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管理论文 > > 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常规化法治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常规化法治管理论文

摘要:一、引言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给财务信息拓展了容量和空间,由于软硬件环境的逐渐健全,信息披露的模式日益多样化,信息传递的途径也逐步拓宽,利益相关群体均追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庞大的信息群内,有效挑选对管理层及信
关键词:财务,信息,质量,评价,常规化,法治,管理,论文,引言,当今

修罗剑仙,sejieluntan,情迷罗马

  一、引言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给财务信息拓展了容量和空间,由于软硬件环境的逐渐健全,信息披露的模式日益多样化,信息传递的途径也逐步拓宽,利益相关群体均追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庞大的信息群内,有效挑选对管理层及信息使用者有价值的信息,需在法治框架内对财务信息质量进行合理评价,使法律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常态化,避免会计领域信息失真现象发生,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实现法治经济一体化格局,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二、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动因

  (一)主观驱动。

  会计本身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整合成系统资料,形成会计语言的过程即是财务信息的形成过程,财务信息作为单位财务状况、治理成效的货币化反映,是评价公司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财务信息披露虽然数目繁多,但对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报表使用者需求的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是需求大于供给,许多公司、企业不愿意公开其重要的会计信息,如公司发生重大的亏损、资不抵债、公司受到财税部门重大处罚等信息会有损公司形象,另一类信息不愿公开是为了规避风险, 防止上市公司股价大跌、防止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二)法律约束。

  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应遵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引领,票据法、经济法、税法、证券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形成了强制约束力,内化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质和内涵,但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时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有些企业需要业绩时粉饰报表,上缴税款时抱有避税动机,导致两种情态下,财务报表披露结果差异较大,违反了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规范的客观性原则。会计法也明文规定各单位不得隐匿会计凭证、账簿;谎报财务报告及相关情况。因此,对财务信息实施常态化评价管理凸显重要。

  三、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依据

  (一)会计准则要求。

  我国1992 年11 月30 日依法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1993 年7 月1 日起,我国所有企业均采用借贷记账法。该方法本身是一个会计行为操作规则,是一个使会计信息生成和定位的框架。借贷记账法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全面、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任何一个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中平行登记,两个科目相互制衡,双轨运行,据此,在会计信息评价过程中,要以会计法规、准则为参照标准,理清会计科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勾稽关系。

  (二)税务管理需要。

  在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中,有些公司设两套账,一套对内,一套对外应对税务局。人为割裂二者之间的信息对称取向,在信息传导过程中割裂数据来源到决策过程的整体价值链条,违背信息披露原则,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税务部门为了收缴税款需要,按照税法要求,依从税务系统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对一些存在疑义的会计指标进行探究、排查,最后锁定模糊指标,进行信息反馈,或进行稽核、或约谈、查账。这些税务反馈信息也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和参考。

  (三)投资管理。

  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是迫切的,企业的经营业绩、基本面都会在企业发布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精明的投资人会从财务指标及其变动中寻找与自己投资方向相关的信息。一旦会计指标出现异动,会从股票价格反映出来。因此,应按照证券法、票据法的要求,对会计信息评价进行常态化管理,在信息层面给投资者提供心理支撑。

  (四) 媒体披露。

  有关媒体经常报道上市公司经济行为, 增加信息披露和曝光程度可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公司的财务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若突破了法律底线,难免不被曝光和追查。因此,媒体曝光程度也可作为财务信息核实的线索和参考,使用会计信息以媒体评价为先导尤为重要。

  四、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方法

  (一)系统整合。

  会计信息是产品,其价值的高低有别于一般商品质量的测量方法,会计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一定层面上约束了会计披露行为,使会计信息的评价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优质会计信息评价模型和系统,使会计信息传递建立在数据标准化的加工、整理和标记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对比、追踪和自动复核,借助会计软件分析系统,做到评价过程与披露过程相对接;评估结果与标准信息质量相吻合,把财务信息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取财务信息,综合评价各项指标。

  互联网时代,系统整合使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智能导向的信息系统。由于软硬件环境的逐渐健全,很多传统环境下无法提取或者提取成本较高的信息都将变得简单易得,会计信息可以多个维度和形式保存和传播,交叉复核的一致性可以推测信息的真实性。打开财经网站,或在股票菜单栏板块中挑选任意一家上市公司,都可以任意浏览其财务会计报表及财务指标的变动状况。选择适合本企业内控需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作为信息评价原则,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变现能力、营运能力等会计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和分析,强化信用约束和程序约束,以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改善市场的信息环境,提升会计信息评价的质量。

  (三)选取权重指标。

  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多维的、立体的,会计信息从一定层面反映了会计主体、客户、报表使用人、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及银行、税务、工商等多部门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的经营及管理状况,在会计信息评价过程中选取在会计核算领域中处于显著位置的一些指标,并以此为突破口,牵一发动全身,把财务核算和监督纳入法治视野,实施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四)过程评价。

  实际工作中,产品结构、资金运动交叉运行。虽然成本核算软件会使核算工作大大简化,减小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有的会计人员为达到个人目的或由于疏忽等原因,在原始凭证录入过程初始阶段就出现差错,导致软件运算结果不准确,某一运算环节出现差错,会带动整个信息链条出现错误。如产量记录、各项费用资料归集不准确,会导致各车间各项单位成本和半成品成本、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若企业直接人工成本核算不准确,工资表横竖总计不平,导致套取现金行为时有发生;成本计算不准确,会导致利润、所有者权益、资产核算出现错误,资产信息失真。目前,国企改革、制造业2025、工业4.0、个性化生产、差别化服务等新生事物都对财务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企业可能存在多个车间,每一车间生产多种个性化产品,成本费用不尽相同,结构在不断变化,这些都需会计人员对各环节进行缜密跟踪分析、加工整理,把评价工作贯穿于会计核算过程的始终。在会计领域中对繁冗复杂、难辨真假的信息在法治框架下进行合理评价,依法治企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程评价会计信息,实行常态化管理,突显重要。

  五、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内容

  对财务指标的内容评价从以下两例进行分析、逻辑论证。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各指标数值, 引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行为,这对于健全市场体系、打击犯罪、避免内幕交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依法治国方略背景下,会计工作中要加强内涵建设和指标管理,开发利用系统财务软件,提取经审核无误后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料,对各项指标进行比对,查看其公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分析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进行行业对比,据以评价公司资金运营、财务结构是否正常、合理;评价公司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绩效。寻求各指标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例,速动比率,资产收益率、弹性系数等指标及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变动状况,找出内在规律,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服务。

  六、结论

  财务报告反映出的绩效信息将直接影响到对公司受托责任履行状况的评判结果。财务信息作为公共受托责任的“生命血液”,尤为重要,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评价有助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为提高公信度,可将会计信息进行介质储存,永续存储,以便于对会计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进行整体、综合评价。要在制度上堵塞原始信息不合法渠道,从源头上遏制虚假信息的归集和填录,把信息失真的风险降到最低,以改善信息披露、评价环境,提高投资、决策效益,降低信息使用成本。把评价结果及时公布于众,对财务信息披露不实、勾稽关系不明确、比对关系异常的财务指标进行责任追踪,让出示虚假会计报表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把法条细化,使隐匿资金行为、套取现金行为、对内、对外披露不一致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要在法律层面进行约束和制衡,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把评价工作定位在法治框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