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 > > 《四朝代》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四朝代》读书笔记

摘要:这是一个政治家同时身兼文字工作者的时代,伟大的政治宏愿与优雅流畅的文笔并不互相矛盾,反而相辅相成。正如泰国作家、政治家克里·巴莫在他最为知名的小说《四朝代》中宣称的主焦点一样,这也是一个“生、老、
关键词:四朝代,读书,笔记,

sklong,康易困,姐妹夺夫记

  这是一个政治家同时身兼文字工作者的时代,伟大的政治宏愿与优雅流畅的文笔并不互相矛盾,反而相辅相成。正如泰国作家、政治家克里·巴莫在他最为知名的小说《四朝代》中宣称的主焦点一样,这也是一个“生、老、病、死都成为无法避免的事实”的时代——当然这其中也伴随着相爱、结婚、生子的可能性。

  这些过去的时光的确很容易被人蒙上恋旧的滤镜,但是在不久之后,我们就会开始检视自身怀旧的习惯,甚至比以往更直言不讳、坚定不移,赞扬在人类勤勉的历史进程中的一切都蒸蒸日上,故去的岁月只不过犹如粗糙的进身之阶,它本身一文不值。写作,也更常被认为是一种笔迹造就的有价艺术品,抑或如同集邮般明标价码的爱好,一种远谈不上高贵与精神性的消遣,一种近来复苏的利益追求手法而已。

  克里·巴莫却是一个老派的人,身兼作家与政治家的身份,他所写的《四朝代》也是这般复古,与列夫·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的比较在所难免。

  克里·巴莫的生平与托尔斯泰略微相似,出生于贵族家庭,一生都致力于服务国家。1950年,他成立了《暹罗早报》并慷慨地为其无劳务写作,仅在成为泰国总理的1975年停止写作。曾在牛津大学留学的他写过横跨不同领域的文章,甚至包括占星学的内容。他也写过连续刊载的小说。《四朝代》作为他最著名的小说,一开始也是报纸栏目上刊登的连续小说。

  所谓“四朝代”,指的是从拉玛五世到拉玛八世统治的时期。该小说的故事线所占据时间长度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主要历经朱拉隆功大帝(拉玛五世)统治时的衰落期,终于1946年,即阿南塔·玛希敦(拉玛八世)的驾崩,接着便是其皇弟登基,来到了作者真正生活的年代——拉玛九世。值得讨论的是,这个时间跨度是泰国最关键的转变期——泰国现代化进程:拉玛五世学习欧洲、拉玛七世在泰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时退位、拉玛八世被刺杀。

  而《四朝代》也有与《战争与和平》相似的地方。《四朝代》无微不至地注重通过主人公个人生涯的重大事件,来体现具有重要意义的真实历史事件。“朱拉隆功大帝史无前例地出访欧洲!但是洋葱削皮了吗?在皇帝出访期间,皇后代任,成为第一位女性君主!但是帕洛伊能否找到真爱?”

  帕洛伊是《四朝代》的主角,在她小时候,她和母亲就离开了童年的家,到大皇宫开始了新生活。在大皇宫,她被许多威严的女侍卫监护着成长,与诙谐幽默、乐观热情的崔伊成为了一生的挚友。帕洛伊还与崔伊的哥哥相恋,但最终对方在军旅途中寂寞难耐,与驻扎地菜市场小贩的女儿结婚,这段恋情也因此告终。而母亲把帕洛伊寄托在大皇宫后,在首都外的地方再次结婚,但因难产而逝世。此后,帕洛伊与一直钟情于她的皇家守卫军官结婚,用心照顾着两人的孩子,并将军官婚前的私生子视如己出。帕洛伊父亲离世后,突现彗星异动,拉玛五世随后驾崩。全国上下一片哀鸣,泪如雨下。

  这就是《四朝代》第一部所展示的“无法避免的事实”。我认为该书的主题应是:时光流转,一切皆有成毁。悠长岁月里,我们只需要认识到实现内心安宁平和的重要性,珍重每一次喜悦与幸福。这恰如佛家禅语,超群的乐观必然生于悲念的尘土。

  也正如托尔斯泰,巴莫也纯粹热烈地深爱着他笔下的角色,即使他们可能道德低下、诙谐滑稽、毫无同情心。他似乎也深知一句老格言——“构成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与帕洛伊同父异母的瘾君子哥哥的话语宛如强烈的质问,时时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华美的珠宝金银总是令人难以抗拒;帕洛伊的酒鬼胞兄完美地表现了自卑与自负的双生,且卑且亢,认为帕洛伊待他如一个还在上学的小男孩,需要时刻督促他,以防他哪天玩心大发而装病请假;即使是尊贵又易怒如同父异母的守财奴大姐,也时刻充满敌意,善于讽刺,毕竟老虎与鳄鱼不能处于同一屋檐下,只有一方出走才能相安无事。

  在译本言简意赅的介绍中,巴莫先生特地以近乎悲观、渴求的语气表明他的真挚愿望,希望那些不能阅读泰文的朋友会在读罢本书后能对泰国人跳离刻板印象,有些许新的认识。但是巴莫到底希望我们认识什么?他又实现了他的愿望吗?

