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合型共生关系分析(4)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合型共生关系分析(4)

摘要:因此,无论是积极的确保可持续共生目标的实现,还是相对中性的克服制度设计缺陷,还是更为消极的小国制衡大国目的,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生关系中必然伴随着竞争。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看,最重要的
关键词:欧亚,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复合型,共生,关系,分析,摘要

柘树果实,儒艮的读音,启功字体

  因此,无论是积极的确保可持续共生目标的实现,还是相对中性的克服制度设计缺陷,还是更为消极的小国制衡大国目的,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生关系中必然伴随着竞争。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看,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竞争,实现与欧亚联盟的更高层次的共生。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生竞争模式

  无论是从一般性理解还是具体实践操作来说,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合型共生关系,都可能因其复杂而难以掌握。在复合型共生关系模式下,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生关系可能因资源交换、分享不合理以及资源过度竞争而被动摇。因此,如何在保证双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成为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共生关系维持和演进的关键。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设计:

  第一,充分考虑欧亚联盟已经开始推行的各项发展规划项目,以合理分享资源为目的积极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避免利益冲突和过度资源竞争,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的共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积极参与欧亚联盟的欧亚开发银行、《丝绸之路 亚欧贸易》国际跨境计划等各项规划项目。以俄哈两国的《丝绸之路 亚欧贸易》国际跨境计划为例,该计划以中国作为主要对象,其中涵盖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广州、乌鲁木齐等多个城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路线和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 因此,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计与实施中应与该计划实现对接,充分利用该计划所创造的国际贸易环境和物流基础,节约自身的构建成本,提高效率,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同时,不追求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替代《丝绸之路 亚欧贸易》计划及其主导权,而应推动二者的协调共生、合作共赢。此外还应支持《丝绸之路 亚欧贸易》计划中诸如为中小国家提供贸易优惠等尊重小国权益的主张。 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海外利益的安全,也有助于树立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减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过程中的阻力。

  第二,扩展丝绸之路的含义,进一步完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架构设计,开发新的路线及合作方式,使其在与欧亚联盟的共生关系中拥有对方所需要的资源,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在与欧亚联盟的共生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虽然李希霍芬最早提出的“丝绸之路”仅指中国经中亚与希腊―罗马社会的交通路线。但此后“丝绸之路”一词被广泛使用,其内涵逐渐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时至今日,丝绸之路已成为泛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

  因此,不妨利用丝绸之路概念的延展性,在拓展现有路线的同时,开发新的线路。目前,俄哈两国所致力于恢复的陆路丝绸之路北线只是数条陆路丝绸之路中的一条,而且其方案中还存在站点局限、形式僵化等问题。 因此可以将恢复陆路丝绸之路其他线路,如将西南线和东北线纳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方案中,并且注重各条线路之间的联通,串联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在货物的运输方式上,除了铁路、公路等传统的陆路运输方式外,还可以根据所运输货物的特点以及沿途的地理地貌特征采取管道运输、内河航运、公路―水路联合运输等方式,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并且可以进一步顺应国际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潮流,构建网络丝绸之路,搭建第三方跨境网络支付平台,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摆脱对西方国际支付体系的依赖,增加各国本币贸易规模,促进货币流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带动沿途各国民间商贸往来,促进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此外,可以加强海陆联运体系的建设,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结合,构建以中国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丝绸之路网,使其在实现网状伙伴关系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在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应加强人文交流,增进文化认同,提高国家软实力。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采访中多次表示中俄之间的关系处在历史的最好阶段,但是俄罗斯从未放弃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在制定欧亚联盟计划时,俄罗斯将中国作为与西方并列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且在俄罗斯国内也不断出现“中国威胁论”、“黄色威胁”等言论。这些都说明,俄罗斯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缺乏认识,没有看到这些思想在抵制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和推动世界多极化方面,与其自身的欧亚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双方未完全达到承认“相互的圣域” 的程度。因此,为了消除误解和隔阂,树立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应加强人文交流。为此,不仅可以我国为主导,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加强国家之间的双边文化交流,并且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提高各国普通民众的参与度,还可以参与到欧亚联盟体制下的各项文化交流计划 中,充分利用欧亚联盟所构建的交流平台,实现两个体制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二者的共生动力,减少因误解而造成的共生阻力,维护共生关系的稳定,形成对抗霸权主义的集群竞争力,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地缘上有交叉,且在功能上相近,但在本质上又有区别,二者在依据的理论基础、所要达到的目标、战略的实施路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探讨二者的关系,既要看到其相互竞争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和谐共生的一面,而且这种共生关系需要通过良性的竞争更趋于稳定,并达到更高的水平。为了实现与欧亚联盟的共生及共同发展,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设计中应充分了解欧亚联盟计划,明确其性质、制度安排和已经取得的进展,有针对性地安排自身的制度,应在积极参与已有规划项目的同时,推出独具自身特色的发展规划和交流项目。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功能上的过度重复,也将会增强二者的互补性,并使双方拥有更多的共生资源,增强二者的共生动力。此外,在注重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外,也不应忽视人文交流,应关注并增进持不同价值观的民族之间的彼此认同,以便减少因误解而造成的非必要冲突和竞争,从而推动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和谐共生。最后,欧亚联盟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否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不仅考验中俄两个大国的战略运筹能力和智慧,也将对战略覆盖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推动两大战略的和谐共生应该成为欧亚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