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兖州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调查_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兖州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调查_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摘 要】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逐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教育问题、安全问题、儿童健康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兖州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调查,国际贸易,论文,

喜智安,河南专升本录取时间,格拉内罗

【摘 要】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逐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教育问题、安全问题、儿童健康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比较普遍,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由母亲或父亲一方抚养,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被独自留在家中,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以我区某镇中学为例,在校生901 人,其中留守儿童270 人左右,约占在校人数的30%。我们走访了3个乡镇的部分中学,发放调查问卷200 余份和访谈教师30 余名,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一、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存在以下问题

1. 留守儿童“亲情缺失”

大部分留守儿童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对人际交往、自身变化等方面比较敏感,有独特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要面对各种成长的烦恼,需要亲人的安慰和倾诉的渠道。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亲情的关怀与抚慰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现在通讯发达,基本上可以经常联系父母,但很难沟通思想,父母无法耐心倾听,不能及时给予足够多的关心。由于父母很长时间不能和孩子见面,致使亲情逐渐淡化。留守儿童对外出打工的父母普遍存在陌生感,不愿意与其沟通,对于父母的付出没有感恩。

2.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根据问卷调查,60% 的留守儿童有强烈的求学意愿,然而实际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体的情况看,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只有2%,中等偏上的约11%,成绩中等及以下的高达87%。这主要是由于学习的自控力较差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干扰造成的。在整个的调查问卷中,虽然有人督学的留守儿童占绝大部分,但由于监护人的知识素养有限、态度不坚决,很难做到有效监督,从而不能对儿童产生好的影响。30% 以上的留守儿童经常上网,超过70% 的留守儿童去过网吧,沉溺于网络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3. 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极易引发种心理问题,如敏感、偏执、自我放纵、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等。表现在行为上,有的甚至通过偷窃、破坏公物来引起他人注意,发泄内心的不满和孤独。还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4.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有不良生活习惯,具体表现在不讲卫生、衣衫不整、炫富浪费,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差,在家不听教导,顶撞长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留守儿童不文明习惯所占的比例远远多于其他学生,如乱串教室、乱扔纸屑、乱刻乱画、不遵守作息时间、语言粗陋、不爱护公物等。留守儿童很容易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不良习气很快在其身上滋生蔓延,如抽烟、喝酒、赌博、喜欢上网等,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

5. 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本身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甚至有的还是文盲、半文盲。他们以满足留守儿童基本的衣食为主,忽视了心理和精神的需要,无法从心理上照顾他们、关心他们,在学习上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依然采用固有的落后的教育方法,教育的思想和态度显著滞后,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上存在“梗阻”现象。

二、关爱留守儿童的几点建议

1. 加大扶持,纳入政府管理行为。一是加快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引进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待遇,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二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留守儿童帮扶机制。健全镇村两级管护网络,充分发挥和强化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在村内空闲房屋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聘请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为管理者,利用周末和假期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各种教育。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意义,呼吁、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利用网络建立“留守儿童论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2. 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出发,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教育的质量。即使长年不在家乡,也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勇敢承担起来,而且要做细做好。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防止“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出现真空。父母不能以物质生活的满足来弥补亲情的缺失,这样会让孩子走入误区,应更多的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不仅要熟悉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更要洞悉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沟通内容上要细致全面,沟通中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厚望,让孩子充分认识理解自身的家庭现状。在沟通方式上要力求多样化,除视频、电话等之外,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只有内心存有父和母亲人的爱,孩子们才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才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3. 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一要加强沟通交流。教师应多和留守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二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聘请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排解,使其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三要形成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实行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制度以及非留守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的制度,同时可建立教师家访及与留守学生交流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结对同学、临时监护人及留守儿童座谈会。四要积极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形成政府和学校共同管理的机制,政府为少年宫的运行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经常性开展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4. 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卫生、司法部门应针对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经常开展卫生知识和法律知识讲座;派出所、工商、文化等有关单位应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妇联应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广泛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组织留守母亲接受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提高她们的素质,与有特殊困难和问题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给予更多的亲情和关爱;共青团可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团队活动,总结交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各地政府对留守儿童的特困家庭应建立脱贫致富的援助计划。二是充分发挥村居功能,建立健全村居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在村居可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少年儿童教育服务中心;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形成政府、村居、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构建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则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让我们行动起来,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各界的爱心,让孩子们在生活上、学习上、情感上得到更多关心与慰藉,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

陆华勇(1978—),男,籍贯:山东兖州,工作单位: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党校,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刘程程(1983—),女,籍贯:山东济宁兖州,工作单位: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党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