  因为泰国从未成为他国的殖民地,泰国的社会结构是尽管糅合了民主的铜锈外表、相对保留的封建制度、有名无实的佛教国家——泰国的宗教信仰由多种超自然事物迷信混合而成,所以我认为巴莫希望传达的信息是——泰国人也许很特殊,一切看似都被蒙上了富有异域气息的迷情,他们的行为举止如此深不可测而难以理解,但是这就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和被我们称为“泰国人”的所在;尽管他们感激其他人为他们的国家进入现代化、民主化、技术化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但正是这些努力宣告了他们根本的死亡,毁灭了他们神秘如奇迹的生活方式、由千年风霜造就的古代文明。巴莫将这种恋旧的情绪流露于字里行间,西化的趋势促使着他记录一个正在逐渐消逝的年代的风俗习惯……

  至于那个年代的特征是什么?是正如《四朝代》情节般始于一夫多妻制吗?帕洛伊的母亲只是妾,是小妈,她时常用十分的语气强硬劝诫年幼的帕洛伊不能成为别人的小老婆,仿佛这就是帕洛伊注定的命运一样。实存名亡的一夫多妻制可能正在当代泰国处于衰落期,或许还在全盛期——毕竟坊间传闻就是这样,还有很多女人正排着队成为别人婚姻关系的第三者,尽着婚姻关系中的最小值义务,享受着极大的物质回报。几乎在所有国家,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制都不会带来致命的社交污名,甚至有人把这当成身份与财富地位的另一种反映并为此沾沾自喜。这完全变成了一种实际性的交易,若当事人能承受这种不检点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旁人再去辩驳、阻挠,反倒显得像卫道士一样多管闲事。

  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这些功利性的婚姻关系或多或少都在主宰着泰国社会,至少主宰着泰国的中产阶级。在不完全的法治社会里,皇权富贵仍处于统治主导地位,帕洛伊的婚姻就是被他人安排好的。而帕洛伊身边的其他女侍从之一对这种不成文的制度不但没有嗤之以鼻,还十分拥护,她认为嫁给爱情的婚姻自然是完美无暇的,但是如若婚后相处的漫长时日里两人之间的爱意都被琐事消磨至无,要继续以何种面目长相厮守?爱情不过就是婚姻中曾经存在的大部分而已,当爱情荡然无存之后,这段婚姻关系也就随之分崩离析。但当一段姻缘的结合包含了父母之爱,以及寄托于爱与名誉的基础之上的好意,婚姻关系的每一方都会从中获益,在两人原先并无爱情的事实外找到一丝依靠,这些与两人爱情无关的爱才会一生相随。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当和谐而不是自由成为了婚姻的全部时,这些婚姻双方的爱情之外的因素已然成为了苟且过活的借口。但包办婚姻依旧如同一种过时的小镇流行舞蹈、一个你只知道名字的邻居一样隐隐约约地存在于世,帕洛伊身边看惯大世面的王妃侍从的想法也似乎并无走远,时常出现在酒桌宴席、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评论中。

  巴莫先生还希望我们明白什么?我们从《四朝代》一书名可看出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影子,书中十分强调上下尊卑之分,并且常常从角色的对白里提到的称呼体现出来,一些说话比较直白的角色经常这么说,“你应该感谢他叫你……,而不是……”,这便使社会氛围被“厄运的虱子”所侵扰,层级分明的等级制度成为了再也普遍不过的、效仿皇室制度而来的惩戒。宫墙外的平民百姓还热衷于模仿皇室成员的说话方式。泰国人的做事效率也与众不同,在某些关系到阶级问题的事情上往往化简洁为繁琐,只为了体现尊贵与卑贱之间在思想上便难以逾越的沟壑,例如孩提时代的帕洛伊初进宫门,便为了哪只脚先踏进门槛而紧张得浑身战栗,踏在门槛上还会招致厄运。富丽庄严的皇宫内还对一周的七天应当穿什么颜色、什么主题的衣服做出了严格的要求,甚至细微到衣服的样式与上下衣之间的颜色搭配。关于怒视的比赛还成为了宫内一时热闹的争辩,谁能够盯着别人看最久、最坚定,就胜出这场比赛,而这种游戏甚至成为了宫外人争相模仿的对象。宫内还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有人被蛇咬伤了,或者撞到了蛇,就意味着他即将与真爱结合,而这也成为了坊间流行的说法。

  在某种意义上,巴莫先生企图促进一项由伟大的朱拉隆功大帝,即书中着重描写的拉玛五世,发起的项目——正如他尊敬的君主所言,他们并不会带上西方的高礼帽、使用刀叉进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保留从古流传的生活方式就是野蛮原始的;人民可能不会骑自行车、没有电力能源发起的灯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可悲无望的;他们希望我们不要一味讨论什么变化才是最好的,而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好的,什么又是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如果这才是巴莫先生所要传达的信息,希望我们进一步了解的、关于泰国的方面,那么从此来看,《四朝代》不仅成功,更是卓越。

  只是,我相信在很多现代读者看来,善良的帕洛伊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前行的岁月能够摆脱那一种由始至终的、淡淡的忧伤,而不应该被所谓“过去的好时光”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