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诠释毛泽东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贡献
历史学毕业论文

诠释毛泽东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贡献

摘要: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毛泽东大力推动全党的学习,对建设学习型政党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学习型政党在毛泽东时期已经基本形成雏形。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毛泽东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贡献,对于新时
关键词:诠释,毛泽东,建设,学习型,党的历史,贡献,摘要,中国共产党

武修圣域,求魔笔趣阁,6564小游戏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毛泽东大力推动全党的学习,对建设学习型政党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学习型政党在毛泽东时期已经基本形成雏形。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毛泽东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贡献,对于新时期建设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毛泽东大力推动全党的学习,对建设学习型政党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毛泽东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与贡献,对于新时期建设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毛泽东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贡献

  (一)精辟地阐释了政党学习的内涵

  学习型政党,就是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虽未明确提出“学习型政党”这一概念,但是他从自身学习和革命的经验中,对于政党的学习进行了探索。什么是“学习”?他提出了一个论断:“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1]181从深层次上揭示了学习的本质。毛泽东这里提到的“使用”和“干”即是实践,学习就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过程。毛泽东将实践引入政党学习的概念,对学习内涵的做出了精辟阐释,这是党的历史上关于学习型政党内涵的最初表述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强调政党要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形势,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2]271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认为要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果党不能掌握革命的理论是不可想象的。他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533因此,领导革命就需要学习。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工作重心从革命战争转到经济建设,“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4]1428毛泽东将学习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政权的巩固以及赢得人民信任的高度。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领导党的各级干部学习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知识更是刻不容缓。他指出:“党正面临着建设新中国的复杂任务,全党有系统地学习理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加迫切需要。”[5]183因此,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强学习。

  (三)丰富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内容

  毛泽东根据变化的情况和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政党学习的内容,突出了时代的特色,为政党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为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1.学习革命战争的规律和经验。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指出政党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习革命战争的规律和经验。为实现革命的胜利,他多次强调要“从战争中学习”,[1]181学习军事规律和战争规律。特别指出,要总结过去战争的经验,解决好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这是由于当时党所处的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的历史环境下造成的,如果没有武装斗争的主动权,就谈不上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2.学习经济建设理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从战争转向经济建设。毛泽东告诫全党“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4]1480“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4]1481他多次强调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的学习。郑州会议期间,他带领全党一起认真阅读和讨论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1958年“***”出现了严重失误,干部中产生一些混乱思想,毛泽东写信给四级党委委员会干部,建议他们要多学习有关经济理论的书籍,要求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加以分析研究,解决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学习中外先进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毛泽东在政党学习的内容上更加强调多元化。他认为党要担负起执政党的使命就要学习中外先进文化,学习一切真正好的东西。他说:“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的外国思想的价值”。[6]1911956年,在八大开幕词中他要求全党要善于向先进者苏联学习、向各人民民主国家学习,要善于向世界各兄弟党和各国人民学习。毛泽东认为“一定要将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学来,无用的东西则反面学”,[7]197“资产阶级的东西也要认真学,非学不可”,“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都要学不是搬,而是分析、研究、理解”。[7]203正是毛泽东这种兼收并蓄的态度,丰富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容。

  4.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毛泽东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全党的行动指南,是全党学习的中心内容。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3]533在井冈山时期,党员思想较为复杂,为此毛泽东号召党员一起系统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42年,为了清理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毛泽东号召全党开展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教育运动——整风运动,根据地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仍不断强调全党要多读马列的书,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毛泽东看来,“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3]533

  (四)创新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形式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全党学习的效果,毛泽东创造出了许多党内学习的有效形式如自学与开展讨论会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小组的形式。特别是1942年的整风运动作为党的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学习教育运动,使全党的思想达到了空前的统一,整风运动也成为党内集中学习的有效形式。在此基础上,他还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创造了“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5341充分发挥报刊作为党员教育学习的阵地。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8]11作为一个政党也是如此。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报纸、刊物对于满足共产党员理论学习需要的重要性。1923年,毛泽东在湖南建立党支部,为加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他将《向导》、《中国青年》、《新时代周刊》等党的机关刊物,作为党员学习的必读内容。1937年,为帮助党员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在他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创办了《解放》周刊并开辟了“党内教育”专栏,由中央领导同志讲授党的基本知识,还组织翻译刊登了许多关于马列主义原著的有关内容,为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报刊对于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思想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有效形式。

  2.运用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教育党员。毛泽东认为学习不应该仅限于书本知识,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他特别重视运用优秀的文艺作品的感召力来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各种艺术院校得以建立,著名的艺术家作家如矛盾、冼星海、艾青等创作了大量赋予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如《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党中央巧妙地运用这些极富影响力的作品,不但改造了党内存在的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而且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党员干部对于提高思想素质的需求。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改造思想,提高党员觉悟的学习过程。毛泽东带领下的党的文艺工作不断发展,党员干部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把全党变成一所大学校。毛泽东十分重视开辟政党学习的实践阵地,落实全党范围内的学习实践。在党创建的早期,毛泽东和何叔衡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这所学校以“改造社会”为目的,培养了二百多革命青年,其中如夏明翰、毛泽民、郭亮、蒋先云等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在井冈山时期,建立了教导队,创建了短期培训班、红军学校,毛泽东亲自组织各个革命地区的党员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各个革命根据地把党员的学习工作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优先位置,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抗大、陕公、党校、马列学院、女大、工人学校、组织部训练班等十七所学校。其中抗大坚持办学9年,培养了近20万干部,陕北公学培养干部近10万人。同时党中央设立了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毛泽东认为干部虽然不能人人都进抗大、进党校学习,但多数人应在实践中学习,“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9]185在实践中提高。

  (五)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1.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毛泽东不但在学习实践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且号召领导干部及共产党员要发挥模范作用,带头学习。他认为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他们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只有向民众学习,向环境学习,向友党友军学习”,[3]523才能高度地发挥其先锋的模范作用。他强调干部是决定政治路线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断增加知识,加强学习至关重要。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十分重视良好学风的作用,他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10]813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实质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他号召党员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1930年,他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书,阐述了“本本”必须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观,提高了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自觉性,也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3.批判与继承并举。毛泽东认为不能迷信书本、迷信外国经验,不加变通的吸收。他主张任何国家的共产党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创造自己的理论。毛泽东带领全党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时,在讨论“取得政权并把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以后就应当消除商品生产”这一问题时,他没有因循斯大林的观点,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商品生产的观点。他告诫全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外国的经验,都要批判地吸收看什么东西能在我们的土壤里生长起来,强调学习的关键在于创新。

  二、毛泽东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