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毕业论文 > > 高校绩效审计评估模式创作研究论文
审计毕业论文

高校绩效审计评估模式创作研究论文

摘要:摘要: 因高校业务的专一性且无法借鉴针对企业现有绩效审计评估的模式和内容,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一直是研究热点问题。构建符合高校运营特点、满足绩效评价要求的指标体系,是高校绩效审计亟待解决的难题。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
关键词:高校,绩效,审计,评估,模式,创作,研究论文,

廖龄奇,nba今日战报,汽车取力器

  摘要:因高校业务的专一性且无法借鉴针对企业现有绩效审计评估的模式和内容,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一直是研究热点问题。构建符合高校运营特点、满足绩效评价要求的指标体系,是高校绩效审计亟待解决的难题。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评估法,借鉴现有高校教学评估体系研究成果,尝试从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视角构建符合我国高校特征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为高校绩效审计顺利开展提供解决路径。

  关键词: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指标

15338889575b6d49bd51500553103.png

  2004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教育系统应按照依法治教、从严管理的原则,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绩效审计是强化高校资金管理、提高预算资金利用效率、效果和效益的主要手段。由于高校财务核算体系和运营方式具有独特性,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一直是困扰高校绩效审计工作的难题。构建符合高校运营模式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解决当前存在的高校绩效审计难题的关键。本文在构建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相关指标体系为参照依据,寻找绩效审计与教学水平评估之间的互通路径,设计、构建符合高校特色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灰色模糊评估法设计评级体系影响因素及权重,为完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提供解决路径。

  一、国内高校绩效审计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

  1991年,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首次提出“在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审计方面延伸”.这是我国政府首次提出绩效审计的概念,标志着绩效审计在我国进入实验阶段。审计署于2003年发布《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应“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这意味着绩效审计将成为未来审计的主流。2008年审计署下发了《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责任追究制;到2010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同时,明确要“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级及方法体系”.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10年4月12日召开的“世界审计组织第六届效益审计研讨会”上明确表示,要实现到2012年所有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的目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立一套适用的、能得到业界广泛认同的衡量指标体系,是促进绩效审计规范化发展的关键。高校绩效审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绩效审计成为高校监管的重要举措。

  目前,国内高校绩效审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指标的构建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被称为是目标导向的指标体系构建方式,即以绩效审计结果的效益性为导向,对高校的绩效审计从事业计划及预算编制、教育成本、投资比例、社会效益四个方面开展(张健,2006)。第二类是运用平衡计分卡模型来构建指标体系,用战略管理的思想进行绩效审计。将平衡计分卡模型的四个维度与高校绩效审计直接联系,构建审计指标。陈希晖等(2008)构建的高校绩效审计指标建立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卢宁文等(2010)结合预算管理,将审计目标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战略管理过程,认为是在充分考虑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设立总体和细化目标,层层分解,最后确定目标值。第三类是研究如何改进指标评价方法。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多指标评价体系,不仅要对每个具体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更要将所有指标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做出评价,所以如何将指标融为一个整体并选择综合评价体系成为研究对象,如周萍(2009)采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法、冯祖丽(2009)创新了层次主成分分析法。

  虽然目前在高校绩效审计理论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首先,高校目前的绩效审计仅停留在技术的探索和方法的选择上,缺少完整理论体系的支撑。其次,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有待创新。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方法,缺少高校特色。我国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热点和难点是如何通过量化指标或描述性的表达方法,设计出一套客观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伴随着一系列法规和准则的出台而逐步完善的,但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绩效审计,因起步较晚、规范尚未制订等原因,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进而影响了其经济评价功能的发挥。特别是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因与企业核算方式不同,评价指标的制订成为难题。找到公认的、符合高校运营特色的评价指标是解决高校绩效审计问题的关键。

  二、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模式创新

  (一)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借鉴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理论依据

  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3年,教育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开始对26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试点评估。2004年开始,教育部决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负责对本地区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评估。教育部制订评估方案,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育部定期抽查评估结论。截至2004年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共评估院校107所。

