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青年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
历史学毕业论文

青年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

摘要:青年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 作者:未知 摘 要: 基于全国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调查资料,对目前城市青年家庭的不同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匹配类型、不同文化程度匹配类型,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匹配类型三个方面与青
关键词:青年,婚配,类型,夫妻,关系,

姓名算卦婚姻,国产邪恶漫画,郭芯其的老公是谁

青年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

作者:未知

  摘 要:   基于全国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调查资料,对目前城市青年家庭的不同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匹配类型、不同文化程度匹配类型,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匹配类型三个方面与青年家庭的夫妻关系状况无关;而不同城乡背景匹配类型、不同独生子女身份匹配类型两方面则与青年家庭的夫妻关系状况有关。研究揭示出,改革开放背景中成长的一代青年在个体特征上更具同质性,对他们的夫妻关系真正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他们在社会特征上的差别。今后的夫妻关系研究,在测量指标方面增加心理量表的内容或许是一个新的方向。
  ??
  关键词:青年;婚配类型;夫妻关系
  ??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1??0087??08
  ?お?
  ??
  一、问题与背景
  ?ゼ彝ナ巧缁岬南赴?。夫妻关系则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和起点,同时也是家庭关系中最核心的关系。三十多年前开始的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已使得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迁,这种变迁无时不在对千千万万的家庭产生着影响。无论是家庭结构、家庭关系,还是家庭生活方式,都会在这种社会变迁的冲击下发生改变。
  ?ビ氪送?时,我国实施的“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政策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他们中的第一批人已进入婚育年龄,开始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而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介也开始对这一代人的婚姻状况特别是婚姻的稳定性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担忧,媒体上也有不少的负面评价。然而,国内学术界目前却尚未将这一代青年的婚姻家庭问题和相关现象纳入研究的视野中。对于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关系等问题也尚未进行探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将关注的焦点放到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新一代城市青年的夫妻关系上。
  ?シ蚱匏?具有的不同人口与社会特征,构成了社会中不同的婚配类型。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规范往往会在婚配模式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或特征。比如,夫妻年龄上的男大女小、文化程度上的男高女低等等,就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常见的婚配类型。同时,这种文化规范还会影响到青年择偶的标准。当然,随着社会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随着社会人口结构以及人们择偶观念、婚姻观念的变化,人们在婚配模式上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在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这一代青年进入婚姻领域后,青年对择偶和婚配中的年龄因素、文化程度因素、收入因素,甚至城乡背景因素等各种构成要素的看法和考虑都开始发生变化。比如,笔者2004年对全国12城市1786名城市在职青年的调查显示,未婚青年中1/3的人“不在意双方年龄的大小差别”,而已婚青年中,也同样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并没有遵从男大于女这一传统规范”。“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虽然仍旧是主流,但应该看到这一代青年中所存在的超出传统模式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将成为这一代青年在婚姻恋爱方面不同于以往青年的一个特点”
  风笑天:《城市在职青年的婚姻期望与婚姻实践》,《青年研究》2006年第2期。
  那么,各种不同的婚配模式,特别是夫妻不同的独生子女身份是否会与青年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状况相关?青年婚配类型中哪些个体的或社会的因素可能会对青年家庭的夫妻关系产生影响?这就是本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而利用大规模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来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文献回顾
  ?ス?内现有的几项有关夫妻关系的经验研究基本上都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而近期涉及到夫妻关系的经验研究则仅有一项。
  ?チ跤⒗?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日本学者合作对北京420户家庭、840位夫妻的所作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从夫妻间的交流与沟通、家务分担、夫妻价值观、夫妻对婚姻生活重要性的看法、夫妻对家庭生活的满意感等几个方面,描述和分析了夫妻关系的现状,并与日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
  刘英:《今日城市的夫妻关系――与日本比较》,《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3期。
  论文关注的焦点在于进行夫妻间的比较以及中日被调查对象之间的比较上,而其分析的方法则主要为基本的百分比描述。
  ?チ蹙暝蚴抢?用北京市政府、北京经济学院人口所与美国密执安大学1991年对北京市2170户居民家庭中的2170位妻子、1985位丈夫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从夫妻感情交流、家务分工、家庭决策权三方面对夫妻关系进行了描述,并通过交互分析得出了“夫妻之间的交流和感情沟通与婚姻满意程度和夫妻关系有着密切关系,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等结论
  刘娟:《北京市夫妻关系研究》,《人口与经济》1994年第3期。。但是,由于研究者在研究中是将婚姻满意度直接等同于夫妻关系,因而其有关夫妻交流、家庭分工、夫妻权力的讨论,所涉及的主要是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而不是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ノ獗狙├?用1992年对成都市如是庵街道504个家庭、561位妇女的追踪调查结果,对成都市家庭的家庭结构、婚姻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吴本雪:《成都市婚姻家庭追踪调查综述》,《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2期。
  研究者虽然从四方面对夫妻关系进行了测量,但研究报告中所给出的只是对这四个方面的最简单的百分比描述,而没有涉及到与夫妻关系相关的因素的内容。
  ?ゴ蘩鼍暝蚴抢?用对上海市三个区134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老年人夫妻关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夫妻之间的性格、兴趣爱好、性生活、家庭经济支配权、家务劳动分担五个方面因素对老年人夫妻关系具有影响
  崔丽娟:《老年人夫妻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科学》1995年第4期。
  但从报告来看,或许是受调查对象特点的局限,该研究不仅调查样本过小,研究者对夫妻关系的测量也显得过于简单,对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也有一定局限。
  ?ソ?期马春华等人则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8年在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哈尔滨五个城市4016位城市居民的大规模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十几年来中国城市家庭的变迁趋势。其中关于夫妻关系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比1983年五城市调查和1993年七城市调查的结果,描述了城市居民夫妻关系的变迁状况,得出“夫妻关系更为平等,虽然家务劳动还是以妻子为主,但是家庭中夫妻共享实权比例明显上升”的结论;二是通过分析得出“女性就业率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夫妻关系”的结论
  马春华等:《中国城市家庭变迁的趋势和最新发现》,《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2期。
  由于夫妻关系只是该研究众多主题中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同时其对夫妻关系的测量也仅采用了“谁承担家务劳动更多”和“家庭中谁掌握实权”两个单独的指标,因而该研究对夫妻关系的探讨显得还不够充分。
  ?ノ南谆毓说慕峁?表明,现有的这几项经验研究结果基本上都是以城市中各个年龄段的普通居民,或者是以女性、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还没有一项研究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城市青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对于认识这一代青年的夫妻关系状况及其相关的因素来说,形成了明显的空白。同时,现有的研究对于回答本研究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来说,还存在下述方面的不足:一是研究的焦点较多地集中在对夫妻关系状况的描述上,较少去探讨与夫妻关系有关的因素;二是少数探讨与夫妻关系相关因素的研究在方法上又存在测量指标过于简单、统计分析方法局限于最简单的百分比描述统计和交互统计等弱点。??
  三、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及抽样方式
  ??
  本文所用资料来源于笔者2008年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成都五大中心城市所进行的已婚青年抽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夫妻双方中至少一方是在1975年及其以后出生”的青年夫妻(统计结果表明,实际所抽得的样本中966%的人年龄在23-33岁之间)。具体的抽样程序是:在每一城市中,简单随机抽取两个城区;在抽中的城区中,简单随机抽取一个街道;在抽中的街道中,简单随机抽取两个社区;在每个抽中的社区中,根据社区和计生部门的相关登记资料,按照青年夫妻的年龄和身份,分别抽取“双独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男独女非夫妻”(男方为独生子女,女方为非独生子女)、“男非女独夫妻”(男方为非独生子女,女方为独生子女)、以及“双非夫妻”(双方均为非独生子女)各20对。每个城市总计抽取320对夫妻,五个城市总计抽取1600对夫妻。调查采用自填问卷方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大学生调查员入户抽取夫妻中的一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员采用轮换抽取丈夫和妻子的方法进行实地抽样。即若前一对夫妻中调查的是丈夫的话,下一对夫妻中尽量调查妻子。调查实际成功完成有效问卷1216份,有效回答率为76%。
  
