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南宋画家陈容的墨龙艺术
历史学毕业论文

南宋画家陈容的墨龙艺术

摘要:南宋画家陈容的墨龙艺术 作者:未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与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了国家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和华夏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子孙”、
关键词:南宋,画家,陈容,墨龙,艺术,南宋,画家,陈容,墨龙,艺术,

襄阳旅游景点大全,3265小游戏网,广告业务员培训

南宋画家陈容的墨龙艺术

作者:未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与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了国家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和华夏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世界的广泛认同。
  在中国美术界,自有文字记录的绘画史亦有不少擅长画龙的画家,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记三国时的曹不兴与南朝的张僧繇,遗憾此二人早就没有画迹传世。南宋时期的陈容,字公储,号所翁,今福建长乐或福清人,《金溪县志》也作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以画龙著称。有关他的资料所知不多;不过大体知道陈容一生颇为坎坷,人过中年才考中进士,之后做过国子监主簿、福建莆田太守,官至朝散大夫,终生未能施展才华。陈容擅诗文,暇喜游于翰墨,其诗文虽甚为豪壮,但闻名后世的还是他用水墨方法画出的抒发其远大抱负的龙画作品。他以画龙名重一时,惜传世画迹很少。陈容画龙时,泼墨成云,噗水作雾;偶尔大醉,则便脱巾濡墨,信手涂抹,再用渴笔勾勒成龙。其笔意苍老,或全身,或鳞爪,或龙首,皆能惟妙惟肖。画成则动静和谐、干湿互融、虚实相生,张弛有度,气势惊人。依笔者的看法,说他酒大醉方画,似乎未必;试看其龙身勾、染之精细,非醉者所能。以头巾濡墨涂抹,虽然神奇,其实是创作的需要。梁楷作《泼墨仙人图》,因画幅较小,且无动态,用笔“泼墨”即可。但陈容作《墨龙图》巨幅,云气有蒸腾之势,用现成的毛笔实在无法表达,于是他延伸而用头巾“泼墨”,并非一时兴至。中国历代画家,多有以抹布、头发、纸筋、莲蓬、手指作画的故事,虽说确有游戏之意,但更多的是为了恰当地表达意象。陈容以头巾濡墨画龙,烘染出的云气,其势壮阔,如翻江倒海,强烈地衬托出龙的非凡气概。他流传到现在的最有名的画作是《墨龙图》、《云龙图》和《九龙图卷》,皆气势磅礴,浑然天成,足见其善用水墨的高超技巧。他还常在自己的画作上题跋来揭示画意,是画上题诗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先驱者。
  《墨龙图》(见本期封面)是陈所翁现存世的极少数画作之一,高205厘米、宽131厘米,两绢拼成。它是南宋龙画的代表作,极具学术价值,现珍藏于广东省博物馆,为该馆最名贵的古画之一,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不对外展出。《墨龙图》不仅绢体大,艺术水平高,而且品相完整,不愧是国宝级文物。凡讨论中国美术史者,尽管观点或流派不尽相同,此幅《墨龙图》都是必选之作。其画面构图是一条四爪巨龙曲颈昂首腾跃于太空,搅动云气,须目怒张,鳞爪锐利,势不可挡。所描绘之龙既非专与大禹作对的引发洪水的恶龙,亦非为天帝拉车的温顺的仙龙,更非苟且偷生的南宋小朝廷里的“真龙”天子,而是不屈不挠、雄视天下的一条华夏神龙。作者在画幅右下角自题一诗日:“扶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诗句中可以看出蕴含着画家的爱国志向。如果把陈容的《墨龙图》与西方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被缚的奴隶》相比较,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人类在屈辱中不甘沉沦的、悲壮的抗争精神。而陈容笔端的“龙”,如涌动的地火,随时可能喷发出炽烈的岩浆,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剧性的人格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所翁每幅墨龙构图,其龙在画面上的走势几乎都是奔向西北,即指向宋王朝所丢失的大片国土。可见《墨龙图》并非醉笔,实别有深意(画中的方位确定,应按伏羲氏的八卦图来分,即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因为龙是想象出来的神物,而画龙者一般都以《易经》的阴阳理论为内涵。由于这幅《墨龙图》有“东方第一龙图”的美誉,故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和日本德川美术馆,都珍藏其复制品。
  在古人心目中,龙作为通天神兽,具有无限的通威灵性,升腾蛰伏,往往含有至道的变化:或潜跃于九渊之下,与水族细鳞相邻;或腾行于九天之上,兴云布雨,泽被天下。旧时龙还常被作为仁德的象征,且以为龙德广大。对龙的形象,五代南唐画家董羽在《画龙辑议》中言:“其状分三停九似而已。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三停也。九似者,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身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是名为九似也。雌雄有别,雄者角浪凹峭,目深鼻豁,须尖鳞密,上壮下杀,朱火煜煜;雌者角靡浪平,目肆鼻直,须圆鳞薄,尾壮于腹”。
  古人观物取象,将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特征概括于龙一身之上,龙形也便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蛇身象征着变化无穷,鱼鳞展示其出神入化,鱼尾包含了灵活多变,鹿角象征长寿与社稷常保,牛首寓意厚德载物,凤爪表示勇猛无比和人类之聪明等等,无不成为森严备尽的龙象之体,也给绘画和欣赏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想象力。
  陈容作墨龙图轴,亦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以龙之非凡的气势和神行变化无方,喻示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精神追求。画史上记载陈容作墨龙往往默坐潜想,于混茫间与神物相会,醉余之际,放笔为之,或渴笔取势、或泼墨喷水成幽秘玄怪之境,形象地描绘龙的各种神态,以之契合自我主观的创造精神;在看似非理性的激情之下,包含了作者非常清醒的内心世界。陈容所作《墨龙图》,已是非常典型的文人画了。其水墨写意,在探讨笔墨语言的表现力上,成为写意画的卓越先躯。
  由此可以看出,陈容所作墨龙图卷,“云蒸雨飞,天垂海立,腾骧夭矫,幽怪潜见”,极尽变化之能事,与董羽画“龙似鱼”、僧传古画龙“如蜈蚣状”相比,有了巨大的突破。僧传古作龙尽得蜿蜒之势;到了陈容,则将龙之情态、状貌开始作极大的发挥,向文人画发展方向前有力地推进了一步。还应看到,绘画到两宋时期,仍然是宫廷画师占据主流的时代。北宋晚期兴起的文人画运动在南宋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元朝,文人画开始占据主流。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陈容无疑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陈容刻画龙形,抒发情思,最主要还是表达其政治观点与远大抱负。他是创造画上题诗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先觉先行者。作为一名文人画家,他每画成,即自题诗于画上,或非常自然地在作品中进行题跋,揭示画意。他创作的《墨龙图》就是以诗、书、画结合,这是文人画与宫廷绘画的―个重大区别。作为过渡型的重要代表,此幅《墨龙图》无疑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陈容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与当时所有的文人艺术家一样,满怀一腔忧国爱民热情,汇成那个时代浩浩荡荡的主旋律:北伐中原,恢复国土,抗金雪耻。如今,许多个世纪过去了,但画家与那个时代的人民满腔的爱国激情与发白心底的忧愤心绪,仍通过自己的画笔,凝固在自己的创作中,成为了永恒,也成为后人画龙的典范。日本画家称,陈容的龙画是人类描绘的最高水平的龙画。据说在日本,到现在为止,有龙的图案的画大部分都是仿效陈容的龙画。日本著名画家小泉淳作评论,陈容所画之龙极富艺术魅力,像真的一样活泼跳动。笔者认为,只有天才才会有如此的绘画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