  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手段。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高校主管部门作为委托方,委托高校负责人(代理人)对高校进行日常管理,在委托代理过程中,为了便于评价和监督代理人,以教学活动为评价客体,开展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以促进高校不断明确和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突出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绩效审计是针对高校日常经营管理的效果性、经济性、效益性而开展的专项审计工作,目的是为了保障高校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高校绩效审计与教学水平评估的理论依据是相同的,都是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目标也很相似,区别则是两者的实现手段不同。高校绩效审计更加侧重委托审计力量对高校经营活动进行“3E”审计,注重通过财务数据来反馈审计结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则更关注教学工作,注重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来反映教学工作水平。

  虽然高校的工作远不止教学工作,但教学工作绝对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因此,高校绩效审计同样要以教学活动为中心来开展。借鉴教学水平评估的理论依据来完善高校绩效审计思路,既符合两者共同的理论主张,也利于更好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实现绩效审计目标。

  (二)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综述

  目前,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两部分,其中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化。一级指标主要涉及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教师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教学质量七大指标体系(见表1)。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了细分,共有二十类,并对指标进行明确赋值,量化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特点是从定量、定性两个方面对高校教学活动加以评价,全面衡量高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服务保障水平,已成为我国高校评估的重要手段。

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体系

  (三)高校绩效审计评估体系设计思路

  在设计高校绩效审计评估体系时,应以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为基础,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对现有评估指标进行整理,形成具有高校绩效审计评估特色的评价体系,使评估指标既能体现高校的运营特色,又符合高校绩效审计的特点。

  1.经济性指标

  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以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审计的目的是审查与评价组织经营活动中资源的取得、使用及管理是否节约及合理,以协助管理层改善管理,节约资源,提升组织价值。高校经济性审计关注的重点是投入和整个过程的成本,即在所处的政治和社会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的购置、维持和应用是否经济、合理。我国高校经济性审计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资金的取得和使用是否节约,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恰当,房屋、设备、图书等物力资源的取得、使用和管理是否合理,是否遵循有关法律、法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控制系统是否健全,高校管理层提供的有关经济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2.效率性指标

  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率性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活动效率。高校开展效率性审计的目的是衡量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率,考察其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通过对其资源配置、管理和使用的综合分析,对学校内部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与监督。高校效率性审计关注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高等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得越少,效率就越高。

  3.效果性指标

  效果性是指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时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果性主要关注的是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效果性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审查与评价组织经营活动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协助组织管理层改善经营策略,提高经营活动的效果。效果性指标以“结果的改善”为基础,主要是对现状的改善及改变的幅度进行比较,得出高校在提供服务和提高办学水平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部门的满意度是否提高,对高校自身发展是否具有明显效果。简单地说,高校的成果是“学生”,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质量越好,说明效果越好。高校的效果性指标不仅包括高校所拥有的教学基础设施和环境、学生的类别和数量、办学条件、学生的毕业率和就业率,还包括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获奖率、科研投入和产出、获得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的数量、社会满意度和在全国高校中的知名度等。评价时,要总结造成这些结果的影响因素,尤其要重视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查出管理漏洞,更准确地帮助高校管理部门制订改进措施。

  三、基于教学水平评估视角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和高校业务活动的特点及现有文献关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论述,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划分为经济性指标、效果性指标、效益性指标三类,并以此为出发点,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分解成一个有序递阶层次的多指标结构,即整个体系具有多项指标,大指标之下有小指标,且可以具有多层次的类似结构。将整个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评价审计对象的履职绩效是整个指标体系的总目标(总指标),对其履行职责的综合描述和整体反映为准则层(一级指标),按照其实现职责目标的具体活动设定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要素层(二级指标),要素层下设更细化、更直观的具体指标层(三级指标),用以反映审计对象针对履职目标所做的现实努力,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择主要涉及财务、教学科研活动、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为了更完整地反映高校绩效审计的特征,高校绩效审计评价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系统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框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目前的审计实务,构建评价指标的要素层和指标层,初步建立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其他层次的指标,指标层的具体指标选取难度更大,需要更为科学、谨慎。应根据审计对象和审计工作目标,设计能够合理描述或量化其履职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评价指标(可以是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集。可以运用专家问卷调查法,让专家给所选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打分,最终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指标构成情况如图1所示。

