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MBA论文 > >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MBA论文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摘要: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走上次高增值轨道。 摘要: 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迅速、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综合国力全面提升。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发展新阶段等各种约束日益显现,但对外贸易
关键词: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困境,及其,对策,当前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生活大爆炸第六季下载,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走上次高增值轨道。

  摘要: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迅速、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综合国力全面提升。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发展新阶段等各种约束日益显现,但对外贸易仍是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困境,必须大力推进外贸发展转型升级,加快“走出去”以带动外贸发展,积极扶持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有效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结构转型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so that our rapid and full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ic cycle system, open economic system is taking shape,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urrently, the various constraints of the world economic downturn and the domestic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but the country's foreign trade is still the economy overall,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The face of new difficulties, we must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peed up the "going ou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ctive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effective and properly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ism.

  Keywords: foreign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tructuring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内部比较优势的逐步减弱,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势头大幅减弱,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降低。未来对外贸易能否继续发挥对我国经济的引领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内外需关系上,大多数学者认为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曲凤杰(2005)认为,外需可以直接带动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的增加;内需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口等提高国内供给能力,促进外需扩大。杨运杰(2007)指出,外需(出口)可以直接带动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的增加;内需的增加(主要是生产性需求的增加)可提高国内供给能力,促进外需扩大;外需扩大若规模过大或结构不合理,就会对内需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王子先(2009)认为,现阶段出口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对我国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我国总需求的重要部分,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仍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外贸已经成为促进我国改革、发展、创新的综合性引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内需与外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国内市场和需求可以为出口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外需对内需也有着同样巨大的拉动作用。但也应看到,为果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特殊时期,随着我国政府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本措施,不少人逐渐形成了“重内需、轻外需”的思想观念。曹晓蕾(2010)认为,中国经济内需和外需的矛盾在于内需增长不足而外需增长过快,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内需与外需的相互抑制和替代,其中外需对内需的抑制和替代尤为明显。郭素芳(2010)甚至得出,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遭受严重冲击,2009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44.8%,对GDP的拉动为-3.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数据)。足以说明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包希超(2012)认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要适度,内需对经济运行起主导作用的地位不能动摇,外需只能对经济运行起从属作用,而且规模必须控制在国民经济综合调控的比例内,保持与国内需求同步的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内外需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协调。吕政(2012)认为,扩大内需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来利用国内工业生产能力,但出口的扩大要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我国的国际贸易条件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逐步走上次高增值轨道。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迎来了国际国内发展约束日益强化、各种矛盾日益多元、风险与摩擦剧增的战略挑战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从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提升型转变,外经贸发展的现实基础也与之前完全不同。当前,我国正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在新时期,不能仅仅从统计贡献度来看待外贸发展贡献,客观、全面看待和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至关重要。李晓西和吴铭(2012)认为,净出口贡献率等外贸统计指标虽然具有理论依据并符合国际通用规则,但严重低估了外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能客观反映外贸对国民经济的实际贡献,应从国民收入、就业和国民经济结构三方面考虑外贸实际贡献度。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不应是阶段性的权宜之计,而应放到战略基点上,可以说,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综合性引擎作用。离开这一认识,弱化对外贸易的综合性引擎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非常危险的,后果也将很严重。当前的相关研究对我国所处发展新阶段内需扩张的必要性和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分析得比较充分,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和空间的认识不足,未能够充分重视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基础上,通过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和水平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本文通过实证法,在对我国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仍然所具有的重要性及近年来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本文其他部分的具体安排为:第二部分阐述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第三部分剖析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第四部分提出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政策建议;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

  二、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一)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

  过去30多年,我国主动适应国际经贸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运用特有资源和要素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缓解了外汇、资金、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诸方面的瓶颈,成功实现了经济起飞;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以盘活,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红利”;城市化、工业化、经济体制市场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获得了强劲的外部推动力。

  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迅速、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体系,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要素资源,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通过与国际规则的接轨,我国经贸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日臻成熟和国际化,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机制日益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和透明化,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环境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出口仍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传统定量分析法(即出口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百分比)来计算,1978-2011年间,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到20%,其中“十五”期间贡献率最高,平均为45.4%。但与世界上其他外向型经济实体(德国的对外贸易贡献率为60%,日本也达到33%)相比,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见表1)。因此,从对外贸易贡献度的角度而言,我国继续扩大或者稳定出口还有充分的可能性。尤其当前国际国内经贸发展格局面临重大变革和调整,要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

  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出口高速发展,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快速提高,由2001年的4.3%提高至2011年的10.4%,且自2009年以来出口规模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从国际贸易发展历史看,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长期占据世界出口的龙头地位,所占份额超过16%,最高年份(1953年)接近19%;70年代之后,随着美国放弃金本位制,以及中东石油危机的爆发,德国出口异军突起,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德国在世界出口市场所占份额曾一度超过美国,此后虽为美国反超,但于21世纪初的2003-2008年再次跃居世界第一,所占比重曾高达12.2%。相比较而言,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与20世纪70年代前的美国和本世纪初的德国还有一定差距。考虑到经济全球化水平的大幅提升,我国出口在理论匕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见图1)。

