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劳动力成本上升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路径_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劳动力成本上升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路径_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通过构建地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出口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品质量因素影响不显著。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上升,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路径,国际贸

wow变废为宝,松冈千菜,不伦告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通过构建地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出口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品质量因素影响不显著。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条件下,提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路径:积极推动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以及促进招商引资体制创新,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等。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对外贸易;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7-0029-03 
  一、我国劳动力成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丰裕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通过引进外资吸引国际制造业在我国大规模集聚,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2000—2014年我国年均工资水平从9333元上升到56360元,增长5倍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成本增长迅速,但存在行业差异 
  2003—2014年,从20个主要行业部门平均工资的年均增幅看,我国城镇单位工资平均每年以12.33%的速度增长,但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金融、批发与零售、采矿业、农林牧渔业以及制造业的年均增速超过了城镇单位的平均水平,其中金融业的年均增幅最大,达14.75%,超出城镇单位平均水平2.42个百分点,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年均增长14.59%,制造业的年均增幅为12.37%,也高于城镇单位平均工资的年均增幅;而其他行业的年均增幅却低于城镇单位的平均水平(见图1)。 
  (二)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近年来,我国区域间劳动力成本增长并不均衡。从年平均工资水平看,2000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分别为11297.17元与8316.63元,地区差距为2980.54元,而到2014年东部地区工资水平已达63450.92元,中西部地区则为52127元,东部与中西部差距已经扩大到11323.92元,是2000年的3.8倍(如图2所示)。 
  (三)与周边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 
  根据国际组织统计数据计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成本已达0.242,比1995年增长了64.4%,其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周边国家。1995—2010年,我国主要的周边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分别下降了22.6%、27.62%、54.98%、9.78%和20.78%,越南在2000—2010年间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也仅上升了16.48%。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 
  与周边国家比较,我国劳动力成本呈持续上升趋势,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为进一步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出口竞争力造成的影响,在引入其他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验证。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选择2004—2013年我国大陆3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LC是核心解释变量,选取最能反映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度量指标。根据现有文献,我国出口规模扩大主要依赖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因此预计变量LC的回归系数为负。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单位为万元人民币。 
  解释变量EDU代表人力资本水平。与一般劳动力不同,人力资本是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它对个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Schultz(1961)最早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将人力资本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鉴于教育尤其高等教育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因而采用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人数作为人力资本水平的度量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单位为人。 
  PRODUCT表示产品质量高低。新贸易理论的垄断竞争模型研究表明,产品质量的差异能够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增强一国或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中获取相应贸易利益。产品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一国的贸易竞争力,因此将PRODUCT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并以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中的优等品率指标表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全国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一个主导指标,反映出企业工业产品的质量水平,而优等品率则表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100%,因此该指标值越大意味着产品质量越高。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以标准百分比表示。 
  (三)模型检验与估计 
  为了检验样本空间的经济关系,根据已选取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2004—2013年期间260个样本观测值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回归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方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2为0.684,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度。在所有变量中,变量LC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劳动力成本与我国出口竞争力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引起出口竞争力下降,这与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现状一致,由于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主要是通过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外资流入,进行生产和出口到其他国家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势必对贸易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与其他变量相比劳动力成本系数的绝对值最大,表明劳动力成本是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最主要的因素且作用最大。变量EDU对TC指数的偏回归系数为正数,表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的出口竞争力,且P值为0.0585,表明人力资本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变量的系数绝对值是所有变量中最小的,这也说明所有影响因素中,人力资本因素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最小。变量PRODUCT的回归系数尽管为正数,但并不显著,这表明目前我国的产品质量并没有优势,没有发挥出提升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建议 
  (一)积极推动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 
  由于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较低,出口竞争力仍然主要依赖于廉价劳动力形成的价格竞争优势,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原有的竞争优势将逐渐丧失,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红利消失是必然趋势,如果不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则未来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必将失去竞争力。因此,必须逐步实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帮助出口企业完成出口结构升级,建议政府专门建立面向出口国家的贸易数据库,收集和分析出口国家的产品需求,为国内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提供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部门间及省市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横向协作、纵向联动、高效协调的协作机制。截至目前,商务部已经认定了59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认定了4个重点推荐的开展对外贸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这些举措将有效促进各地区培育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平台的积极性。 
  (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出口竞争力 
  人力资本水平与出口竞争力呈显著的正向变动关系,这说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且作用明显。同时,人力资本的系数绝对值在所有变量中最小,这说明其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尚不大。因此,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将有助于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普遍受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生产技能,尤其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提高职业学校的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助力贫困学子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我国制造业升级提供新一代的产业工人,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改善技术研发人员和创新人才的待遇,储备高级人才,为提升出口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实证结果表明,产品质量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这反映出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较低的现实,所以,要增强我国出口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资源的有效配置。张杰等(2014)研究表明,私营企业对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国有企业则产生的是负向作用。因此,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弱化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为私营企业营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才能在未来有效地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水平。 
  (四)促进招商引资体制创新,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FDI 的流入对提升出口商品技术复杂度、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各级政府应努力为外资进入创造有利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营造良好的利用外资氛围。 
  [参考文献] 
  [1]江小涓.中国出口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J].南开经济研究,2002(2). 
  [2]金三林,朱贤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开放导报, 2013(1):42-47. 
  [3]马飒.劳动力成本上升削弱了中国出口优势吗——基于不同贸易方式和地区的比较研究[J].财贸研究,2015(4):47-56. 
  [4]张杰,郑文平,翟福昕.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了么?[J].经济研究, 2014(10):46-59. 
  [5]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出处:对外经贸  作者:张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