  2.概念操作化及其测量
  ?デ嗄甑幕榕淅嘈陀肭嗄昙彝ブ械姆蚱薰叵凳潜狙芯康牧礁龉丶?概念。关于青年的婚配类型,笔者指的是由青年夫妻双方个体特征和社会特征所形成的匹配形式。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其操作化为以下五个方面:
  ?ツ炅淦ヅ淠J健8?据夫妻双方年龄大小,区分了三种不同婚配类型:(1)夫大妻小;(2)夫妻相同;(3)夫小妻大。以探讨夫妻年龄匹配上的不同情况是否会对夫妻关系产生影响。
  ?ノ幕?程度匹配模式。根据夫妻文化程度高低,区分了三种不同婚配类型:(1)夫高妻低;(2)夫妻相同;(3)夫低妻高。以分析夫妻文化程度上的不同情况是否会对夫妻关系有所影响。
  ?ナ杖肫ヅ淠J健8?据夫妻年收入总数的多少,本研究中将夫妻收入的匹配类型分为三种:(1)夫多妻少;(2)夫妻相同;(3)夫少妻多。
  ?コ窍绫尘捌ヅ淠J健U攵苑蚱薮有∩?长背景区分了四种不同的城乡背景婚配类型:(1)夫妻同城;(2)夫妻同乡;(3)夫城妻乡;(4)夫乡妻城。
  ?ザ郎?子女身份匹配模式。针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独生子女性格特征和独生子女婚姻的负面刻板印象,本研究中特别关注夫妻所具有的独生子女身份对青年家庭夫妻关系的可能影响。研究中将青年夫妻的身份按是否独生子女区分为四种类型:(1)“双独夫妻”;(2)“男独女非夫妻”;(3)“男非女独夫妻”;(4)“双非夫妻”。
  
