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清代以来的海岛饥荒与社会生态_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清代以来的海岛饥荒与社会生态_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摘要:明清以来平潭县岛上居民处于东亚多股军事力量的漩涡之中,经历了频繁的迁徙。进入和平时期后,又陷入持续不断的大饥荒之中。经常性饥荒的发生,与海岛社会生态链的简单、单一有关,这种简单、单一的生态链使得海岛社会极度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即有灭
关键词:清代,以来,海岛,饥荒,社会,生态,国际贸易,论文,

斗罗大陆97,郭的秀为什么停播,陈乔恩被封剩女

 摘要:明清以来平潭县岛上居民处于东亚多股军事力量的漩涡之中,经历了频繁的迁徙。进入和平时期后,又陷入持续不断的大饥荒之中。经常性饥荒的发生,与海岛社会生态链的简单、单一有关,这种简单、单一的生态链使得海岛社会极度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即有灭顶之灾。海岛居民并非没有去尝试改变单一生态结构的努力,花生的大量种植,金融体系的建立等等,是平潭岛民主要的措施,但都没有改变单一生态的基本结构。平潭是海洋生态脆弱区的典型案例,代表了沿海岛屿地区的一般情形,如玉环、洞头也是此类情况。 
  关键词:海岛;生态;平潭 
  中图文献号:K249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6.05.003 
  1 问题提出 
  在民国十二年《平潭县志》编者黄履思看来,平潭县的历史可谓跌宕起伏、多灾多难:“平潭在唐为牧马地,所产多异种,厥后阒无闻焉,何哉?以余考之,一由于宋之废监,二误于明之内徒,三荒于清之风沙,膴膴原田,且成碛坻,遑论牧政?降至今日,吾民所恃以为生者,渔业而已,农产则仅以杂粮为大宗,工业亦祗组成织布局一所。”1光绪三十二年《平潭厅乡土志》编者持同样看法:“明代潭民,曾移内地。清历康熙,复迁本治,疾病兵荒,风沙灾异,户口凋零,连番徒避。”2 
  平潭县为福建省东部海域一海岛县,东邻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南近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境内海坛岛为福建省第一大岛,牛山渔场是福建省三大渔场之一。黄履思所说的“宋之废监”,指的是“宋初因海壇山故唐牧马地,特置牧监,寻罢,听渔民杂耕,增兵守之”3。但到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止倭寇,将岛上之民悉数迁往内地4,黄履思认为洪武内迁对平潭县影响甚巨:“平潭自洪武初徙民内地,终明世未能复也”5。 
  清初平潭军事地位隆升,海坛岛是与广东南澳、台湾澎湖并称“三山之目”的海防要塞,与厦门互为犄角。黄履思这样高度评价平潭之军事地位:“闽在岐海之中,海定,闽无不定。闽之门户,又以平潭为要区,内而襟带浙粤,外而控制台澎。平潭定东南,半壁之海无不定矣”6。经过郑成功抗清斗争,耿精忠的“三藩之乱”,以及清廷数度“禁海”、“迁界”,明代后期之后在平潭岛屿复垦的民众又一次次流离失所,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重开边界。 
  处于明清时代几个最强大的军事集团漩涡中的平潭县,之后又经历了抗日战争中的“六失六复”和退居台湾国民党军队的袭扰。在康熙之后的较长一段和平时期里,由于“荒于清之风沙”,不仅没有安居乐业,而且似乎越来越糟糕。所谓“风沙”,即每年的飓风和沙碛土壤,这使得平潭的经济结构以捕鱼和番薯(当地称“地瓜”或“番茹”)种植为主,形成了“食番薯配海鱼”的饮食习惯。岛内所产杂粮不敷食用,必须通过渔获物换取岛外粮食和日常生活品,但由于粮食和渔获物都有丰歉,以及鱼粮交易由于政治、军事和天气等原因有时会中断,简单、单一的生态链经常性发生崩溃,极易出现饿死人现象。 
