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发展重庆农转非人群劳务经济的探讨
历史学毕业论文

发展重庆农转非人群劳务经济的探讨

摘要:发展重庆农转非人群劳务经济的探讨 作者:未知 摘 要:作为人口大国,劳务输出及劳动力转移的持续发展与壮大衍生出了不少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将这些关系与现象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劳务产业,或者劳务经济。 关键词:农转非;劳务经济;基本模式;发展
关键词:发展,重庆,农转非,人群,劳务,经济,探讨,发展,重庆,农转

陈超尉,邮局营业时间,小依

发展重庆农转非人群劳务经济的探讨

作者:未知

  摘 要:作为人口大国,劳务输出及劳动力转移的持续发展与壮大衍生出了不少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将这些关系与现象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劳务产业,或者劳务经济。
  关键词:农转非;劳务经济;基本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1
  一、重庆农转非人群劳务经济现状
  劳务经济是指农村劳动力利用体力和智力以及有限资金在家庭以外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活动。作为城市周边区县的农村人口,农转非人群既具有典型的农村人口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从就业情况来看,农转非人群的就业率普遍稳定性较低。以重庆市高新区农转非人群为例,在被调查的836人员中,有43.6%的人没有固定工作。在已经就业的这部分人群里,仅有40.9%的人在私营企业中工作,仅有约8% 的人员进行创业,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农转非人员的家庭收入大多数依赖于工资收入和基本养老保险两个方面, 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46.8%、28.2%,占总收入的75%; 而自主创业收入约为5%,集体经济分红与房屋出租各占5%。在政府采取的培训措施中, 大多数侧重于短期适应性培训,因而具有培训机构不规范、培训课程僵化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脱节等多方面问题, 所以对农转非人员的竞争实力提高有限,难以实现农转非人员快速就业、稳定就业的问题。
  二、发展重庆农转非人群劳务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劳务经济成为填补农转非人群经济收入空白的现实需要。农转非人员作为新增加的城镇人口,在资源和市场方面明显不具优势,单纯依靠特种农业实现增收的难度较大。众多的例子证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发展思路,对农业经济不发达人口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原来依靠传统农业、房屋出租、集体分红福利等资产性收入大幅下降,短期内又难以建立自有产业经济填补空白,而劳务经济准入门槛低,收入提高快,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
  (二)发展劳务经济将有效拉升农转非人群文化素质。劳务经济具有流动性、关联性等特征,这使得劳动力在资源优化的过程中,不仅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还同时提升了自身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最后形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广大劳务人群在实践中转变固有的小农思想,建立起规范的道德法律意识,同时掌握专业的职业技能,锻炼了生产经营的能力,拓宽了他们进一步创业的途径,可以说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不仅得到了工资,更从自己的打工经验中学到了专业技能、规章制度、管理经验,对市场的运作和产业的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发展劳务经济对重庆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重庆的工业化、城市化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特别是二三产业需要有一定素质的城镇人群充实融入,经过培训和组织的农转非人群是不错的选择。农转非人群的劳务经济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关键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这样就形成产业规模提升、劳动人群经济收入提高的良性循环,这将进一步加速推动重庆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三、重庆农转非人群劳务经济的发展探讨
  (一)针对具有较好的职业劳动技能和丰富劳务经验的人员,要进行政策扶持和培训,将他们作为带头人进行培养。 带头人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留地安置"的实践证明,只有在有强有力的带头人的情况下,才能对"预留土地"进行有效的组织运营,同时也能聚农转非人员的共识和力量,正确高效的处理集体资产等。
  (二)建立高效有力的劳务经济组织机构也是我们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包括组织协调机构与培训资源整合管理机制。做好农转非人群的再就业培训工作应该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头等重要议事日程,劳务经济机构自然而然的成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只有在政府管理中形成一个综合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牵头,才能解决好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头培训、效率低下、培训内容不实用等问题。良好的培训是劳务经济的根本保证和发展的源泉。通过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的培育引导,用市场化的培训机构实现最优化的培训资源配置。
  (三)重点发展简单劳动就业岗位技能培训,并做好企业订单式发展的规划组织。农转非人群文化素质普遍不够高,对职业培训信心不足,甚至会有抵触情绪。那些贴近生活又易于掌握的培训内容不仅需求量大,可选择性强,而且能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比如常见的美容美发、手工制作、园林管理、库房收发、物流配送、社区保安、家政服务、环境卫生、餐饮服务、酒店服务、物业管理、旅游业等,这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工作都是他们曾经接触过的甚至是擅长的,而这些工作都是城镇人口所急需的。就拿家政行业为例,目前这块市场缺口很大,月嫂的收入甚至都赶超白领了。据重庆日报报道,重庆每年新增的婴儿均超过十万,其中至少10%的家庭希望能请专业的护理人员回家当月嫂。然而目前重庆月嫂总数大约只有千余人,远远满足不了这个行业的需求!供需关系的紧张,以及全国各地劳动力成本的"涨价潮",导致月嫂薪酬水涨船高。以北京月嫂重庆分公司为例,月嫂的工作时间以28天为一个周期,目前在该公司月嫂的月薪最低已升至3000元左右,对家政经验特别丰富的月嫂,为4200元至4600元,最高的已达6000元以上。这些工作对于农转非的妇女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渠道。她们大多自己有过孩子,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她们细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只要稍加培训就能做起来得心应手,并且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如果把这块人群组织成有规模、有秩序、训练有素的专业的职业人群,前景将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余秀青,贺涛.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的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28).
  [2]黄奇帆.重庆户籍改革将破中国发展三大悖论[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