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因素研究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因素研究论文

摘要:跨境贸易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跨境交易是国与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对贸易当事国来说是对外贸易。而广义的跨境贸易则进一步涵盖了与上述跨境贸易行为相关的对应跨境进出口安排、跨境贸易模式、跨境结算等全过程。 [摘要] 我国已成
关键词: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因素,研究论文,

极品农民忽必烈,西野花梨,刘惜君李炜

  跨境贸易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跨境交易是国与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对贸易当事国来说是对外贸易。而广义的跨境贸易则进一步涵盖了与上述跨境贸易行为相关的对应跨境进出口安排、跨境贸易模式、跨境结算等全过程。

  [摘要]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一,但人民币在国际中的地位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自2009年我国正式开始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结算额由最初的35.8亿元人民币到现在的6万多亿元,可谓成绩斐然。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总体规模小、收付比例不平衡、商品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找出阻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跨境贸易;贸易因素;政策建议;人民币结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的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我国的经济力量极不相称。跨境结算主要是为对外贸易服务,通过从贸易角度分析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政策,能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可选择的计价形式有3种:出口国货币计价(Producer's Currency Pricing,PCP)、进口国货币计价(Local Currency Pricing,LCP)、第三国货币计价即工具货币计价(Vechile Currency Pricing,VCP)。Grassman通过利用1968年瑞典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对其国际贸易计价货币进行研究而提出了“Grassman法则”,即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使用最多的计价货币是商品生产国的货币,其次是进口国的货币,很少使用第三国货币计价。Ligthart等则在Grassman规则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3个程式化的事实:工业国之间的商品贸易主要使用PCP,其次为LCP;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主要使用PCP,或是VCP;同类型商品贸易主要使用美元或其他工具货币计价,但不同类型的商品贸易主要使用PCP。Page进一步验证了Grassman法则的适用性,并发现了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更多规律: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发达国家的货币占据了主导地位;②在发达国家之间,出口国的经济规模、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与结算货币的选择密切相关;③大宗初级商品一般采用少数几种货币计价结算,而美元则是首选货币。

  国内学者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实施后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陈红泉认为人民币结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民币结算存在进出口结构失衡、地区结构失衡等。王朝勇、孙延风等认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现在存在着结算规模依然偏小、我国企业话语权与议价能力薄弱、人民币境外流动清算系统尚未启用等问题,这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现状

  1.1 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

  自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开启,但初期整体规模不容乐观。试点首年年末,银行累计为365家试点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笔,总金额仅为35.8亿元。2010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人民币跨境结算境外区域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扩张,结算规模持续增长,2010年上半年的结算金额就接近上年的20倍,达到925亿元。随着2010年6月试点范围和贸易结算范围的扩大以及各项试点配套政策的日益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进入迅速增长的阶段,于该年年底达到3 414.3亿元人民币,出口试点企业的数量也增加至67 724家。

  2011年和2012年,结算试点范围全部放开且取消了出口试点企业的限制,人民币跨境结算迎来了强势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除2011年第三、第四季度的小幅回落以外,基本维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13年第四季度跨境贸易结算金额达1.46万亿元人民币,占当期进出口总额的21.76%。2014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6.5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加了41.61%,2014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大量增加。

  图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2010年1季度-2014年4季度)

  2014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断发展,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据全世界银行间金融电信学会(SWIFT)发布,截至2015年1月,人民币全球付款价值不断取得新高,以2.06%的全球占有率紧随市场份额为2.79%的日元,位列第五名。而在2014年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39%,全球排名第7位。而且截至2014年12月,人民币在信用证支付中所占比例由2013年7.32%上升至9.43%,超过欧元的6.45%,成为信用证支付中第二常用货币。人民币在支付市场上地位的上升,表明人民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使用比例不断增加,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也逐步提高。

  1.2 人民币结算的商品结构

  作为进出口贸易中的两大部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的人民币结算量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货物贸易为199.9亿元人民币,占一季度总量的91.1%,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仅为19.5亿人民币,比例为8.9%。2011全年的货物贸易为15 600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为5 512.7亿元人民币。2012年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总额为20 600亿元人民币,较之2011年增加了32.1%;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的总额为8 752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增加了58.76%,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增加的幅度超过了货物贸易增加的幅度。而2014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59 000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贸易额为6 565亿元人民币(见图2)。

