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参考文献 > > 金融学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参考文献

金融学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摘要:有关金融学硕士的大学生,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的毕业 论文 参考文献 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金融学硕士 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范本篇1: [1]刘欣然,碳金融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3-44 [2]牛慧,碳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
关键词:金融学,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有关,金融学,硕士,

一起走过的日子歌词,长宁区haobc,姜晓冲

  有关金融学硕士的大学生,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金融学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1:

  [1]刘欣然,碳金融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3-44

  [2]牛慧,碳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23

  [3]任智云,中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5-38

  [4]钱辰,中国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1-43

  [5]劳纯燕,欧美碳金融市场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3-25

  [6]韩琳慧,我国碳金融市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5-46

  [7]李京,我国发展碳金融的法律障碍及对策[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6-37

  [8]王瑶,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M],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8-52

  [9]周峰民,透视碳金融[M],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70-175

  [10]周宏春,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启示[J],第一版,北京:中国软科学,2009(12)

  [1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15

  [12]王曼怡,朱超,国际金融新论[M],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3-34

  [13]吴俊,林冬冬,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向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2010,14-23

  [14]王遥,刘倩,碳金融市场:全球形势、发展前景及中国战略[J],国际金融研究,2010(9)

  [15]杨波、肖苏原、田慕昕,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0(08)

  [16]尹应凯、崔茂中,国际碳金融体系构建中的“中国方案”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12)

  [17]曾刚,万志宏,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9,50

  [18]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C02排放[J],经济研究,2010(01)

  [19]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主编,低碳经济论,第一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0]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1]张安宁、唐在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财政,2009(8)

  [22]袁鹰,碳金融:不仅仅是机会[J],金融博览,2008(08)

  [23]汤小明,发达国家碳金融发展现状[J],企业导报,2009(11),173-174

  [24]宋帅、于裕胜,碳金融体系发展的国际借鉴及启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5)

  [25]周俊才,国内碳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建议[J],甘肃金融。2010(5), 38-40

  [26]李岚,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J],金融经济,2010(7),124-125

  [27]吴世亮,推进我国碳交易与碳金融发展的渠道与措旋[J],浙江金融.2010(5),21-22

  [28]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10)

  [29]朱相平、宋帅,碳金融体系发展的国际借鉴及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4,53-55

  [30]李婷、李成武、何剑锋.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展望[J].经横,2010(7),76-80

  [31]高天皎,碳交易及其相关市场的发展现状筒述[J],中国矿业,2007年第8期

  [32]杨佳探,国际碳交易市场及其衍生金融产品分析[J],金融财经,2009年第2期

  [33]郑爽,提高中国在国际碳市场竞争力的研究[J],中国环境,2008 (5)

  [34] Montgomery.W.D,MarketsinLicencesandEfficientPollutionControlPrograms[J]JournalofEconoicTheory.1972.395-418

  [35] HughBigsby.Carbonbanking:Creatingflexibilityforforestowners[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09,378-383

  [36] MarkusPietikainen,Innovativefinancialservicesgiveacompetitiveedge,finance&businessworld,2010.

  [37]Labatt Sonia.White.RodneyR.Thefinancialimplicationsofclimatechange[M],HobokenNJ.JohnWiley&SOilS.2007,120-133

  [38] SpringerScience,energyriskenvironmentalrankingscommoditydskmanagement&trading,BusinessMedia,2009,112-123

  金融学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2:

  [1]李希方.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24].中国投资,2013(8).

  [2]翟光宇.存贷比监管指标是否应该放松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2年的季度数据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6).

  [3]陈涤非,孙小光.当前存贷比监管的合理性分析与改革建议[J].金融纵横,2013(2).

  [4]邹宗森.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流动性关系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3(8).

  [5]钟永红,曹丹蕊.中国上市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价[J].金融论坛,2013(1).

  [6]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效应分析二轮资金流动性过剩[J]财贸经济,2008(6).

  [7]童磊,彭建刚.基于宏观经济因子冲击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研究[N].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8]孟艳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0(12).

  [9]朱孟楠,候哲.中国商业银行资金错配问题研究基于钱荒背景下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4).

  [10]闫华云.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统计评价[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财经大学,2014.

  [11]李宏瑾,唐珂.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角度看货币市场波动[J].南方金融,2013,(8).

  [12]魏开华.基于银行信贷视角的:钱荒问题模型分析[J].浙江金融,2013,(9).

  [13]温建东.钱荒原因的再审视兼议资金面趋紧与外汇头寸新政的关系[J].武汉金融,2013,(9).

  [14]张流泉.中国版钱荒的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3,(10).

  [15]史晓芳.钱荒:伪命题真警戒[J].金融与经济,2013,(8).

  [16]许一力.钱荒与股市暴跌[J].新经济,2013,(8).

  [17]李冰.百万亿元M2与钱荒背离:银行的钱挪向了何处?[N].证券日报,2013-06-28.

  [18]李东卫.我国银行业钱荒的成因及对策[J].青海金融,2013,(9).

  [19]潘奕霖.从6月钱荒看金融创新与监管[J].金融经济,2013,(9).

  [20]刘金林.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来自OECD的证据[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3,(10).

  [21]李俊.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胀的关系[J].南方金融,2011,(2).

  [22]郑智,刘兰香.影子银行还是银行的影子?[J].金融市场研究,2013,(4).

  [23]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银行理财产品跟踪2013年前三季度[J].银行家,2013,(11).

  [24]冯科,孟蔚洋,丁昱洁,贾甫.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北京视角[J].南方金融,2013,(2).

  [25]康志勇.货币流通速度与收入差距来自中国1993-2004年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2007(11).

  [26]陈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J].金融研究,2008(10).

  [27]刘宜.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青岛大学,2007.

  [28]吴足红.中央银行干预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5.

  [29]吴光静.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30]齐志鲲.银行惜贷、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2(8):67-74.

  金融学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3:

  [1]李婷.虚拟人体的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8

  [2]杨冰.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小议[J].企业导报.2013(22)

  [3]林原.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结构的演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3(07)

  [4]陈露坤.建筑垃圾减量化过程中的行为意识研究[D].重庆大学2008

  [5]刘桂英.基于因子分析法和DEA法的中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评价[D].中南大学2008

  [6]苏明.中国包容性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3(05)

  [7]兰琳.基于财政政策分析我国就业形势[J].时代金融.2013(14)

  [8]肖宇亮.我国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03)

  [9]李华彪.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房地产市场绩效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0]任福匀.因子分析法在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投资价值评价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5

  [11]孙星.因子分析法在江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12]陈弘.基于因子分析对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

  [13]王泽平.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汽车行业业绩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4]张清清.基于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风机状态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11

  [15]褚彩云.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5

  [16]刘宗明.工资加成、就业抑制与最优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劳动力市场作出反馈?[J].南开经济研究.2013(01)

  [17]周小川.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J].中国金融.2013(02)

  [18]郭新强,胡永刚.中国财政支出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就业效应[J].经济研究.2012(S2)

  [19]刘砚华,赵琳.财政政策与就业的互动关系及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2(08)

  [20]姜鹏.基于生产性服务业视角提升就业水平的机理及路径选择--以大庆为例[J].对外经贸.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