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文学论文 > > 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当代文学论文

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要:摘要: 作为爵士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美国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记叙了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为了追求自己梦幻般的理想与爱情不惜付出一切,最终却落了个理想破灭、悲惨死去的下
关键词: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了不起的盖茨比,

qq德克萨斯扑克,bnb98,范佳晨

  摘要:作为“爵士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美国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记叙了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为了追求自己梦幻般的理想与爱情不惜付出一切,最终却落了个理想破灭、悲惨死去的下场。本文以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盖茨比的悲剧实际上是源于自我的迷失,最终导致个人的毁灭。

  关键词:镜像理论; 盖茨比; 悲剧; 自我迷失;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文  配图

  一、菲茨杰拉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美国小说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使他在美国文学史上声名大噪,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以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为主题,揭示了美国上层社会在大萧条时期的精神状态。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理想的美国青年盖茨比为了追求爱情与理想而自我毁灭的悲惨故事。

  二、拉康镜像理论

  镜像理论是拉康理论的起点与核心。他指出,镜像阶段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分成3个阶段:前镜子时期,镜子时期,后镜子时期。在前镜子阶段,刚出生到六个月大的婴儿缺少自我的概念,感知不出自我和他人的区别,处于对自我和他人感到迷茫困惑的状态。镜子阶段发生在6到18个月之间,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极其重要的时期。婴儿看到镜子中自己的映像时,会兴奋的跳起来。在此阶段,婴儿通过镜中的映像对自己的身体已经形成了全面的认识,并凭借想象虚构出一个完整的自我。在后镜子阶段,婴儿加深了对自我和外界的认识,可以从镜子中认出自己的映像。拉康指出,由于在镜子和现实之间产生的错觉,儿童无法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只有在镜像阶段之后,他才会确认自己就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整体。拉康通过镜像阶段的研究对自我的形成问题进行探讨,在经过从初级到高级的认证阶段,人在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上有了重大突破,通过看到的镜中映像去构建一个完整的形象,这种对于自我的认识将会随着今后的人生不断深入发展下去。

  三、盖茨比在镜像阶段的混淆

  拉康认为,现实界就是真实的世界及其所包含的一切事物,而这一切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知的,是超越主体之外的领域。想象界则是镜中映像构成的虚幻世界。一直生活在镜子中的人无法辨别现实界和想象界,并且会发现现实界是自己所无法理解的,所以就会很享受脱离现实世界而生活在镜子中。盖茨比选择生活在镜子中,并通过想象虚构了一个完整的自我,正是这面镜子导致盖茨比混淆了自己与汤姆和黛西之间的差别。

  1、对自己和黛西之间差别的混淆

  盖茨比与黛西之间存在三个主要的不同之处:本性,生活目标,对待爱情的态度。盖茨比一直坚持认为金钱是重新找回爱情的主要力量,因为他感到贫穷是黛西与他之间最大的障碍,使得他们无法在一起,于是盖茨比盲目地为自己树立了人生目标,拼命挣钱以求早日跻身上流社会,这样一来,昔日的恋人就会重新回到自己身边。然而,他忽略了这三个巨大的差别才是自己无法重获爱情的主要障碍。黛西的精神世界是极度空虚的,为人冷漠,道德败坏,崇尚金钱。而盖茨比却是一个充满理想与勇气的青年,虽然家境贫穷,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过上富足的生活。一个崇尚金钱,一个充满理想与抱负,两人的本性相差如此之大。此外,盖茨比和黛西的生活目标也是不同的。盖茨比对黛西一见钟情,但他深知配不上黛西,于是拼命挣钱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以缩小与黛西之间的差距。但等到他成功了,黛西已经结婚了,从此他便一心想要回到过去,使一切都重回原点,重新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盖茨比深知黛西是爱钱之人,所以他坚信当自己有足够的金钱时,黛西就会重回他的怀抱,但他却没有料到黛西的爱只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虚伪的爱。面对盖茨比对两人重修旧好的要求,黛西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她绝不会因为盖茨比而离开上层社会,可见她对盖茨比并不是真正的爱。而盖茨比却固执的认为自己可以让一切回到过去,而这要归因于他对黛西的幻想,尤其是他对于自己与黛西之间差别的混淆。