  图2 2010年-2014年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总量变化

  数据来源:历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特点

  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仍十分有限。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占全年对外贸易额的17.9%,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为264 334.6亿元人民币,而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金额仅为65 565亿元人民币,只占到当年贸易总额的24.8%。

  人民币结算商品结构失衡。2010年第一季度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199.9亿元人民币,占人民币结算总额91%,服务贸易及其他仅占9%;到2014年第四季度,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15 900亿元,占人民币结算总额的90.8%,服务贸易及其他占9.2%,但其总额为1 609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结算区域发展不平衡。首先,从境内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跨境贸易结算经历了从2009年7月开始试点的上海、广州、深圳、东莞4个城市到2010年6月扩大至全国20个省市再到2011年8月扩展至全国所有地区的过程。从试点以来至2011年6月,东部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达13 461.02亿元,而中西部仅分别为324.5亿元和889.4亿元。东部地区结算金额是中部和西部结算金额的41.5倍和15.1倍。

  人民币结算收付结构逐渐趋向平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2011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比分别为1∶5、1 ∶1.29、1 ∶1.67、1 ∶1.7。这说明在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的结算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之后跨境贸人民币结算收付比一般都维持在1 ∶1.5左右,2014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的收付比分别为1∶2、1∶1.66、1∶ 1.36、1∶ 1.24,人民币结算收付金额趋向平衡(见图3)。

  三、影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贸易因素分析

  3.1 贸易规模对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贸易规模是一国货币成为计价结算货币的重要条件。贸易规模的增加会带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增加;贸易额增长放缓或退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必定会下降。

  3.1.1 贸易规模的扩大为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基础

  根据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出口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越大,出口商就越能在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选择权上占有有利地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4.3%上升到2014年的12.2%,总额增长了接近9倍。如图4所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除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略有下降外,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到2014年进出口总额已达到264 300亿元人民币。而且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增长率大于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一国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量之比重(世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只是该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之一,而不是充分条件。从历史经验上看,货币的先发优势和惯性影响力巨大。英国从二战后就不再是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但英镑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和德国先后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两国的贸易主要用美元进行结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人民币结算才刚刚开始,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并不大。

  3.1.2 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偏低限制了人民币结算规模

  Bacchetta认为出口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大,出口商就越能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中居于有利地位。我国已是第一贸易大国,据2011年统计,我国是124个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比例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4.3%到2014年占世界总出口比例的12.2%(见图5)。但当时英国的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有力地支撑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二战之后初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当时西方国家的45%,也促使了美元霸权的产生。我国的贸易份额占世界的比重还较低,对于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支持并不够。

  3.2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比例。我国的服务贸易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鲜活力,现在服务贸易已经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相当一部分比例,但与货物贸易相比,比例依然较小,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例依然不协调。

  如图5所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8%,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2.2%;到2013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1.5%,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为88.5%。虽然服务贸易的比重增长缓慢,但绝对数额增加的很快。199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98亿美元,2013年就达到了5 396亿美元。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比例不断调整优化,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极大促进作用。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服务贸易结算比例达到了24.9%,结算额为16 309亿元人民币,较之2010年增长了2倍左右。

  图5 1980年和2013年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结构比例。我国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大幅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占比不断上升(见图6)。2005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1 477.1亿美元,出口490.39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5 124.09亿美元,出口7 129.6亿美元。到2013年我国的初级产品进口为6 576.01亿美元,出口1 072.83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为12 926.87亿美元,出口21 027.36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度增加,这为我国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提供了可靠保证,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品差异化程度影响企业结算货币的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初级产品集中在交易所或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这种高效的标准化交易方式,反过来又一进步推动了商品的同质化,迫使出口商选择交易所指定的、单一的、交易成本低的货币计价。相反,那些生产技术和品质差异较大的出口商品,主要是高附加值的资本品、耐用品,出口商在计价货币选择时有更多的主动性与灵活性,表现为计价货币比较分散,很少出现类似大宗商品那样集中使用一两种货币计价的情况。实际上,在同质的出口商品计价中,一旦某种货币取得先机,被广泛使用于国际贸易计价,就会逐渐形成一种很强的惯性,出口商一般不会轻易替换计价货币。因为替换计价货币很可能造成交易成本上升或国外需求数量下降,使得出口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3.3 贸易区域结构对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3.3.1 对外贸易区域分布不均影响结算实收付比例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地理区域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从进口来看,我国进口市场多元化,从拉丁美洲和非洲进口的比重不断增加;从出口来看,市场分布依然较集中在欧美国家和地区。我国对外贸易地理区域结构造成了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小于进口贸易即实收实付比例的不协调。根据Page对Grassman法则的进一步阐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发达国家的货币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贸易伙伴结构角度考虑,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议价权相对会弱于进口,出口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就会小于进口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