  关于夫妻关系的测量,现有的几篇经验研究文献中所采用的指标均不一样。马春华等人的研究是将夫妻关系操作化为夫妻承担家务状况和夫妻权力两个方面;刘娟则是从婚姻生活中夫妻感情交流、夫妻家务分工和家庭决策权三方面来测量夫妻关系。崔丽娟仅采用对配偶的满意程度以及夫妻之间争吵的程度两项指标;吴本雪则采用了对婚姻的满意度、业余时间夫妻是否一起度过、夫妻是否经常交流思想、夫妻是否相互体贴四项指标;刘英采用了夫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家务分担、夫妻价值观、夫妻对婚姻生活重要程度的看法等四项指标。
  ?ハ钟形南字械纳鲜霾僮骰?指标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这些指标中,“夫妻承担家务状况”和“夫妻权力”被好几项研究所采用。笔者认为,这两项指标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夫妻关系有关,但二者更多地是将夫妻作为相对立的两方来看待的,特别是在视角上较多地是从妇女家庭地位、夫妻平等的角度出发的。相对来说,二者都不是比较中性的指标。而“夫妻价值观”或许会对夫妻关系产生影响,但它似乎并不是夫妻关系本身的有效测度。此外,有的研究中虽然提供了较好的夫妻关系的主观评价指标,但却相对缺乏测量夫妻关系的客观行为指标。
  ?ピ谙低晨疾煜钟蟹蚱薰叵挡饬恐副甑幕?础上,笔者认为,除了测量的视角应该具有中性特征外,测量指标还应该做到既包括客观的行为表现,也包括主观的感受和评价两个大的方面。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没有采用“夫妻承担家务状况”和“夫妻权力”这两类指标来对夫妻关系进行测量,也没有采用仅从主观评价指标来进行测量的做法。而是先将夫妻关系操作化为夫妻日常生活中的共同活动和交流(作为客观方面),以及对夫妻关系的直接感受和评价(作为主观方面)两个层面;然后进一步细化,构建起一个包含8个具体指标的夫妻关系量表来进行综合的测量。这8个具体指标是:(1)平常一个月中夫妻一起散步的频率;(2)一起逛街购物的频率;(3)一起看电视的频率;(4)互相之间谈心里话的频率;(5)相互间发生争吵的频率;(6)对配偶是否称职的评价;(7)对夫妻关系的评价;(8)对婚姻美满的评价。每一指标都采用5点记分(其中,夫妻一起散步、一起逛街、一起看电视的频率,以及对配偶称职的评价这四项指标的原始值为具体数字,构成量表前先根据频数分布状况进行了重新编码,使之成为间距相当的五个等级),量表总的得分范围在8-40分之间。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Alpha=6637。为直观起见,笔者将原始得分转换成100分制(
  转换的方法是:用40分减去量表实际得分,并将所得结果除以32后再乘以100。)
  分值越大表示夫妻关系越好。描述统计表明,样本中夫妻关系量表得分的最小值为156分,最大值为100分,平均值为636分,标准差为140分。下列量表得分条形图则显示,样本中夫妻关系得分的分布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状态。
  
