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管理毕业论文 > > 丹麦的工会干部培训与职业培训(1)
管理毕业论文

丹麦的工会干部培训与职业培训(1)

摘要:一、关于工会干部培训 在丹麦综合工会联合会(SID)下属的工会干部学院,培训主要是向学员提供实际、实用、实效的知识,而不是灌输全部东西。从这个熟悉出发,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构筑基础 教育 培训和强化进步培训两个体系。 基础教育培训安排五周。学员进学的第
关键词:丹麦,工会,干部培训,职业培训,关于,工会,干部培训,丹麦,

三月十一,好听的手机信息铃声,馨宜旗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一、关于工会干部培训
  在丹麦综合工会联合会(SID)下属的工会干部学院,培训主要是向学员提供实际、实用、实效的知识,而不是灌输全部东西。从这个熟悉出发,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构筑基础 教育 培训和强化进步培训两个体系。
  基础教育培训安排五周。学员进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课堂上以“海报”似的形式,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乃至所愿意公然的家庭生活和 社会 生活等,向教师和同学展示、先容。其目的是让他人了解自己,使自己了解他人,缩短彼此间隔,增强亲和力和亲近感,形成团队精神和协调、活泼、团结的 学习 氛围。第一、二周,主要是学习如何组织工会,签订集体协议,开展俱乐部活动,进步演讲水平,调查了解会员的情况,并形成详尽的记录资料等等。第三、四周,主要是学习 政治 经济 学和心 理学 方面的知识,学习如何进步思辨能力和性格修养,目的是进步工会干部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善于理智地、辩证地观察、 分析 、处理 题目 ,特别是在与政府和雇主的谈判中,成为一个出色的、能充分代表会员利益的高手。在第五周,主要是学习社会传统学和遗传学方面的常识,学习国家宪法,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异同情况,并让学员把握什么是真正的***、什么是广义的***(包括社会的、家庭的、公共场所的、竞选中的***等等)。基础教育培训是必修课,它的着眼点是让工会干部在了解社会现状,放眼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的基础上,进步自身素质,进步工会工作的水平。
  强化进步培训是“选修”式的培训。由学员根据需求,有的放矢,富于选择性、针对性地学习知识,从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上增加知识容量,指导工作实践。课程设置是“板块”型的,例如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的有关知识为一块;建立共同协商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如何更好地签订集体协议和调处劳动争议为一块;确保卫生健康与安全,建设良好的工作场所环境为一块;工会干部如何组织会员参与工会的活动,建设好和 发展 好工会,使工会在政治上更加强有力为一块; 企业 的财务治理、劳动工资 理论 、技术规程学为一块,还有如何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培养好后备气力等等。
  无论是基础教育培训,还是强化进步培训,教员都特别注重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既有灌输,又善于采用问答式的 方法 ,让学员动脑筋、提题目,引导学员正确熟悉自己,熟悉实践,使学习收到更好的预期效果。SID每年用于培训工会代表的经费是1.1~1.2亿丹麦克朗,其中10%是工会经费,其余取之于培训基金,所谓“基金”,是集体协议规定的由企业雇主必须支付给工会干部每小时27欧分培训费的积累。
  二、关于成人职业培训
  我们以极大的爱好,冒雨考察了丹麦Center县(由26个市组成)的成人职业培训中心(AMU)。在丹麦,类似的成人职业培训中心有七所,此外,还有135个培训学校。2001年,有310832个丹麦人参加了职业培训,其中38%是女性,62%是男性,Center的AMU所承担的培训量为全国的五分之一。这个培训中心由12位成员担任治理委员会委员,其中五位是工会代表,五位是雇主协会代表,一位是县政府代表,一位是市政委员会的代表,由工会方担任管委会主席。培训中心的日常治理实行教师自治。培训中心的管委会主席向我们先容说,丹麦是世界上享有最高技术水准的国家之一。在 产业 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下,人们在几乎所有的工作中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知识更新和技能进步。为此,丹麦自五十年代以来,就制定实施并不断完善发展成人职业培训计划(亦简称AMU计划),旨在给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把握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技能。实施AMU计划的第一阶段在六十年代,对从农业社会到产业社会的转化助了一臂之力,使很多新兴生产领域的就业远景得以改观。AMU计划的第二阶段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解决了当时较高失业率带来的生产结构调整题目,用新技术培训了很多失业职员,大大增加了就业机会。九十年代为AMU计划发展的第三阶段,通过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密切合作,使知识、服务和信息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职工素质的全面进步,支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2000年,AMU计划又跨越了新的门槛,进行了新的改革,它使成人教育和继续培训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为职工的终身学习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框架,赋予社会各阶层在优先安排AMU计划时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了企业主、职工和培训机构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形成了“就业必须经过培训”、“在职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的理念,对培养一大批技术精湛、技能娴熟的职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