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论文 > > 打造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打造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论文

摘要:摘要: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是古代文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打造中国古代文学 精品课程,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科学合理地做好模块选修课的设置,安排好相关课程的 教学顺序,并认真做好教学的课外延伸。只有这样,才能使古代文学课程成为真正的精 品,并促成课程体系
关键词:打造,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论文,

潍坊装修公司,求一个网站你懂的网站,伏魔英雄传2.24

  摘要: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是古代文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打造中国古代文学

  精品课程,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科学合理地做好模块选修课的设置,安排好相关课程的

  教学顺序,并认真做好教学的课外延伸。只有这样,才能使古代文学课程成为真正的精

  品,并促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古代文学;精品课建设;课程体系改革

  打造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

  湖州师范学院在2003年成功申报了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浙江省首批精品课程。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组经过两年的认真探索和努力实践,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较为显著的成果,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在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把这些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但对于古代文学课程本身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我校乃至全国同类同层次的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也是广有益处的。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古代文学教研组在近几年来的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目前各地的古代文学课程,还存在着种种缺陷与不足,应该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尤其值得引起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第一个问题,女作家与女性作品在文学史和作品选中的失重问题。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内容体系上,虽然加大了理论论析的力度,丰厚了支撑材料,但越来越厚的文学史和作品选,建构的框架仍是以男性创作为主,有意或无意地排挤了女作家与女性作品。在文学史和作品选中能够提及的只有蔡琰、李清照、萧观音、秋瑾四位而已。而实际的情况是,从秦汉的贵族女性,到清代的闺阁女子,扫眉才子数量庞大。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有文集行世的女性就有4000余位[1],如果再加上只留存有单篇作品的女性,作者的数量还会大大增加。这中间不乏颇有文学才华的作者,也不乏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可惜的是,众多女性名家名篇却未入选文学史和作品选,这不能不说是编选者们的一大缺失。

  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渐成显学,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指出:中国文学史如果不写进女性,就不会在创新的层次面上迈出步子。山没有水就缺乏活力,中国古代文学少了女性就失去了灵气。

  女性创作的旺盛生命力和折射在作品中的社会生活,与男性文学的映衬,才是历史的真实。丢掉了文学发展史的一脉,失去了文学抒写情怀的一魂,必然要破坏文学史发生现场的原生态。

  第二个问题,关于学科交叉、传统文学文化内容的整合问题。文学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一定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紧密相连,而且也与民俗、地理等方面的背景有一定关系,因此,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是难以全面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变化的真正内在原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结合史学知识,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引进文化学、民俗学、伦理学、宗教学等方面知识,重视知识传授的横向联系。

  当然,我们应当以文学本体和文学原典作为教学的主干,立足于文学本体来教学。但是如果忽略了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知识,只是就文学来讲文学,学生就不能把握或至少不能全面把握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原貌。孟子早就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任何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发生都与其所在的时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息息相关。如果不对作品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就不能全面、真实、深入地理解作品。

