涉讼案件不断增多,依法治校已成为一个迫切而至关重要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受到挑战,日益增多的涉讼案件不但使学校蒙受了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这种情况或多或少地暴露了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依法不足甚至与法相悖的问题,如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精神相符,学校对涉及师生员工权益的纪律处分和其他处理决定是否具有合法性,是否建立了对管理工作者的长效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否设置了师生员工适当的法律救济途径,等等。当前见诸报章的这类新闻层出不穷:不少大学生因受学校处分、或因违反学校某项与国家法律法规精神并不一致的规章制度而被取消学位甚至不准毕业,因而状告学校;也有不少高校的一些管理者因为法制观念淡漠,在金钱利诱前面不能把持自我,利用高校管理体制上的漏洞、监督约束机制的欠缺而大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最终东窗事发,受到党纪政纪查处,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官司胜负、审判结果姑且不论,而高校管理中法制和法律意识的欠缺由此则可见一斑。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高校管理再不强化法律意识和观念,势必引发新的官司和新的腐败,导致高校在管理上的持续被动和严重混乱。要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就有必要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把管理客体的精神诉求、自我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
  二、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实际上是从两个层面整合而来:其一是以人为本,即要求管理的人性化、人本化,这是高校管理“人际柔性”的层面,“德治”的层面;其二是依法管理,要求管理既有法可依也有法必依,这是高校管理“制度刚性”的层面,“法治”的层面。二者在高校管理理念中居同样重要地位,并无主次先后之分。
  拓展而言,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包括所有师生员工,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诉求主体,在教育管理中倡导并秉承尊重、理解、服务、关怀的理念,着力培育和谐友爱的整体环境。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要素,实际上这也是当今倍受推崇的和谐教育观。以人为本、以师生和谐发展为本是实现学校民主人文管理的关键。这一观念的特征表现为:让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是人文管理的核心;让师生员工参与管理是民主人文管理的有效性要求;为教师与学生服务是人文管理的目的。要促进和谐教育理念的落实与师生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就要对高校各系统、管理各环节的整体协调配合作理性思考,完善高校和谐发展机制。高校和谐发展机制是指高校内在相关要素之间的教育管理方式,以人的和谐发展为主旨,自觉根据环境的变化建构新的关系与新的结构,促进高校内部结构不断向高水平、高效率转换。这种转换与更新,目的是使高校的发展充满生机活力,不断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从而推进高校向新的目标迈进。
  依法治校就是根据我国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制定校纪校规,实施管理,使学校管理过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强调依法治校,就是要把握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增强法制观念,不因领导更迭而重蹈“人治”之路。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做到教书育人,要坚持“三个面向”、“两个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