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多法并举搞好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历史学毕业论文

多法并举搞好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
关键词:多法,并举,搞好,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怕,保定天气,inventor教程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种办法,从各个方面入手,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搞好历史课堂教学。

  第一,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

  关于教材,新课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很多。

  1、图书、报刊资源是常见易获的教学资源。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图书和报刊,社区部门单位有,学校有,不少个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极易获得的。图书馆资料最齐全,如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文物图册图表、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可以借来一用,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或摘录。在报刊方面,《文萃报》、《中国剪报》、《文史博览》等对历史教学很有帮助。老师平时注意收集和保存这些,就可供急用之需;号召学生课外去阅读摘录,既可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的“动”,促进课堂的“活”。

  2、乡土、社区资源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作为历史教师,应当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的乡土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阅历丰富的长者等。巧用这些资源,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为他们的现身说法,能够在不同层面,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如果教师恰当巧用这些社区乡土资源,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丰富其历史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历史课堂气氛。

  3、广播、影视资源是鲜活生动而又丰富的教学资源。近年,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资源。文献记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还有一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要其违背史实不多不远,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因为它们或多或少提供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以增强其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这类资源多,关键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选画面,再是优化重组内容,然后是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时下的教育装备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呈现方式可采用录音带、VCD或者课件播放。之所以要精选,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短,而可取的资源多;之所以要优化重组内容,是因为这类资源毕竟不是为教学而专门设计的,我们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程序也自有体系和规矩;之所以要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是因为这些资源生动鲜活,采用其他方式呈现会失去其生动与鲜活的特性,我们的学生喜欢的就是这方面。

  4、信息、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教育装备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不少校园,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使之为历史教学服务。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的推进,更加方便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巧用这类资源,精选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时下载并保存,因为有些专题性的资源过期再难觅。

  除了上述四类资源外,还有一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很好的开发利用。如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这些资源也当因地制宜加以利用。总之,在这方面我们应树立“拿来主义”的观点,把能够为历史教学服务的资源都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起来,去伪存真,为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所用。

  第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巧用教学资源是上好历史课的基础的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上好历史课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

  一要备教材。要熟悉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比较,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与教法等诸方面都有许多不同。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即将讲授的章节的钻研,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你所开发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补入;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二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能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

  三要备教法。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教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要优,效果要佳,教师就须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法,恰当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探索中的高效教学法有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法的确定要从教学任务、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班级情况和学校条件出发,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培养、发展和实现。   四要备教学手段。课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这些教具的恰当使用,就是我们所称的教学手段或教育技术。用得好,对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是极为有利的。时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不外乎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四类。一堂课究竟用哪些,何时用,怎样用,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前准备到位。这里只就后两类的使用谈些看法。

  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空间距离变近或变远,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突破时空限制,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易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把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信息传给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优质目标的实现如虎添翼。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主要有:一是利用网络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三是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环境。四是利用网络科学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五是利用网络建构自主探索,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第三,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教师要注意做好“六个导”:

  一是诱导。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是引导。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当然,老师的引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够使学生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动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的,都可以恰当的使用。

  三是疏导。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教师此时应该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我们不必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而应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联系等方法,对症结进行仔细分析,细心点拨,帮助学生自行解惑。

  四是辅导。初中历史知识是学生未来所需要的,但他们的历史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同头并进。对此,老师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好、中、差学生分层次纵向合作,结合老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后进生的进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是指导。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求问题的解法,而不仅是记住过程;指导学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仅是套用过去经验;指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而不仅是重复固有模式。

  六是倡导。历史不仅是专业课,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审视思辨习惯、全面分析处理问题的态度以及客观、真实、公正地判断、评价精神,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历史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平台,倡导历史的人文价值,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里既包括课程内容蕴涵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历史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史实、重客观、重背景、重借鉴、重扬弃、重批判的人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