  中国各地的社会生态存在很大的差异,约略可以概括为生态复杂区和生态脆弱区两种。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研究,已有许多出色的成果,如研究极度缺水地区的《不灌而治》。然而,既有研究都集中在陆地之上,忽略了海洋。平潭县并非蕞尔小岛,1953年人口普查,其总人口超过12万人,已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社会。本文尝试通过平潭这个典型案例,了解海洋生态脆弱区的一般特征。 
  2 档案所见康熙至1950年代四次饥荒 
  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日,福州府属平潭同知白水祚向福建巡抚王绍兰禀报:“平潭环海淤沙,田园稀少,产谷无几,载地瓜亦属有限,民间大半以捕鱼营生。今岁夏间天时微旱,地瓜栽种稽迟,秋间又遭风雨吹刮,结实不如往年,兼之海风时作,缺产鱼鲜,贫民无计谋食,米粮骤贵,殊形拮据。”由于夏秋的自然灾害和海上的飓风,主粮番薯和民众赖以生存的渔获物都有较大之减产,造成米价腾贵,岛民面临严重饥荒威胁。同知白水祚一面“现在捐廉,设法调剂,并劝谕绅士殷户量力捐输,赴福清县采买薯干,运回散给”,一方面向巡抚王绍兰请求救济。 
  王绍兰在接到白水祚的请求后,立即派员实地查勘:“臣察核该厅所禀穷黎颇有艰食情形,自应速为安抚,俾无失所,当与藩司瑞麟酌量,遴委督粮道冯鞶酌带银两驰赴该处,督饬该同知白永祚、福清县知县卢继祖迅速查勘确情,具禀核办。兹据该道督率厅县亲勘确实。公同抚恤,酌筹平糶缓徵,由藩司核议,具详前来。”根据勘实结果,王绍兰向嘉庆报告了发生这次饥荒的原因: 
  臣查平潭一厅,统在福清县治界内,该处孤悬海岛,村落无多地,皆沙碛,产谷有限,粮以栽种地瓜为主,民以出海捕鱼为业,向来由福清县米行每日运米至平潭糶卖,居民散处海边,捕得鱼鲑,即卖钱易米,以资果腹。缘本年夏间缺雨,福清县暨平潭一带地瓜栽种已迟,收成歉薄,福清海口米行又因风汛阻滞,不能逐日运米到地,是以平潭粮价日渐加增,每升卖钱四十五文,又与福清县情形迥不相同,兼之本年秋冬颱风时作,海中浪湧不息,渔船不能往捕,网罟失利,无以资生,遂致贫民谋食维艰。 
  根据王绍兰的上述报告,除了番薯和渔获物减产外,由于风汛缘故福清运粮船不能每日到达也是其重要的原因。 
  在督粮道冯鞶经亲加查勘,确定与白水祚所禀无异之后,王绍兰下令开平潭厅仓1820石平糶,以平市价。同时开福清县仓480石。彼时福清县中米价每升二十九文之内,仓米则定价每升二十七文。和福清县米价相比,平潭每升高出十六文。 
  抚恤对象是“各村极贫之户”,“其有别项生业及殷实之户”则不在此列。厅仓和县仓出平糶米总计2300石。光绪末年,据公牍,平潭有“阖潭一万二千三百一十九户,男丁大小共四万二千四百三十二口,妇女大小共二万六千四百二十口”7,渔村男性高于女性比例,人均5.6口亦属正常。以5‰人口增长率回溯到1815年,是年人口约为4.4万人,若以20%为极贫人口,每石120斤计算,则每人可分得31斤。这些极贫之户,渔民居多,“各户散处海滨,相距平潭街二三十里不等……交令该厅并委员同各衿耆挑赴各村,将极贫之户按口散给,不假胥役之手,以杜尅扣侵渔,无业村民亦不至于失所。”王绍兰还向嘉庆皇帝请求缓征本年尚未交付的田粮渔课银,以及暂停平潭厅本年应采买的仓谷。嘉庆皇帝硃批:“另有旨”。8在嘉庆二十一年正月三十日的一份上谕档中,嘉庆皇帝同意了巡抚王绍兴的上述两项请求。9 
  嘉庆二十年的奏折中并没有记录平潭居民的饥荒详情,不过灾情既然已经上达到福建巡抚和嘉庆皇帝处,并且切实采取了赈济措施,说明此次饥荒应当是很严重的。1951、1955和1961年,平潭县又发生三次大小规模不等的饥荒。通过县级档案的记录,可以比较清楚了解海岛社会发生饥荒时的一些细节。 
  1950年4月16日,中共平潭县委会向上级报告了本县近几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饥荒。说其严重,是这次饥荒已经到了不可避免发生大量饿死人的境地,当地县委书记说:“平潭今年保证不饿死人的话,已经是不敢说了,现在我领导上只能是尽量设想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争取少饿死人。”10 
