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两个凡是”与“三个坚持”辨误
历史学毕业论文

“两个凡是”与“三个坚持”辨误

摘要:“两个凡是”与“三个坚持”辨误 作者:未知 《文史天地》2011年第8期“百姓人生”栏目,刊登了北京市作者梅桑榆的文章《在批判“四人帮”的日子里》。这篇文章,从一个县城宣传干事的视角,真真切切地回顾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百姓人生,值得一读。只是关于“两
关键词:两个凡是,三个坚持,辨误,两个凡是,三个坚持,辨误,作者,未

6zdy,yibu,杨再飞

“两个凡是”与“三个坚持”辨误

作者:未知

  《文史天地》2011年第8期“百姓人生”栏目,刊登了北京市作者梅桑榆的文章《在批判“四人帮”的日子里》。这篇文章,从一个县城宣传干事的视角,真真切切地回顾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百姓人生,值得一读。只是关于“两个凡是”和“三个坚持”的说法,与史实相去甚远。文章在谈到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内的政治气候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时,有这样一段叙述:
  报纸、电台,在大力宣传英明领袖华主席的“两个凡是”、“三个坚持”。所谓“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维护,不得违反;凡是损害毛主席的言行,都必须坚决制止,不能容忍”。所谓“三个坚持”,即“一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坚持‘***’非常及时,完全必要,还要继续开展;三是坚持反右,反对反‘左’”。
  其实,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并没有出现过“两个凡是”与“三个坚持”并称的情况。与“三个坚持”并排的,应该是“六个遗志”。
  1976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这份文告在公布了毛泽东同志逝世的消息,并对毛泽东同志进行一番评价之后,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六个号召。这六个号召构成了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是以“我们一定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开头。随后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在传抄这六个号召时,慢慢地将其简称为“六个遗志”。在六个号召中,第一个号召是:“我们一定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由于这段话里面包含了三个“坚持”,而且都是纲领性的东西,在不少地方也就出现了“六个遗志三个坚持”的说法。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说法走进了历史。1979年初,邓小平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主张之后,特别是1982年“四项基本原则”写进宪法之后,在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中,再也没有了“六个遗志三个坚持”的影子。
  关于“两个凡是”,最早起源于1976年10月26日华国锋同志的一次谈话。他在听了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的汇报后指出:当前要集中批“四人帮”,连带“批邓”;“四人帮”的路线是极右路线;凡是毛主席讲过的,点过头的,都不要批评;***要避开不说。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发表了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提出了“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两个凡是”正式出台。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随后又相继转载,“两个凡是”的提法也随之而走进了历史。
  综上所述,梅桑榆关于“两个凡是”与“三个坚持”的说法,与历史事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不进行纠正,难免会误导对那段历史不是很熟悉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