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 > 浅谈和谐社会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之探索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浅谈和谐社会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之探索

摘要:论文关键词;和谐 工作 服务创新 论文摘 要; 本文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紧扣和谐社会建设理念,阐述了图书馆工作要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需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1 创新服务理念,打牢图书馆为构建和
关键词:谈和谐,会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索,论文,关键词,和谐,

文化驿站,全球黑帮花名册,暴力战斗机

  论文关键词;和谐 工作 服务创新

  论文摘 要;本文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紧扣和谐社会建设理念,阐述了图书馆工作要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需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1 创新服务理念,打牢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础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应从传统服务观念的禁锢中走出来,确立与和谐社会相应的图书馆服务新理念。
  1.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中,就是要以读者为本,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馆要始终坚持以人本,以读者的利益为向导,切实维护和保障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中的各种合法权益,尊重读者、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平等享有接受的权益。要尊重图书馆馆员成就事业的和谐的人文,形成全体图书馆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2 要树立“主动服务”理念
  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无疑会使图书馆面临丧失读者的危机。所以图书馆应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一宗旨,积极开展主动服务。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从而利用图书馆。要与周边的单位、学校、部队、企业等搭建信息共享图书馆,让整个社会人人有机会享有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广泛收集社会对图书的需求信息,主动与读者联系,征寻他们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及图书、期刊资料的需求与建议,有针对性地改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选购适合读者需求的新书资料。
  
  2 创新服务内容,拓展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领域
  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社会信息需求使得图书馆必须从单一、封闭的传统服务方式中走出来,拓宽视野,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全方位地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2.1 突出“多”,推进图书馆服务现代化
  要将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技术、信息资源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努力推进了图书馆服务现代化。切实将实体馆藏服务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结合起来,在搞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各种特色数据库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网上借阅浏览服务、网上信息资源导航服务,以及网上馆际互借、大众阅读等现代化服务。
  2.2 突出“特”,推进图书馆服务特色化
  要改变传统图书馆大同小异的服务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服务内容,根据图书馆承担的任务和读者对象的独特性,挖掘和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开发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图书馆服务应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延伸与拓展,根据用户的问题,通过对知识信息的吸取、整合、集收、创新,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
  2.3 要突出“个”,推进图书馆服务个性化
  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个性化的信息精品。读者需求信息主要是利用信息解决自己的特殊需求。人们所处的环境、特征和知识水平不同,问题各异,需求的信息也不同。针对这一情况,图书馆要按照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智能代理等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过滤,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从中提炼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不同需求,为不同的人找其所需的书,为不同的书找需要它的人,把各类知识与社会精神需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图书馆尊重读者的正确定位,以多样性的知识充实各式各样的个体,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交流桥梁的作用。
  
  3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

  “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主动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图书馆的工作准则。在当前新形势下,图书馆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服务方式上努力实现“三变”。
  3.1 变“文献服务”为“信息服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图书馆要按照高、尖、精的要求,对原始的文献信息进行深加工,使之有序化、浓缩化、精细化,并形成书目、文摘等二次文献和三文献,使读者能准确、及时、迅速、快捷、灵活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料。
  3.2 变“单纯服务”为“全面服务”
  图书馆要随着人们求知欲望高涨的要求,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开展送书上门、帮购图书、文献报道、情报调研、文献复制等服务;应从单纯的文献服务转向收集文献服务、查询文献、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为一体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能够开展借阅文献、检索信息、读书娱乐、读者培训、开展陈列等多种服务的活动场所。
  3.3 变“凭证借还”为“自由借还”
  图书馆书刊的流通历来都是“凭证服务,无证免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书刊流失的现象,但它同时阻挡着一些渴望跨进“无围墙大学”美誉的图书馆门坎的求知人的欲望并封锁着他们想翱翔书海的权利。为此,图书馆应该大刀阔斧地改革这些陈规陋习,舍小利而顾大全。既然是无围墙的终身大学,就让它无遮无拦、敞开胸怀揽“学子”入怀,无私奉献所有馆藏资源。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落实到“读者第一”的宗旨上,真正把“服务”体现在教育民众、知识、充实上。
  
  4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平台
  “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生命之所在。在当前信息时代,图书馆不能只满足借还图书,应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开展创新服务。
  4.1 由单纯注重“看”向“看、听”并重,建立“声讯”图书馆
  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把文献资料的收藏、保存与利用视为自己的职责,因此在服务上也一直是提供图书资料等有形可看图书载体的作用,服务对象一直向能看字,会识字的正常人敞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图书馆除加强文献信息的收藏外,还应向实物信息、音响信息、图形信息等以前未曾涉足的或者涉足较晚的相关领域拓展。在服务对象上不仅要向能看字,会识字的正常人敞开,而且也要向不能看字,不会识字的弱势群体敞开。
  4.2 由单纯注重“静”向“动、静”并重,建立“流动”图书馆
  坐等读者上门查阅图书资料是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在当前新形势下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性,与满足读者需求,与图书馆工作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图书馆要主动创新服务理理念,采取“走出去”的措施,积极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把图书资料送到周边的单位、学校、部队、企业、社区,搭建信息共享图书馆室外,让整个社会人人有机会享有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青.浅谈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科技情报开发与2005(17).
  [2] 孙鸿燕.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 侯亚华.浅析图书馆的和谐服务,[期刊论文],-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