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旅游管理论文 >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刍议
旅游管理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刍议

摘要:对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之 一,需要深入分析其特征、功能与作用.开放式实践教学具有真实、时效、实用等特征,在教学中承担着专业知识转化、服务意识树立、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 养的功能.通过功能运动发挥了增加知识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刍议,开放式,实践,学

敖谦,混合动力汽车原理,格林第一季21

  对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之 一,需要深入分析其特征、功能与作用.开放式实践教学具有真实、时效、实用等特征,在教学中承担着专业知识转化、服务意识树立、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 养的功能.通过功能运动发挥了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素质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多,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的职场竞争,本文将进一步结合当前校企融合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现状展开讨论,并且相应地提出可以优化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校企融合;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就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现状而言,和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性人才的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有效地开展校企融合发展战略,存在着实践性教学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不断地探索和优化改进。

  一、校企融合背景

  结合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国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容乐观,就业市场已经呈现出了高度饱和状态,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水平,各级院校积极开展了校企融合战略,打造“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平台,在校企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养旅游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企业也可以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制定今后的战略发展方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化发展的实践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进一步彰显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结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并且已经逐步走向了正规化的教学发展道路,同时也是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发展需求,为校企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创造了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共赢的发展局面。所谓的校企融合,就是在高职校园内创建企业生产项目基地,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期间,就可以到学校内的企业生产基地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提前感受到企业的生产操作模式,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了解更多的企业发展文化特点,在校企融合的实习基地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快速的成长,在毕业以后就可以直接走入到实习的企业进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本应该在企业中进行的培训时间,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当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

  事实上,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高职院校的校企融合发展战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实际的高职教育中,还是存在着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转变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改进过程,高职院校教师不愿意再深入性地进行创新改革,认为只有做好理论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自然就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因而常常会忽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一般高职院校为三年的学习期限,三年的时间非常短暂,学生需要掌握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非常多,从每学期的课程教学安排上来看,理论知识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这样的课程教学安排方式使得高职院校没有办法再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性学习机会,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实践性教学行动上的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中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基础设施、设备都比较落后,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对校企融合战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师资水平不高

  在对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这部分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经验方面是比较缺失的,这种师资水平不高并不单纯指的是教师的学历不高,相反,能够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要求都是在硕士研究生基础之上的,所谓的师资水平不高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对于旅游类工作和活动缺乏经验,而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工作人员学历往往很低,没有资格到高职院校中从事教学工作,造成目前高职教育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由于实践活动经验上的不足和缺失,在高职院校中很难进行正规化的校企融合训练,学校招聘不到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技术的专业化人才,也是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进程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为了能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水平,很多高职院校还是能够意识到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然而在真正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很难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去落实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依旧停留在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旅游法规》以及《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课程时,教师很难将这些科目的课程教学同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久而久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了认知错误,对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操作技能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不会使用旅游活动中的财务管理软件和工具,在仪表礼仪方面的学习也不够深刻,只会一些简单的鞠躬、端茶服务,离真正的旅游企业工作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在校企融合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对策

  3.1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目标

  在当代校企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更是审时度势,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发展方案,树立正确的实践性教学目标,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快速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更好地提供现代化的旅游服务,可以在高职院校联合宾馆内进行实习,通过校企融合,校外联合的方式,开展具有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旅游活动,加快对本地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力度。我们都知道,旅游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产业的开发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是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充分把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性的旅游活动当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了解到旅游活动的开展现状和开展方式,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察言观色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3.2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为了加快校企融合战略的发展与实施,还应当从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上入手,加强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高薪诚聘的方式,吸引一些具有高学历以及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到高职院校中进行教学,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的长效教学机制,对于企业当中非常优秀的人才,可以适当地放开学历条件,招聘一些德才兼备的全面化发展人才,不单要重视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考察,光有丰富的旅游工作经验还不行,一定还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毫无保留地将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可以迅速地得到成长和发展,在为学生安排定岗学习的实践教学活动时,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带领,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保证定岗学习的实践教学质量,在定岗实践中,教师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中间起到了沟通性性的桥梁作用,也让旅游企业能够更加愿意接受学生来进行实习,在定岗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3健全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落实到位

  在健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时,一定要尽可能地确保高职院校实践性的教学工作都可以落实到位,并且进一步完善教学层次,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在理论课程《酒店经营与管理》以及《旅游英语》等科目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性地设计一些情境实践教学活动环节,还可以通过旅游活动情景剧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旅游英语知识的应用和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旅游英语水平,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期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在校企融合的发展背景下,用企业经营中的规范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项技能的规范要领。在对学生构建正确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教学的方式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评价,把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看法纳入到教学评价体制当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结合校企融合的时代发展背景,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保证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刘洁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管理[J].黑龙江史志,2009(12)

  [2]侯明贤.高职“全程产学交叉”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以酒店管理类专业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3]费寅.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4]杨建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5]段光达.关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3)

  [6]王炜,李志飞,李江敏.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