  就以王维《使至塞上》的教学为例。诗中有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曾被王国维嘉许为“千古壮观”。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呢?我们讲授时,可以引导学生特别注意这个“孤烟”。这个“孤烟”是什么?显然不是炊烟,应该是指烽火。烽火是古时传递军事信息的重要设施。学生会问,诗中讲烽火是不是说有敌人来入侵了?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军事制度规定:平时,烽火台每天早晨及入夜时分都要点烽火报信号,报平安的信号是举一道火,报警的信号是举二道火、三道火。诗中的“孤烟”,是报平安的信号。这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象外之意是:第一,广大边塞,平安无事。第二,守边健儿,功绩卓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幅画面,是对健儿守边功绩最含蓄的赞美,是盛唐边塞巩固的全诗主题最有力的暗示。全诗写经过居延国、萧关,写都护在燕然山,都表示唐朝边塞远在汉代边塞以远,唐朝版图阔大、国防巩固。这两句诗写广大边塞平安无事,正与全诗主题相合。这样来讲,不但使诗歌的真正含义得以凸显,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可是,这样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教学课时大量压缩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课堂容量下,这样来讲,是否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讲授完所有的授课内容?再说,很多与古代文学相关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内容,教材并未提及或虽提到却语焉不详,我们又当如何弥补这个缺憾呢?这样,上述两个问题,就都涉及到了课程体系改革的问题。它们从侧面说明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近些年来,湖州师范学院古代文学教研组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其具体思路是:(一)树立教学的整体意识我们认为,课程体系改革要注意各学科间作好规划和协调,这应该成为进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因此,制定本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计划,并把这种整体观念贯穿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基础。高等教育的专业性,决定了教育各环节或多或少地存在条块分割现象,这一现象在实践性不强的中文专业体现得更加突出。各位教师因专业不同或从事诸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的教学,或从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教学,等等。可实际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科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最应该注意加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中国美学与文艺学课程等相邻课程的建设,而最重要的是要对这些课程的开设顺序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例如,要加强古代文学先行课程的设置,确保古代文学课程在古代汉语等基础课之后开设。古代汉语本是一门“工具课”,因此《古代汉语》应该开设在《古代文学》之前,甚至可以增加一些教学时数,扫清语言文字的障碍。如果在学生具有初步阅读古书能力的基础上开设古代文学课,那么就能使这门课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突出文学课应有的功能与特色。教师再不必花较大的精力在作品的字词上,而只需要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古汉语课所学知识,作一些必要的词句疏通工作,腾出手来致力于文学规律的49梳理,作家作品的评述鉴赏,学生研究、探讨兴趣的指导启发,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再如,中国古代文论课程也与古代文学课程关系密切。文学理论是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鉴赏是盲目的,也是没有成效的。中国的古代文论源远流长,为我们正确、完整地理解作品作出了很多完美的诠释。古代文学课程与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应该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联体。因此,两门课程以同时开课为宜。

  (二)“平台加模块”的改革实践

  湖州师范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进行了“平台加模块”课程体系改革。我们的做法是:以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为平台,以较多的专业选修课程群为补充模块,通过增设模块加强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这些模块包括以下系列: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系列。课程群包括:(1)古代女性文学研究;(2)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3)唐代道观女诗人与道家文化研究。

  第二模块: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系列。课程群包括:(1)先秦散文研究;(2)中国散文起源研究。

  第三模块: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系列。课程群包括:(1)唐诗研究;(2)李贺诗歌艺术研究。

  第四模块: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系列。课程群包括:(1)明清人情小说研究;(2)《金瓶梅》研究;(3)《红楼梦》研究。

  第五模块: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跨学科研究系列。课程群包括:(1)音乐文学研究;(2)山水诗派与谢氏家族文化研究;(3)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

  在处理古代文学基础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上,要把基础课教学作为重点,把选修课作为基础课的补充和深化,尽量使选修课能覆盖古代文学内容的各主要方面,使选修课呈现出系列性、层次性。上列五个模块课程群,体现了这样几个教学用意:一是加强了女性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力图弥补在文学史和作品选中女作家与女性作品明显不足问题;二是注意中国古代文学背景文化的补充和文化跨学科研究,重视知识传授的横向联系;三是设置课程时也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就文体来讲,有诗歌研究、有散文研究,也有文化研究;就文学时期来讲,模块课程也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文化内容;对一些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典,可开设专题研究,如山水诗派研究、李贺诗歌艺术研究、《金瓶梅》研究、《红楼梦》研究等。这样五个模块课程群有机配合、互相支撑,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全面而合理的课程体系。基础课教学与选修课教学互为补充、浑然一体,以避免由于古代文学基础课授课时间短而一些重点地方难讲透的弊端,使古代文学教学在内容上重点突出,系统完整。

  (三)做好古代文学教学的课外延展工作一方面,要强调学生对原典的阅读、背诵。尤其是面对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对传统文化、古典文学兴致的淡漠、基础薄弱的现状,我们更要强调对经典原著的学习,提倡学生在大学期间每人能认真通读一些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中影响巨大的文化典籍。对一些精粹的短篇,则要求熟读背诵。通过对原典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民族文化素质,它在思想启迪、道德熏陶、人格塑造、审美陶冶、文学修养、写作借鉴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每学期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尝试写作课程小论文,教师予以指导和评点,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查找资料和对材料进行梳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总之,古代文学精品课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地做好模块选修课的设置,安排好相关课程的教学顺序,并认真做好课外延伸阅读任务的布置工作,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周淑舫.中国古代文学课不该冷落女性及其作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81128/1440243.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打造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论文

摘要: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是古代文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打造中...【查看详情】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