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 > 探究于都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探究于都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全党共同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全党动手一起抓。其中的要害,就在于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能否把这份责任扛起来,是对党的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检验。 摘要: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
关键词:探究,于都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在的,问题,对策,党风,

高科技犯罪电影,外汇返佣,中超预备队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全党共同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全党动手一起抓。其中的要害,就在于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能否把这份责任扛起来,是对党的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检验。

  摘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树立良好风气;以完善相关制度为关键,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党校为平台,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等方面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关键词:于都县 农村 问题 对策 党风廉政建设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笔者走访了一些乡镇,与乡镇的领导干部作过一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交流,在“三送”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中,接触了许多农民群众,了解了农民群众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看法和认识。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交流,让笔者对农村党风廉政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本文,笔者试图根据自已的认识和思考,对于都县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吃拿卡要,伤害群众、愚弄群众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大量财政转移资金安排到农村,用于农村土坯房改造、农村低保补助、农业发展奖补等方面。有些党员干部就在这些项目上动起了心思,在农村土坯房改造指标分配、农村低保补助的审批、农业发展奖补资金的发放过程中为难农民群众,向群众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一条烟也好、一瓶酒也罢,群众不给一点好处,就不为群众办事。

  2、部分村居干部家长作风严重,工作独断专行,作风简单粗暴

  当前,部分村居两委在落实民集中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村居干部家长作风、一言堂严重,对农村土坯房改造指标分配、农村低保审批、农业发展奖补的发放,对涉及土地征用、出租等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凭关系、凭感情,个人说了算等等。

  3、部分村居两委存在财务混乱,财务不公开、财务随意性强、经济上违法违纪问题

  在村级财务处置、征地补偿款发放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财务不公开,财务随意性强,导致有的村干部挪用村集体财产和村民征地补偿款的案件时有发生。

  4、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道德败坏

  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道德败坏,沉迷于大吃大喝、赌博玩乐之中,不但不做社风良好风气的引领者,反而践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村和少数人的身上,但其影响和危害极大。

  二、产生以上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原因

  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群、 干群关系,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淡薄、权力观、利益观扭曲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部分党员的权利观、利益观扭曲。有的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搞好村集经济是硬指标,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只要搞好村集体的经济,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就能体现干部的能力,群众就会满意,上级也就能看到;有部分党员干部价值观错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把等价交换的原则引进党内生活,认为为村里办了这么多事,付出了这么多,从村里多得一些也是应该的;有的党员干部从博弈论出发,认为干部越是会吃拿卡要,刁难群众,越会受到群众尊重,干部也越有威信,相反,如果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为群众着想,不为难一下群众,群众越觉得理所当然,群众越不把村居干部放在眼里,把干部踩在脚下,干部越没有威信;也有的干部认为,干部的能力觉悟有限,村里做好事业,要开展好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必须强有力的推动,群众意见太多,不利于工作的推动,必须服从村居书记、主任的绝对权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些都是思想观念问题,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领下,党风廉政建设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

  2、村居两委干部的选拨导向问题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仍然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基于此,我们的村居两委的干部选拨上还是倾向于致富能人、家族强势人员、头脑比较灵活的人这样的用人导向。也就是说,在“能人”治村和“贤人“治村方面,当前的用人导向更倾向于“能人”治村,而很难做到“贤人”、“能人”共同治村。“能人”治村有好处,办事能办强,工作能强有力的推动,但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强势人物意味着听不意别人意见,常形成家长制作风,搞一言堂;头脑灵活意味着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喜欢搞变通,随意性太强。

  3、制度不够规范、监督不够有力

  在村级财务的处置、重大工程的发包、土地转让款的使用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从而造成了村内部财、物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给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在制度建设上,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图形式、搞花架子,对已有的党风廉政工作制度落实不够。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

  1、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克服“四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气

  十八大以来,我县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特别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学习教育的对象由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干部延伸。以上的学习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方面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风问题是一个党风廉政建设的展示窗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以“两学一做”为切入点,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方面的问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气,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并做到位“卑不忘国忧,常怀忧党之心”。

  2、以完善相关制度为关键,建立有效的执行监督机制

  制度问题是管根本的问题。我们党95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党风廉政建设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重视制度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中,把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法制化,使党员干部有规可守、有章可循。

  因此,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保证党员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利切实用来为人民服务。

  3、以党校为平台,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思相政治教育

  什么问题说到底都是观念的问题。所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在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的作用。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党校的教育培训具有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等特点;党校的教育培训能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纪录片、专题片等方式,更有效的对农村党员干部产生心灵的震撼;党校的集体学习,开放式交流能更好的引发党员干部心灵的共鸣;党校的教育培训可以通过现场教学,增强培训过程的感染力。应该说,党校的思想教育对于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对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扭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错误思想认识,、在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的集中教育培训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薄弱环节,村书记、主任一年难得培训一两次,普通党员干部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培训机会。可以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教育培训的缺少失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因此,在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要以党校为平台,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思相政治教育,加大对村居两委干部的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