  另一方面,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使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并逐渐成长为“世界工厂”,推动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增加至15.6%,超过日本(15.4%),仅次于美国(19%);而根据经济研究和咨询公司IHS Global Insight发表的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19.8%,首次超过美国(占19.4%),跃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20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随着制造业产值跃居第一位,我国制造业出口在全球所占的比重也大幅领先其他国家。目前还存在差距的地方在于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仍不是很高,同制造业强国美国仍有一定差距。根据联合国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世界占比为15.3%,低于美国的24.0%(见图2)。

  三、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贸易增长势头大幅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的10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水平,年均增速达到22.6%。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为30年来首次负增长。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7%,实现强劲反弹。但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及国内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再次出现增速放缓迹象,全年同比增长22.5%,比2010年减少12.2个百分点(见图3)。进入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放缓趋势更加明显,上半年同比增长8.0%,1-11月份累计增幅进一步放缓至6.3%。

  (二)贸易的地区结构不平衡

  一是对发达市场的出口比重仍然较高。2001年,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发达市场的出口占当年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52.7%。此后,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稳步实施,近年来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对发达国家(地区)市场依赖度有所下降。2011年,我国对上述三个发达市场的出口占比降至43.7%(见表2)。但如果考虑香港地区转口因素,2011年,我国出口对发达市场的集中度仍然接近60%,处于较高水平。发达市场需求的下降也造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整体增长乏力的不利形势。

  二是欧美仍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08年,来自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合计3310.4亿美元,是当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总额的1.12倍。从2001年至2011年,我国对欧盟贸易顺差增长了27倍,对美贸易顺差增长了6倍。2009年,由于美、欧市场需求骤减,来自两地的贸易顺差合计为2518.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3.9%,是我国当年对外贸易顺差总额的1.28倍。但自2010年以来,我国对欧美顺差呈反弹趋势,2010年和2011年对两地顺差合计分别为3240.3亿美元和3471.7亿美元,分别是我国当年对外贸易顺差总额的1.77倍和2.24倍(见表3)。如果考虑香港地区转口因素,我国对欧美贸易顺差规模可能还要大得多。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客观上也为欧美频频对我国挥舞贸易保护大棒提供了口实。

  (三)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尚未完成

  近年来,我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2011年,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5%,制造业农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长15%。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发展加快,部分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产业和产品订单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迹象。2012年前7个月,我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1、1.4和2.7个百分点,流失份额主要被周边低成本国家挤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竞争优势。

  (四)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出口产品遭遇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经济体。据WTO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球21.3%的反倾销立案和24.2%的反倾销措施针对我国产品。2011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受贸易伙伴国6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为59亿美元。其中遭受反倾销调查49起、反补贴调查9起,分别占全球反倾销立案总数的31.6%和反补贴立案总数的36%。随着我国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以及高端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我国高新技术等产品出口所受的限制明显增多。如欧盟对我国无线通讯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美国、欧盟、印度等对我国光伏电池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这显示出我国新兴产业产品已成为各经济体贸易限制的重要对象。据商务部数据,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达243亿美元,增长7倍多。

  四、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今后一个时期,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大背景下,通过强化开放和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我国对外贸易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国际生产和分工体系,更加积极主导参与全球生产、经营、销售、服务和投资体系,更加主动利用全球范围高端要素禀赋和各类资源来重塑我国的综合竞争优势,将中国制造升级为全球制造,提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定位。

  (一)积极推进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升级

  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升级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强化,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特别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民工荒”现象频发,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形成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已经难以维持。此外,在越来越多产业领域,我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同质化竞争及与发达国家的高端竞争使对外贸易深入发展遇到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经过30余年的积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要素资本日益丰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牌、知识产权、技术和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不断充实,企业国际化竞争意识和能力迅速提升,这为我国企业改变低成本竞争路线,适时顺势攀升产业链,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成功实现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准备了条件。当前,我国应该用创新和科技等高端要素代替资源、环境、劳动力等传统低端要素,以生产要素的转变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资源环境适应能力,通过构筑对外贸易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式,不断推进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陈海波和朱华丽,2012)。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题中之义。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经济发展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市场和资源的内外联动和全面整合。加工贸易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包括优惠政策、低价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资源的产业活动,在我国向贸易大国演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对增加我国外汇和资本积累、推动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我国“二次创新”能力功不可没。但不可否认,加工贸易总体而言,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不高、资源能源消耗大,在各类要素价格急剧攀升的新阶段,其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约束和挑战。当前,应客观理性看待加工贸易,既要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进一步找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力促转型升级;又要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全面认识加工贸易作用,尊重加工贸易发展规律,看到加工贸易作为适应我国国情的贸易方式在相当长时期仍是我国经贸发展的重要内容。切不可盲目急躁,逾越发展阶段而主动放弃这一长期扎根于我国经济土壤、与我国本土生产要素有机结合的产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