  2、对自己与汤姆之间差别的混淆

  盖茨比与汤姆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导致了二人不同的社会地位。盖茨比鄙视自己的父亲,因为他的父母都是没有出息的农场工人。与盖茨比完全相反,汤姆出生在一个极其富裕的家庭,上大学的时候,他就极度挥霍,游遍了欧洲。两人的出身有着天壤之别,而这也注定了盖茨比与汤姆之间无法处于同一阶层。盖茨比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但这个理想一开始就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上。而汤姆非常明确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不仅利用各种手段欺骗自己的情人,而且利用其丈夫作为报复盖茨比的工具。出生在显赫家庭的汤姆是一个伪善、傲慢的人。黛西撞死汤姆的情妇之后,汤姆让盖茨比开他的车,借此把杀人的罪嫁祸给盖茨比,盖茨比一心想着帮助黛西而没有拒绝,而这也就意味着盖茨比的命运落入汤姆的掌控之中。

  四、对镜像和现实的误认

  拉康指出,在镜像阶段的儿童如果混淆了镜中的映像,那么一生都会错把眼前的映像当成自己,从此把自我建立在一个虚幻的基础上。真实的自我与镜中的映像形成了永恒的矛盾,从而造成自我的永久分裂。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赖以生存的社会中,自我又不断地在他人的认同下逐渐确立。而由于自我的误认、自我与他人的争斗以及主体的分裂,注定了追寻自我是个艰难的过程。

  1、对残酷社会的错误认识

  拉康认为,想象界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形成建立在依赖于文化环境的历史的基础上。盖茨比深受家乡传统的影响与制约,他的想象界以幻想为原则而忽略真实界。此外,真实界是无法理解、不可知的。因而,盖茨比极其享受生活在理想自我的幻境中而不考虑现实情况,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天真单纯正是自己错误认知的根源。

  盖茨比买了一栋别墅,有游泳池,草坪,花园,吸引了很多上流社会的人,但是盖茨比与他们就社会地位而言仍是不平等的,由汤姆代表的上层社会瞧不起盖茨比以非法手段得来的钱。而盖茨比尽一切努力跻身上层社会并试图获得认可,却还是失败了。而这个失败的结局是一开始就注定的,阶级之分和等级制度根植于整个社会无法消除。盖茨比单纯的以为只要拥有财富便可跻身上流社会并借此找回曾经的爱,但却不知道这个社会是多么残酷,而他苦苦追求并视为理想的爱人黛西又是何等的现实与残忍,黛西知道盖茨比只是农民之子的事实后,就决心与盖茨比划清界限。

  2、对假想自我和真实自我的错误认识

  “假想的自我”形成于镜像阶段,“真实的自我”指的是现实中的“自我”。对于假想自我和真实自我的错误认识会导致个体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面对现实。镜像阶段的儿童缺乏自我意识,仍无法对自己和镜子中的映像进行准确的分辨。镜子阶段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把自己看作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整体,但对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幻想的层面。

  盖茨比生活在假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相互对立的矛盾中。他树立的自我是自己在镜子中的映像,是假想的自我,而这使他错误地以为可以重回过去。所以他不惜一切努力致富,跻身上流社会,试图用钱买回爱情。此外,盖茨比赋予自己一个新的身份,他改了名字,借此建立一个全新的自我,为的就是缩小与黛西之间的差距。内心的欲望极其强烈,致使盖茨比为自己设立了错误的目标与理想,在幻想和欲望的支撑下,不顾一切地朝这个虚幻的镜像奔去,最终孤独悲惨的离开人世。

  五、结语

  盖茨比的死因不同于他杀,与其说是跻身上层社会的强烈渴望,不如说是盖茨比对自己与汤姆和黛西之间差别的混淆以及对假想和现实的错误认知。盖茨比是其不切实际的梦想的受害者。究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盖茨比一直生活在镜像中,错把镜子中的映像看成自己,无法区分镜子与现实,假想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坚信只要有钱就可以回到过去,找回自己的爱人。其次,盖茨比无法获得上层社会的认可,而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人的认可,这就导致盖茨比失去了自我构建的必要条件。这些因素无疑成为盖茨比逐梦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也因此导致其悲惨命运。

  参考文献
  [1]Benvenuto,Bice,and Roger Kennedy.The Works of Jacques Lacan:An Inroduction[M].New York:St.Martin Press,1953.
  [2]F.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3]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4]黄作.是“我”还是“他”?—论拉康的自我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3,(6).
  [5]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相关文章
  • 2018-08-24
  • 2018-08-24
  • 2018-08-24
  • 2018-08-24
  • 2018-08-24
  • 2018-08-24
  • 2018-08-24
  • 2018-08-24
  • 2018-08-24
  • 2017-11-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