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的发展
历史学毕业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的发展 作者:未知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取得了不断进步和完善,本文将其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每个阶段发展的内容予以阐述。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发展,

濠江岁月下,明天阅兵,上海富家女杨丽玲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的发展

作者:未知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取得了不断进步和完善,本文将其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每个阶段发展的内容予以阐述。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监督在实践上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可以归纳为下面三个阶段: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对党内监督进行积极地探索,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得以恢复并不断完善,党内监督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制定。
  粉碎“四人帮”之后,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就开始致力于恢复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以陈云为首的100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此后,根据1979年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迅速建立健全各级纪律检查机构的意见》,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构相继建立。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把党内监督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大会改变过去纪委由同级党委选举产生为由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直选产生。在领导体制上,改变过去由同级党委领导为由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这样更有利于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和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就健全民主集中制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并对监督问题作了专门的规定,指出监督的方法、内容,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对干部的考试、考核、奖惩、轮换、退休、罢免的一整套制度来强化对党的干部队伍的监督。1983年3月,中纪委制定了《关于健全党的纪律检查系统加强纪检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1988年6月,中组部和中纪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党的各级纪委内部机构和干部职务设置的若干规定》。1987年7月,中纪委发出《关于对党员干部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这些规定和要求,使党内监督工作大为加强。1988年下半年,中纪委陆续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条例(试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审理工作条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的若干规定》等。***年中纪委还公布了《关于共产党员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
  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召开之前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党内监督体制得到不断改进和加强,监督渠道不断拓宽。
  1993年初,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政府行政监察机关开始实行合署办公,这是对党政监督体制进行的重大改革。从十四大以后,我们党开始探索强化纪委的独立性。1996年中纪委第六次全会提出,在坚持现行领导体制的前提下建立五项制度。这五项制度强化了纪检组织的独立性,进一步发挥了纪委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省部级干部的监督作用。这为今后监督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1998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党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在全党促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体制,有力地促进了党内监督的开展。
  三、十六大召开至今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不同的方面强调加强党内监督。一是强调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二是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十六大通过修改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有利地推动了党内监督工作深入健康地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2003年12月31日,《党内监督条例》以中央文件形式在党内颁布。200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向全社会公布此条例。作为党执政以来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党内监督条例》)是党内监督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是党内制度监督的一把利剑和走向制度监督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纲领,《决定》要求“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表明我们党不断提高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了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2005年1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专门阐述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八条提出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表明党将继续不断地深入加强党内监督工作,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领导全国人民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