  在这份报告中,中共平潭县委首先回顾了平潭县前几年的饥荒:“据说历年来,由2月至7月饥荒最严重,饿死人的事年年都有,卖儿女的事也很多,□□□去年卖了十几个,□□一家五年卖了三个,因饿而上吊投海的也有,最没办法时便当了乞丐,及贼盗,当海匪的也不在少数。”11虽然饥荒和死人年年都有,但是这一年尤为严重:“根据多方面调查使我们知道今年饥荒比往年更见严重”。从具体村落调查中也能发现其严重程度:二区东昆村断炊户或即将断炊户占总户数的25%;一区流水保村断炊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9%,断炊人口占总人数的27%。鉴于饥荒严重,县委向省级提出救济请求:“以上问题立即研究,并转告省委很快给以适当的帮助与解决为盼。” 
  对于本次严重饥荒发生的原因,县委在这份报告里列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解放前73军修炮台(按国民党军队),建公路抓用劳力,禁止渔民下海捕鱼,使渔民耽误了三月至八月的一个黄瓜鱼,所以渔民的收成即减少了一季。 
  去年十一月间,晒地瓜干时,天雨连日不止,时全平潭的地瓜片坏了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也是个最大的损失。 
  解放后因沿海残匪未有肃清,海盗抢劫商船的事常常发生,以致影响渔民,不敢大量下海捕鱼,有的就是捕上一部分鱼也卖不出去,因此销路阻塞,大米,柴火也运不进来。 
  近来沿海各县我军封锁船只非常厉害,本岛船只也大部分被封,致影响没封的一小部分船也不敢大胆外出做买卖,甚至有的怕封船,将仔的船也有已破坏,外县的商船因怕封船也不敢到平潭来,造成了海岛内外交通断绝,困难天天增大,至今仍无法解决。 
  四年来雨水不适时,有种无收,如落花生这几年全部无收。12 
  由于战争的缘故,不仅渔获量减少一季,岛内外交通也被阻断。天公也不作美,雨水不适造成前几年花生颗粒无收,以及1950年地瓜干损失严重。 
  针对以上五个因素,平潭县委向上级提出以下赈济措施:一、将上述情况报告给地委;二、请求省委及贸易局,大量号召组织船只运大米、柴到平潭以及购买当地鱼类;三、请求地委向上级协商,多给平潭拨一部分鱼货及农贷或拨一部救济粮;四、请求地委转告省委严令沿海各县不能随便封平潭跟副业船只。省委和地委是否同意了平潭县委的请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实际效果如何?档案里并没有记录。 
  从一九五五年二月开始,平潭县又开始经历一场较为严重的饥荒。1955年3月3日,中共平潭三区区委会向平潭县委上交了一份《关于屿头岛灾荒情况及解决意见的报告》13,内中提到此次灾荒是由于去年粮食减产造成的: 
  全岛1323户,5862人,耕地面积5890亩,去年因旱各种农作物都减产了。计地瓜减产48%,小麦减产38%,元麦减产37.5%,豌豆减产0.6%,早稻减产38%,晚稻减产最利(厉)害,种植297.19亩,只有94亩有收成,每亩平均产量84.8斤。总计减产11199.57担粮食,可供给全岛5862人的6个月口粮。该岛常年有余外运,但今年全岛还缺6194.32担粮食。14 
  该岛自产粮食只能供应6个月口粮,粮食缺口很大,因此灾情十分严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全岛目前已经断炊的有415户(按占总户数31.37%),断炊人口1660人(按占总人口28.31%),其中卖掉孩子的有1户,准备卖孩子的有26户,准备卖土地的有8户,准备卖房子的有14户,准备把15岁至17岁的女孩拿去出嫁的有8户,因饿妇女提出离婚的有6个,饿病7人,吃萝卜菜、猪菜得胃病的占总断炊户57.6%,估计到3月底断炊户会增加至74.6%。其中无法可想需要救济的有66户。如贫农陈希妹,全家7口,在旧历11月6日地瓜片就吃完了,从7日起每天到萝卜园(面积3分)拔一箩(约15斤)萝卜拿回度日。接连90天共吃萝卜及叶1410斤,茹米63斤(借的),全家由吃萝卜后发生胃病1人,面吃肿1人,其母63岁因饿过渡曾晕倒2次,现在准备将2岁的男孩卖掉。贫农陈益猴,全家4口,自去年12月13日至现在只吃93斤茹米,大都是以萝卜叶,海菜,猪菜等充饥,最近都是吃野菜,全家大小抱着哭,然后他老婆和他商量要离婚,将另嫁的身价给他养活孩子,益猴不肯,商量的结果决定将1个男孩拿去卖。贫农王信道一家吃了12天菜,饿到了脚酸手软,要吃一点开水,也无法上山讨柴火烧,夫妻抱着痛哭。15 
