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浅谈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音乐学毕业论文

浅谈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产业结构被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 论文范文 ,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
关键词:浅谈,传统,音乐,地方文化,产业,有机,结合,随着,我国,经

黄金渔场宋茜,freeime是什么,猎图网 福州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产业结构被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在其漫长的产生、发展、传播及繁衍历程中,承载了厚重而深远的文化审美意蕴,并对当地经济产生影响。对当前形势下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产业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拯救濒临消失的地方传统音乐,而且可以以此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地方经济。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产业;时代性;创造性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产业结构被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深厚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论是提倡“礼制”的儒家思想,还是提出“天人合一”的道教思想,亦或是“自我觉悟”的佛教思想,都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国人民的内心世界。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呈现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的多元性,并在其漫长的产生、发展、传播及繁衍历程中,承载了厚重而深远的文化审美意蕴,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挖掘并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势必要将音乐置于文化与社会的大背景中,站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角度,并将其与当地文化产业大繁荣紧密联系起来,让传统音乐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是我们当前的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

  我国传统音乐是指在中华大地上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和在古代历史场合中由外族(包括现属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和国外民族)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一切音乐品种。[1] 最初的分类是春秋时期《诗经》包含的“风”“雅”“颂”三部分,主要立足于“社会阶层”来划分。“风”指郑国一带的民间音乐,“雅”指文人音乐,“颂”是指宫廷用于祭祀的音乐。[2]近代以来,随着音乐学科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传统音乐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传统音乐开始被命名为“民族音乐理论”,后又改为“民族音乐学”,最后在1986年的“第四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年会”上确定为“中国传统音乐”,并根据产生和流传的“人群层面”被划分成四大类,即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又不同层次的来源于民间音乐,例如古琴音乐,她属于文人音乐,但是这些文人音乐大多是文人游历于民间,在大山大水间创作出的,或多或少的受民间音乐的影响,由此可见民间音乐的在传统音乐研究的重要性。

  二、 地方传统音乐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自8000年前的原始氏族开始伴随着人民的生活不断形成和发展,以丰富的题材和多彩的形式记录了我国历史浪潮的推进。我国音乐文化最早可考的历史资料是出自河南舞阳县的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可见河南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地位,更体现出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商丘作为河南省的东大门,东临黄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几千年前就是夏、商朝最早的建都地,作为六朝古都的商丘有着辉煌的历史,更承载了许多灿烂的文化,如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火文化,王亥伏牛造车易货经商的商文化,花木兰替父从军成为巾帼英雄的木兰文化,提出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老庄文化等等,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存在于人民大众日常生活当中。商丘作为中国葛天文化之乡、中国歌舞的发源地,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就有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3],证实了在7500年以前生活在商丘地区的葛天人民就开始了用歌舞来记录生活的习俗,也体现出商丘深厚的传统音乐文化。

  商丘传统音乐中戏曲文化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响彻大街小巷的河南梆子曾伴随商丘人们的生活,成为商丘的标志性音乐。这种于清代乾隆年间梆子戏演绎而来的音乐形式,在豫东大地上融入了商丘人们的大气、豪放,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河南东路梆子”,也被称为豫剧豫东调。近年来,商丘豫剧院整合文化资源成立了商丘演艺集团,不仅将舞台送下乡,还将豫剧推广到了全国21个省的300多个城市,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除此之外,民间的舞蹈音乐也是大众喜好的音乐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沿袭下来的有30多种,如龙灯、高跷等。这些民间舞蹈音乐代表了商丘悠久的历史,大多都可以从远古时期的考古资料中找到原型,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融合了时代特色,演绎出生动的音乐形式。流传于村舍之间的民间小调、小曲更是代表了地方风俗、方言,以及民俗民风,并具有相对固定的音律和节奏型。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地方传统音乐,在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之后的今天,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断提升的时代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传统的文化渐渐被人们所遗忘,特别是身处城市中的人们。对商丘传统音乐文化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传统音乐文化由于过于丰富,种类过多,流传过于分散,使地方音乐文化仅能够小面积的传诵,没办法大面积流传,也给传统音乐研究者的田野考察带来一定困难,在进行传承和保护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其次,缺乏通俗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舞台上大多充斥着流行音乐,音响、灯光、娱乐形式成了吸引观众眼球的主要表现形式,年轻人对于传统音乐不慎喜爱,认为是“老土”的、不时尚的。缺少年轻一代的喜爱导致了传统音乐脱离时代、缺乏通俗性、仅在部分老年人中受欢迎的现状。

