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中等收入陷阱”影响机制的人口转变视角_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等收入陷阱”影响机制的人口转变视角_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戴云飞 (安徽大学 人口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合肥 230000)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这一个现象引起了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中国正是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对于如何跨越这一议题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介绍了中国的经济现状,然后结合中国人口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影响,机制,人口,转变,视角,国际贸易,论

宝应,冷君兽爱,女生宿舍的秘密全集

戴云飞

(安徽大学 人口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合肥 230000)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这一个现象引起了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中国正是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对于如何跨越这一议题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介绍了中国的经济现状,然后结合中国人口现状从人口转变的视角来讨论“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范围。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人口转变;

中图分类号:F1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4-0030-02

一、引言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长期的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城镇化等建设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L型探底阶段,2016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仅为6.7%,经济增长面临着持续下行的压力。严峻的的经济形势给中国成功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挑战。

造成中国经济目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运行本身存在的规律因素,又有国家社会等宏观因素。本文结合中国经济现状从人口转变的视角探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为研究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二、中国的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口生育模式不断变化,影响着人口各要素的变动,因此形成了各时期不同的人口特点。一般意义上,西方人口学家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不同把人口转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也分别对应三种人口再生产模式,即传统型、过渡性和现代型。人口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生育模式的转变既反映了人口转变的具体过程,也是人口转变结果的表现,这一转变过程历经很长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口再生产依然是传统型,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就迅速地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历经了二三百年的时期。中国的人口转变前期是死亡率变动主导型的阶段(1949-1970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死亡率率先下降,而出生率在实际上是居高不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较高水平,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抚养比逐渐降低。后期是出生率主导型的人口转变阶段(1970年至今),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死亡率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根据出生率不同的变化态势,又可以分出若干发展阶段,分别是70年代的快速下降,80年代的波动和90年代的缓慢下降,在这一阶段人口规模仍然增长较快,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完成了由高到低的转变标志着人口转变趋向完成。

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中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人口发展的自身规律是这一转变的内在因素,其次是中国不同时期人口政策的调整加速了这一转变,最后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同时,短时间人口过快的转变和多因素的综合也形成中国特殊的人口特点和形势,其一就是中国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较为充足的时期,也就是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它的逐渐消退同时为未来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挑战;其二是中国当前的老龄化历程面临着速度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巨大、未老先富和城乡及地区之间不平衡等现实性问题。

三、中等收入陷阱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世界银行是按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差异通常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其中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统称为中等收入国家。2015年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是人均GDP低于1 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1 045~41 2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4 126~12 7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2 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 280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是距离高水平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经济学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以后,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最早出现“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是在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其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1]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迈进往往会相对容易,但是依靠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持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经济发展会陷入瓶颈。此时前期发展造成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这些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转型,此时要实现向高收入水平的跨越存在巨大的障碍,因此,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1.经济结构转型失败。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依靠自身的劳动力资源、物质资源丰富的先天性条件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本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很快地建立了以加工制造和资源开采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然而这是一种低产出、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已经跟不上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所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沦为发达国家的附庸。

2.体制变革落后。新的经济环境要求上层建筑不断地调整,不仅是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也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间流动的新形势。发达国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各方面制度得以逐步的健全,为经济发展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带来了完善的服务;而发展中国家制度相对不够健全、政策不能够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内部条件。

3.社会矛盾制约。发展中国家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水平的迈进大多是依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的,这种发展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为代价。发展过程中还伴随着收入分配不平衡、城市化畸形发展等严重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爆发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人口老龄化。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依托,然而随着人口转变,这种资源条件不复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甚至会反过来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二战后的生育高峰带来了人口红利逐渐演变成人口负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表现突出。

四、人口转变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机制

(一)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模式更多的是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就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外资,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产业的转移就是看中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沿海地区通过吸引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进出口加工产业。人口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这也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遇期,然而随着生育率的逐步降低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的形势凸显出来。[2]此时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势荡然无存,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二)工资水平

劳动力资源短缺的一个后果是工资水平的上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资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而此时投资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对于依靠增加投资来获得效益的产业是一种压力,如果不能通过技术进入和产业转移规避这一挑战就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境遇。

(三)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要求技术不断创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经济效益。创新的主体是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与其年龄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然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显现,经济结构转型就会面临着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广大发达国家为应对这一问题纷纷加大了人才尤其是技术型人才引进的力度,以保持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在国际中的领先地位。

(四)市场需求

经济学上通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往往依靠扩大投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强消费的贡献,扩大内需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手段。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的结构不断变化,消费需求的类型和大小都会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老年群体消费需求更弱。因此,一个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会对内部消费需求不会旺盛,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五)社会负担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现实经济中,人口可大体分为未成年人口、劳动力人口、老龄人口三类。抚养比就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量之间的比率,它度量了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赡养费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人口转型过程中抚养比是不断变化的,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劳动力人口的负担的大小影响着储蓄率的高低,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中的投资。

现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了维持中国经济健康的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势在必行。当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人口形势,这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另一个方面,也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契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更全面地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适时调整,最终顺利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田雪原.“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老龄化视角[J].中州学刊,2012(11):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