  四、结果与分析
  ?ケ狙芯恐饕?采用单因方差分析的方法,探讨青年的各种不同婚姻类型与他们夫妻关系量表得分之间的关系。
  
  表3的结果表明,虽然“夫小妻大”年龄匹配类型在夫妻关系量表上的得分值似乎明显小于其他两类夫妻的得分,但F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年龄匹配类型之间在夫妻关系量表得分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一代青年在夫妻年龄匹配上的不同状况不会对他们的夫妻关系产生影响。当然,导致这一结果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无论是“夫大妻小”、还是“夫小妻大”,夫妻相互之间的年龄差别实际上都不大。统计表明,全部调查对象中,夫妻之间年龄相同的占212%,年龄差别在3岁以内的占583%,差别在4-5岁的占145%;而年龄差别超过5岁的只占到6%。换句话说,样本中94%的夫妻年龄相差都在5岁以内(其中,909%的“夫大妻小”者相差不超过5岁,907%的“夫小妻大”者相差不超过3岁)。或许这种状况还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年龄差异。
  
  与表3的结果完全相似的是,表4的结果也表明,不同的文化程度婚配类型之间在夫妻关系量表得分上,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说明,对于这一代青年来说,夫妻之间在文化程度上是否相同、或者谁高谁低,对夫妻关系并没有什么影响。当然,导致这一结果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夫妻相互之间的文化程度差别实际上都不大。统计表明,全部调查对象中,夫妻之间文化程度相同的占598%,文化程度相差一个等级的占358%,而相差两个等级及以上的仅占44%。换句话说,样本中95%以上的夫妻的文化程度相差都在一个等级以内。这种状况说明样本中的对象在文化程度上同质性很强。
  
  对于目前的中国社会来说,经济收入在家庭生活中,应该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那么,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双方各自收入水平的高低所形成的不同收入匹配类型,是否会对他们的夫妻关系有影响呢?表5的结果表明,尽管从均值上看,“夫少妻多”收入匹配类型者似乎明显低于另外两类,但F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收入匹配类型之间在夫妻关系量表得分上,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换句话说,夫妻不同收入水平匹配类型与他们的夫妻关系之间也不存在相关。同样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夫妻相互之间的年收入差别实际上都不太大。统计表明,全部调查对象中,夫妻之间年收入相同的占264%,年收入相差在2万元之内的占483%,相差2万元以上的只占253%。换句话说,样本中年收入相同或相差在2万元之内的达到了75%。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样本中的对象在收入上的同质性较强。
  ??
  表6中的F检验结果表明,城乡背景匹配的不同类型,在夫妻关系上的差别十分明显。这种差别的特点是:相对来说,夫妻同为城市背景时,夫妻关系状况最好;夫妻一方为城市、另一方为农村时,夫妻关系状况次之;而夫妻双方的背景均为农村时,夫妻关系状况相对最差。夫妻同为城市背景,同质性高,所以其夫妻关系好于夫妻城乡背景不同者,这比较好理解。但为什么夫妻同为农村背景时,其夫妻关系量表的得分又最低呢?显然,此时夫妻双方背景的同质性已无法解释这一结果。笔者分析,有可能是由于夫妻二人从小生活于农村所习得的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明显差别,导致其对城市生活方式的适应程度总体上不如其他类型的夫妻,因而矛盾相对较多(单独指标的统计表明,这一类型的夫妻在生活中争吵相对最多,谈心相对最少)。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量表中的具体指标所涉及的内容与这类夫妻生活方式和习惯有较大不同所致。表中标准差的比较结果表明,“夫妻同乡”类型的标准差最小,进一步说明这一类家庭整体的同质性较强,整体状况比较相似。而“夫乡妻城”类型的标准差最大,说明这种类型家庭整体的异质性较强,有些家庭夫妻关系很好,有些家庭的夫妻关系很差,不同家庭之间的差别较大。
  