  从屿头岛“常年有余外运”来看,正常年份该岛粮食还是较为丰沛的。一个粮食丰沛地区尚且出现这种情况,整个平潭县可想而知。在1955年3月1日中共平潭县委给各区救灾工作的指示中,就提到全县范围内的严重灾情: 
  目前春荒问题全县调查了8个乡(敖东、裕藩、江盛、潭城、山门,盐田、庐山、梧凰)共有5301户,26783人,其中难以维持生活的有487户,1971人。但情况是发展的,预计到3月份曾发展到674户,2641人;到四月份可能发展到808户,3289人;到五月份可能稍有降低到765户,3176人。其次以这8个乡选择有代表性的乡为标准,推测全县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灾情最严重的有8个乡,占全县总乡数的15.69%,第二类29个乡,占56.86%,第三类较好些有14个乡占27.45%。综合全县2月份困难户有2440户,共9204人;到三月份有3778户,共14081人;到四月份有4441户,共16763人;到五月份有4177户,共16120人。16 在如此严重的饥荒面前,“大部分群众害怕今年会饿死”,“乡干部也缩手无策,不知如何领导大家开展生产自救,只盼望政府多救济。”省、地委和县委所确定的本次救灾的指导思想是“生产自救”,但乡干部并不知道如何开展“生产自救”。三区区委和县委于是给出了这样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 
  2月22日晚召开了全岛干部会议,通过发放救济款(250万元),说明党和政府是十分关怀灾区人民的,同时对于不积极领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于单纯依靠政府救济的观点也进行了批判,端正了干部的态度,提高了干部领导群众战胜灾荒的信心。接着研究出几个解决办法:(一)发动群众制一部分萝卜、淡菜争取在3月份出售,来解决口粮(供销社立即派干部去预购——县委注)。(二)发动群众种早地瓜,争取在旧日6月尾能吃上新地瓜,并组织群众种早熟作物,如七叶瓜,筋豆,豇豆等。(三)开展互通有无,互助互济。目前这项工作已在社、组中推行开了。(四)发动群众急需收存萝卜叶,现又积了560担干的。(要求组织一部分劳力修公路,县委已决定5号动工,三区509个人——县委注)。(六)做好救济贷款工作。(七)组织一部分人到福清砍柴(县委注)。17 
  早在2月22日,三区区委就召开了全岛干部会议,但直到3月3日,三区区委才将《关于屿头岛灾荒情况及解决意见的报告》交给县委。县委于当天将《三区区委会关于屿头岛灾荒情况及解决意见的报告》转发给县内各区区委,以“供参考”,并报地委知晓。 
  事实上,在1955年3月1日平潭县委给各区救灾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县委“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的救灾方针是按照地委和省委的指示进行的:“本月27号于福清听了张副专员传达省委和地委对解决生产救灾问题的报告后,县委于28号上午召开会议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上级对我们的指示方针明确,办法具体而且及时,并符合我县情况。并将讨论结果报地委核示外,希各区为认真讨论执行。”具体说来,包括以下救济措施18: 
  1.下拔救济款二亿柒仟伍佰万。按1955年货币改革,二亿柒仟伍佰万即27500元。按3月份需要救济的人口14081人计算,每人得到救济款2元。饥荒到6月份才能得到根本缓解,要维持三个月的生计,2元显然是怀水车薪。 
  2.有步骤有计划的组织劳动力:组织有劳动力的群众通过福清县委到大陆上砍柴火200人;修公路2000人;调整临时运输鱼、盐、粮食、百货等80人;组织临时定期卖鱼51人;组织打鱼网与合作社加工订货145名(妇女);准备出县参加基建工程800人。以上共计3276人,各区皆有指标分配。按上述县委给三区区委的三项救灾批示中,两项为组织人员去福清砍柴和修建工路。从组织劳力人数规模较大来看,生产自救的核心是“以工代赈”。 