  3.3.2 出口企业的国内区域影响人民币结算国内分布

  内部区域结构则是指一国国内各地区在本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这一指标表现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是我国率先开始对外开放的区域,发展对外贸易中有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所以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图7所示,2014年1-9月东部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占全国进出口的88%和84%,而中部和西部的比例都不超过10%。内部区域分布的特点也影响了我国跨境贸易结算国内的分布状况。2013年第四季度东部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的95%,而中西部占人民币结算总额的5%,我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集中在沿海沿边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的对外贸易分不开。西部地区有与我国的邻国交界,沿边贸易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周边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及内陆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跨境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这也造成了中西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较小。我国的地理区位和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状况造成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内地发展缓慢,沿海沿边地区发展迅速的特点。

  图7 我国东中西部进出口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秋季

  四、政策建议

  自2009年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既存在很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有利条件包括:我国庞大的进出口规模及逐渐提高的全球份额,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在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东亚处于“市场提供者”的地位,不断改善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不利因素包括: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较低,贸易区域布局不合理等。从整体上看,有利因素较多,在结构方面的有利因素则较少。

  4.1 大力推进对外贸易发展,夯实人民币结算基础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对外贸易对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国对外贸易经过了迅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近来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逐渐缓慢,对外贸易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直接影响,同时也是人民币流进流出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需要继续大力推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跨境电商在对外贸易中崭露头角,为对外贸易又开辟了新的渠道。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出口占比约85.4%。从外贸发展的角度看,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是外贸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2015年6月20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合理增加进口,扩大国内消费,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我国企业要积极利用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机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占有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增强了我国的市场主导能力,这为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区域贸易中,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使人民币成为东亚“10+3”框架下的主导货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种种迹象表明,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4.2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掌握结算货币选择权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行者。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及在货币选择上的话语权。一方面,需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实力。虽然我国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对创新的投入不足及我国现在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使得我国企业在创新能力上与国外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投入和人才投入,在产品研发、品牌树立以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在结算货币上有更多的选择性。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当前我国在办理手续上还是比较繁琐,需要政府简化手续,并为进行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提供出口退税政策上的优惠来提高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积极性。

  4.3 提高出口产品的异质性,提升决定结算货币的能力

  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异质性对出口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提升企业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愿,政府应推出相应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的出口企业多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方式主要是加工贸易,这导致了我国出口的产品价格弹性比较大,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由于聚集效应和惯性,国外进口商具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和决定结算货币的能力。因此,政府应从宏观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实际操作当中,对于那些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大宗机器设备的企业,给予出口退税、政府补贴等优惠的政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利用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推进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

  4.4 平衡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扩大人民币结算使用范围

  依据Grassman法则,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倾向于使用发达国家的货币,这使得我国企业在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意愿并不太强,对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不利的。在未来应加强我国与新兴市场和金砖国家的贸易发展,并且在与之贸易中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此外,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促进人民币在这一区域中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安文强,王相宁.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分析――基于FMOLS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4(6).

  [2]范方志,韩骏.中国资本项目管制与跨境贸易结算:问题与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9).

  [3]李波,伍戈,裴诚.升值预期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算货币选择视角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3(1).

  [4]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

  [5]梅新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差额问题、根源及其化解[J].国际贸易,2011(11).

  [6]乔桂明,申健杰.人民币跨境结算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J].国际金融,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