  表7的结果表明,不同独生子女身份的婚配类型之间,夫妻关系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别。其特征是:“男独女非夫妻”以及“双独夫妻”的夫妻关系相对较好,而“男非女独夫妻”、特别是“双非夫妻”的夫妻关系则相对较差。“男独女非夫妻”的夫妻关系较好,或许可以理解成非独生子女妻子的作用或功劳;但“双独夫妻”的夫妻关系较好,似乎与社会舆论和媒介报道的印象有所不同,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现。至于“双非夫妻”的夫妻关系相对最差,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与表6的结果相关,即有可能“双非夫妻”中夫妻同为农村的比例较大。实际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判断:相比较而言,“双非夫妻”中,夫妻同为城市的比例最低,为544%,而夫妻同为农村的比例最高,达到245%(“双独夫妻”的这两个比例分别为746%和114%)。??
  结语
  ?パ芯坷?用全国五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调查资料,对目前城市青年家庭的不同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匹配类型、不同文化程度匹配类型,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匹配类型三个方面与青年家庭的夫妻关系状况无关;而不同城乡背景匹配类型、不同独生子女身份匹配类型两方面则与青年家庭的夫妻关系状况有关。其特征是:夫妻同为城市背景时,夫妻关系状况最好;夫妻一方为城市、另一方为农村时,夫妻关系状况次之;而夫妻双方的背景均为农村时,夫妻关系状况相对最差。“男独女非夫妻”以及“双独夫妻”的夫妻关系相对较好,而“男非女独夫妻”、特别是“双非夫妻”的夫妻关系则相对较差。
  ?ド鲜鼋峁?揭示出改革开放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在个体特征上更具同质性,而对他们的夫妻关系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则主要体现在他们社会特征的差别上。夫妻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年收入三个方面的不同婚配类型之间在夫妻关系状况上不存在差别,实际上是样本中的调查对象所具有的较高同质性的一种反映。即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教育程度上,或是收入水平上,各种不同婚配类型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处于同一层次,属于同一类型的人群。因此,无论他们的婚配类型如何,都有着类似的夫妻关系状况。而夫妻的城乡背景和独生子女身份两种不同的婚配类型之间在夫妻关系上存在差别,则反映出目前青年婚姻关系中的某些本质差别。特别是城乡社区以及城乡文化背景之间的巨大差异,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目前城市社会中存在的“凤凰男”与“孔雀女”的婚姻等说法或许就是对这种影响的一种形象反映。而独生子女身份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城乡差别有关。
  ?シ蚱拊谀炅洹⑽幕?程度、年收入等个体特征上的同质性较强,但标准差所显示出的个体之间差别却并不是很小。这种现象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目前的夫妻关系研究,包括笔者的研究在内,似乎都存在一种局限性,这就是研究只注重和考虑了从夫妻的行为和对夫妻关系的主观评价来进行测量,却有可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是心理因素的测量。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夫妻关系所概括的是一种心理状态。虽然夫妻之间的行为和对现状的评价,是这种心理状态的一种外在反映,但这种间接测量的结果,与对心理状态的直接测量来说,或许还会有一定差别。因此,今后的夫妻关系研究,在测量指标方面增加心理量表的内容或许是一个新的方向。
  ?プ詈笮枰?说明的是,夫妻关系是人们家庭生活中的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本研究对其所进行的操作化和测量,只是对其内涵的一种十分有限的接近。它和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使用这一概念时所表达的内容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此外,从研究方法上看,本研究还存在若干不足:一是建构的夫妻关系量表的具体指标数目略少了一些,无法从内容上尽可能多地涵盖夫妻关系概念的丰富内涵。如果具体指标数目达到20个左右,并增加心理方面的测量内容,那么测量的效度将会更高一些;二是在最终的夫妻关系量表资料中,由于被调查者在分项上填答不全等原因,造成了大约10%的个案缺损,这也会给研究结果造成一定误差。
  
  (责任编辑:薛立勇)
  
  ?お?
  
  The Match Types of Married Young People ??
  and Their Husband-Wife-Relation??
  ――A Survey of 1216 Married Young People from Five Big Cities
  ??
  
  Feng Xiaotian
  ?お?
  Abstract:
  Based on a survey of 1216 married young people from five big cities all over the countr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on of the match types of married young people and their husband-wife-rel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ifferent match types on age, education, and income, are not related with the husband-wife-relation Whereas the different match types on urban-rural background and on whether they are only-child or not, are related with their husband-wife-relation The paper also post that the young generation grown in the background of reform and opening has more homogeneity in their individual characters, an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on husband-wife-relation is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social characters At the same time, adding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may be a new way to study husband-wife-relation
  ??
  Keywords:
  Young People; Match Types of Marriage; Husband-wife-r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