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论文
历史学毕业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论文

摘要:摘要: 导入环节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导入新课包括课前导入和课中导入,方法灵活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导课方法。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 导入新课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论文,摘要,导入,环节,历

真木丽子,浮沉2txt下载,女拳霸3

  摘要:

  导入环节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导入新课包括课前导入和课中导入,方法灵活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导课方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

  导入新课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从非学习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1]。导入新课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导入新课为接纳原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基本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为重点和难点的再次解决留下了位置[2]。

  一、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技巧很多,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

  1、依据不同手段划分的导课技巧。

  (1)音乐歌曲导入法。

  这种方法能够渲染气氛,再现历史时代背景,达到“课伊始,意即生”的艺术境界,歌声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和美的享受,自然而然地激起其学习兴趣。如,讲授高中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拿破仑”一课时,可以播放贝多芬《第三交响乐》,指出其主题是“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又名《英雄交响曲》,歌颂的英雄正是拿破仑。由此导入新课[3]。

  (2)谜语导入法。

  上课伊始出一两个谜语,利用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导课法锻炼思维和想象力,以兴趣教学,效果良好[4]。例如,教师在讲述“文艺复兴”时,可以先让学生猜谜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由谜底《神曲》引入但丁,从而导入新课。

  (3)影视资料导入法。

  当前历史题材的政论片、电影、电视剧有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影视资料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再现历史背景,形象性、艺术性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合用于导入新课的影视资料有很多,如政论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电影《开国大典》、《大决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伦敦上空的鹰》等,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

  (4)图片导入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如讲“文艺复兴”时通过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来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从而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5)故事导入法。

  学生大多是喜爱听故事的。历史教科书中可以挖掘出许多娓娓动听、饶有趣味的故事来。故事导入法就是教师用故事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导课方法。

  (6)史料阅读导入法。

  教师通过引入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历史,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有助于顺利导入新课。

  除上述导入方法之外,依据手段划分的导入方法还有板书导入、诗词导入、名人名言导入、乡土材料导入、时事材料导入等等。教师可依据自身特长、所在学校教学条件、学生状况和教学内容等因素,采取灵活适用的导入方法。

  2、根据不同的处理知识的方式而划分的导课技巧。

  (1)“以旧带新”导入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意识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沟通,利用学生的已知,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来,以旧带新,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螺旋上升,稳步前进。这种导入的关键在于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1]。

  (2)“联系现实”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学生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而渴望了解历史,从而增强学习新课的目的性和积极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由近及远地认识历史,去追溯起历史渊源,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5]。

  (3)“解题释意”导入法。

  历史教科书的每一课的标题往往是反映此课中心内容的题眼。解题释意,就是抓住课

  文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加以解释,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教学内容形成大致的了解。通过解题释意,引起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注意和好奇,带着一种强烈的兴趣去学习新的材料[1]。这种导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找准“题眼”。例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可以这样导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中国不是被列强的坚船利炮给打败的,真正打败中国的是西方的廉价商品,在西方廉价商品的大量涌入下,中国经济结构被破坏了。请同学们看题,这一课的要求就是要明确从19世纪40年代——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开头,以题点题,明确目的,有助于学生集中思考。

  (4)“布疑设悬”导入法。

  就是有意设置矛盾,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悬念,以勾起学生释疑解惑的强烈欲望和渴求。这种导入设计有一种很强的冲击力,能够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带着好奇和紧迫的心情去学习新的内容。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和把握。例如,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人文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目前,保障人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然而,人文主义却产生在人奴役人的社会中。那么,人文主义是怎样起源的?又是怎样复兴的?是怎样走向成熟的?怎样成为人类共识的呢?这就是我们这个专题要回答的问题。”一连几个问题,造成悬念,可以勾起学生急欲探明真相的强烈欲望,从而带动本专题的学习。

  (5)“概括提示”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讲授新课时,就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求知欲。如讲授“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交通和通讯工具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电话、手机和网络都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然而这些新型工具出现最早的也不过二百年左右的时间。那么人类是怎样从原始的马车时代和书信时代进入现代交通和通讯时代的呢?这就是我们这个专题要回答的问题。”新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常见的方法。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依据不同的手段划分的导课技巧与根据对所教知识的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导课技巧的运用并无严格的区别和界限,以上方法往往可以同时采用,具体运用何种方法要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二、课中导入。

  讲授新知识中的导入技巧和课前的导入技巧实质上并无本质区别,两者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学生思维。因此,讲授课前导入技巧也同样适合于课中导入。

  课中导入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然过渡法。

  即利用知识本身的结构和思维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自然“承转”的一种过渡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2、联系旧知法。

  即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实现新知讲授的一种过渡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

  3、设疑过渡法。

  即教师利用问题来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深入思考的一种过渡方法。激起学生认识冲突,诱发学生解疑的动因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激趣过渡法。

  即利用故事等有趣的材料来实现过渡的方法。这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进而过渡到所学新知识。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导课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导语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课堂类型等要素来确定,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疑。导语只是引语,必须紧扣这些要素。如果与这些要素脱节,即使导入很精彩、别致,也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导课要有启发性。

  不管是布疑设悬,还是设置情境、展示情境,导语的设计都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是指导语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能引起思索。

  3、导课要有趣味性。

  导语要精心设计,追求生动、活泼、有趣,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但绝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4、导课要有严密性。

  导语设计要科学严密,不能含糊其词,模糊不清。导语的语言和形式都应恰当、精准,免生歧意和误解,以便学生思维能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6]。

  5、导课要有简洁性。

  导入只是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它的作用只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所以,设计的内容要简洁,以尽快达到“入题”的目的。

  6、导课要有灵活性。

  导入新课目的是为了尽快使学生从松弛状态进入学习状态,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而每节课上学生的状态和课堂气氛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状态,采取灵活的导课方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