  (二)运用多层次灰色模糊评判法界定指标取值

  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其建立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特别是指标体系中许多定性指标难以统一量化,而评价结果却要求能够全面反映高校绩效的真实水平,如果评价只采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度量指标因素,将会产生较大的结果误差。采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集合模糊层次分析法、灰色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定量、定性分析等,可以总体考虑专家评判信息的不完全性(灰性),利用灰色评估理论得到灰色统计量,构建模糊隶属度矩阵,然后采用模糊算法计算评价对象的等级。

  1.确定绩效审计评价因素集合和评语集合

  高校绩效审计评价因素集合A={X,Y,Z},其中X,Y,Z分别为三个因素子集,并将子集中的每个因素Xij,Yij,Zij,(i=1,2,3)(j=1,2,3)优劣程度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即形成评语集。假设评语集四个等级中各等级的分值标准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当指标等级介于两相邻等级之间时,相应的评分为3.5分、2.5分、1.5分。

评审专家评价标准与分值

  2.界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的权重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优劣,是高校绩效审计评价的关键所在。为了使评价指标的权重更为科学、合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见表2)。假设专家组有5位专家,其各自的自我评价值为Gt(t=1,2,3,4,5),且Gt=at,bt,ct,dt,et(t=1,2,3,4,5),其中at,bt,ct,dt,et分别代表第t位专家的知名度、职称、学历、判断依据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

第t位专家的可信度

  专家可信度向量则为w=(w1,w2,w3,w4,w5)。

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由每位专家对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如图1)每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标度,并进行两两比较,形成每位专家对各层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以待评价的总目标为准则,对图1的指标体系进行两两比较,进而分别得到第t位专家(t=1,2,3,4,5)对两个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然后,根据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根据指标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特点,求出第t位专家确定的各级指标的单排序权值及相应的一致性指标函数,作为5位评价专家的群体权重矩阵,据此进行一致性检验,直至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为止。根据检验结果,计算各层级指标权重,并进行复制评价,形成

第t位专家评价矩阵

  对于定性指标评价,采用灰色模糊评级法,将指标表示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与之对应的灰数白化函数为:第1灰类优(e=1),设定灰数O1∈[4,∞],白化函数为f1;第2灰类良(e=2),设定灰数O2∈[0,3,6],白化函数为f2;第3灰类中(e=3),设定灰数O3∈[0,2,4],白化函数为f3;第4灰类差(e=4),设定灰数O4∈[0,1,2],白化函数为f4;同时可根据专家打分意见确定拟评价对象评价指标的对应系数并给予量化。评价体系的原始数据源于审计人员围绕绩效审计所获取的相关数据,经过评价目标设定、评价目标分解、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方法确定等步骤完成绩效审计综合评价,最终得到绩效评价信息,并把它作为评判高校绩效管理水平的依据。

  基于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解决了高校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的问题,使审计部门能以高校核心业务为中心,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由于高校业务的复杂性和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应从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三个角度,运用多层次分析法设计评价体系,让复杂的评价指标有据可循,全面反映评价内容。采用专家群意见界定各项指标权重,依据灰色理论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利于提高指标的效度、信度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安杰,国效宁,徐铭禧。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现状、意义与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92-94.

  [2]陈希晖,张碧琳,贾云洁。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6):73-75.

  [3]陈希晖,周方舒。绩效审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6):110-112.

  [4]蒋俊鹏。构建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3(6):60-64.

  [5]孟庆军。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审计研究[D/OL].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2015-05-07].

  [6]祁源。构建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D/OL].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2015-04-28].

  [7]冉敏,李爱萍,王学莲。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J].甘肃社会科学,2012(5):95-98.

  [8]石勉。高校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7-28.

  [9]王慧,欧阳日辉。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评价研究---基于多层次灰色模糊评判法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23-30.

  [10]翁正平,张义伟。中国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2):55-57.

  [11]吴明芳,吴华萍。模糊数学视角下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1(17):78-81.

  [12]吴勋。绩效审计实施瓶颈、技术支撑与治理机制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31-38.

  [13]曾凡昌。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5):184-188.

  [14]张建新,冯彦妍。基于平衡计分卡模型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社会科学论坛,2010(7):166-172.

  [15]张文秀,齐兴利。政府绩效审计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1(1):48-51.

  [16]张学平。我国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研究[D/OL].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1[2014-12-20].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80824/112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