  第三,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变迁性、即兴性和创新性。

  大部分的传统音乐都采用口传身授的教育模式,缺少理论和直观学习的方法。再加上在人口迁徙过程中大量的传统音乐会在融入了新地方之后,在原来旋律上有所变化,导致传统音乐很难保持原状。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为传统音乐开拓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将传统融入现代,在挖掘的同时不忘与时代相结合,通过先进的媒介和手段进行推广,将传统音乐的发展与地方文化产业大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期达到共赢的目标。

  三、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产业的联系与展望

  文化产业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新兴产业近些年来受到国家的重视,各地都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工作的重心,地区文化已经成为增强地区经济竞争能力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中就提出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音乐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地方演艺业的大发展绝对是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催化剂,而传统音乐无疑是这催化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将传统音乐的挖掘、保护和发展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轨道上来是推动地方文化大繁荣的有力支撑。同样,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在拉动经济的同时,必定可以带动地方传统音乐的发展,在有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会更好的为发掘、整理和发展地方传统音乐。对于如何发展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如何将地方传统音乐与文化产业交织、如何在挖掘、发展传统音乐的同时推动地区文化大发展的问题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第一,加大音乐产业化。传统音乐目前面临的问题也可以说是音乐产业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社会人人追求“经济”的风气中,音乐产业似乎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在我们这个拥有700多万人口的大市里居然没有一个正规的音乐剧场,音乐演出都是在体育馆临时搭的台子完成的。由于缺少平台,就没有专业的创作团队和优秀的音乐家参与,城市整体缺少音乐文化的熏陶,当地的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也因缺少舞台而停滞不前,要改变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的支持。

  第二,加入创造性元素,与时代相结合。我市传统音乐文化众多,在2009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有民间音乐180条,民间舞蹈54条,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商丘的“四平调”、睢县的“麒麟舞”,除此之外睢县的“二夹弦”、虞城的“花鼓戏”等也都是商丘优秀的传统音乐,这些优秀的曲种这些年逐渐被政府重视,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流传范围可能仅仅只是当地一个或几个村子,离人民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在传播方面还亟待增强。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传统音乐必须与时代性相结合,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和有利于自身推广的道路。在电视上充斥的各类选秀比赛中,为什么不能有各地传统音乐的比赛和交流呢?谁说传统的就一定不能现代。在老歌新唱的年代,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保留基础调式和框架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性转化,以此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

  第三,加强人才的培养。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首先要培养一批热爱传统音乐的年轻人,让他们可以深入到传统音乐的发源地实地考察,拜老艺人为师,将优秀的剧种流传下来,在深厚理论知识的功底下学习传统音乐,不仅在老艺人的口头传授下学习了传统音乐,还可以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学识将其总结成语言和理论,将传统音乐传播到更大的空间里。还要加强多方面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里音乐专业的学生中大多是学技能的(声乐或器乐),对于传统音乐理论中的音乐形态学、乐种学、音乐社会学等分支学科建设不够,音乐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稀缺,导致音乐文化缺少专业理论和统筹规划。

  第四,抓住机遇,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商丘市应抓住中原大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开发古城旅游资源,将商丘民间音乐作为民俗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旅游资源的整合、促进旅游资源的利用。通过将地方民间音乐艺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传承、丰富民间民族音乐艺术的作用,提升民族民间音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推动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同时,还能多渠道地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兴起,拉动商丘经济的增长,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契机。

  四、结论

  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留给我们的瑰宝,保护、发掘传统音乐中蕴含着的大量精神文化资源,就是在保护自己民族的历史,保护民族的文化生产力。在提倡市场经济的时代里,如何挖掘和保护传统音乐文化,让其在发展的同时为地方文化产业做出贡献,或者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时候不忘投入资金进行传统音乐的研究,使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产业并肩发展需要各界政府和音乐同仁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在国内,也有很多传统音乐和地方文化产业联系紧系的例子,比如河北省霸州市的胜芳花会,是全国数得上保存完好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在那里传统音乐可以称得上是“人丁兴旺”,大量的年轻人参与到包括音乐会在内的花会中去。[4] 不仅如此,胜芳人在自己腰包鼓起来之后不忘为胜芳传统音乐文化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活动让胜芳花会进一步继承、繁荣起来。优秀的经验是我们借鉴的标杆,多元互补的文化发展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开发必定会促进地方文化产业与传统音乐的共赢和发展。为此,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董维松.《对根的求索》.[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

  [2]方岳民.《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综述》.[J].作家杂志.2012年6月。

  [3]孙继南、周柱辁.《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4]项阳.《传统音乐文化视野中的“胜芳现象”》.[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