  3.组织种植早熟作物:包括空心菜26亩,白菜18亩,各区皆有指标分配。同时要求南瓜每户6株保证完成,早地瓜每户种1000株,菜豆每户15-20株。胡蔫菜每户3-5株。按这一救灾措施基层民众自有经验,也会自行安排,并不需要特别组织,其形式大于内容。 
  4.组织副业生产:包括讨海菜;拾小鱼、小碬、螺、蛤、沙龙蜁等;卖贝壳、烧石灰,与合作社接洽和大陆上订立合同;根据旧有豌豆数量组织妇女打面条、打石头等。按组织副业生产和组织种植早熟作物都只具形式意义。按在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的背景下,与合作社接洽以及与大陆上订立合同一项具有组织优势,因此县委在三区救灾措施中组织淡菜出售一项中,指示“供销社立即派干部去预购。” 
  5.发挥阶级友爱精神,有领导地在农渔区之间、社与社或与组以及个体生产者中,开展互助互济、亲邻相帮等。按该项内容同样只具形式意义。 
  6.组织收购:根据平潭情况或可收购毛猪、猪鬃、猪毛、萝卜干、鸡蛋、鸭蛋、鸡鸭毛、蛎、头发、什友骨、头大麻、龙舌兰、金银铜铁、锡的牙膏谷等等。小麦收购一旦任务到来即行开始。按在1815年的救灾中,嘉庆皇帝同意福建巡抚提出的暂缓征收本年度剩余田粮渔银。1955年,农副产品的收购并未因此次灾荒而停止。 
  7.贷款、救济。按该项没有具体内容。 
  8.为了顺利进行工作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坏分子的造谣破坏,特别是在海上捕鱼更加重要。按饥荒状态下群众情绪并不稳定,此项措施具有政治意义。 
  至此,我们可以明白,1955年3月3日平潭县委把关于三区救灾的指示下发给各区,实际上是明确告诉各基层组织,救灾的核心是生产自救,要放弃靠上级救济的幻想。平潭县委也毫不掩盖这一意图: 
  为领导群众彻底战胜灾荒,县里已做出组织剩余劳动力开辟副业生产以及救济贷款等计划,望各区乡正确贯彻执行。但必须充分认识生产自救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细微的工作,单靠政府贷款、救济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要想搞好这一工作,各乡就必须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领导社、组、户订出具体的度荒计划来。如每个农户必须种多少南瓜、早熟的蕃茹、蔬菜,以及储存多少萝卜菜等都必须有具体的要求,这样才能发动群众为实现度荒的计划而奋斗,也便于检查各项具体措施的贯彻情况。屿头岛提出的度荒办法是可行的,但办法还不够多。望各区乡工作组在领导群众制定生产计划。三区与头乡支部及时反映灾情值得表扬,但工作组思想麻痹汇报不够及时应给适当批评。19 
  1955年屿头岛的灾荒相当严重,但县委对于屿头岛党委的“工作组思想麻痹,汇报不够及时”,仅仅是“应给适当批评”。上文已述,在1950年的灾荒中,平潭县委在给上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并不能保证不饿死人,“只能是尽量设想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争取少饿死人”。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并不清楚有多少基层民众熬过和怎样熬过了这次严重饥荒。 
  1961年4月25日,中共流水公社委员会周其桐给县长并县委领导小组写了一封信,提到由于冬汛生产歉收,该社中甲、南赖两个渔区大队发生严重饥荒。他在信末指出:“不仅是中甲、南赖大队,而潭东渔区各大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204月27日,县里以中共平潭县委整风领导小组的名义予以回复,下发对象是各公社党委书记、大队支部书记,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