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参考文献 > > 博士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摘要:[1]宋振骐.实用矿山压力与控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北京:1988 [2]宋振骐,蒋宇静等.煤矿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的动力信息基础的研究[M].煤炭工业出版 社.北京:2003 [3]宋振骐.关于煤矿安全开采决策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的建议[J].煤炭学报. 1994(1): 1~4. [4]
关键词:博士,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宋振骐,实用,矿山,压力,控制,

维棠flv,石家庄二手市场,百里挑一徐煜程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1]宋振骐.实用矿山压力与控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北京:1988

  [2]宋振骐,蒋宇静等.煤矿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的动力信息基础的研究[M].煤炭工业出版 社.北京:2003

  [3]宋振骐.关于煤矿安全开采决策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的建议[J].煤炭学报. 1994(1): 1~4. [4]宋振骐等.煤矿岩层控制研究重点与方向[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2):23~25

  [5]宋振骐,卢国志等.煤矿冲击地压事故预测控制及其动力信息[J].山东科技大学.2006(1):32~36

  [6]宋振骐,卢国志等.一种计算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的新算法[J].山东科技大学.2006(2):12~15 [7]张文江,宋振骐等.煤矿重大事故控制研究的现状和方向[J].山东科技大学.2006(1):56~58 [8]宋振骐,卢国志等.矿区开采地表沉陷的模型研究[J].西北煤炭.2005(4):25~28 [9]宋振骐等.采场老顶岩梁的超前破断与矿山压力[J].煤炭学报.2001(2):12~14 [10]宋振骐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设计[J].岩土力学.2001(3):5~8 [11]宋振骐等.采场顶板来压顶报机理与模式[J].东北煤炭技术学报.***(1):16~18

  [12]宋振骐等.采场支承压力显现规律与上覆岩层运动的关系[J].煤炭学报.1984(1):36~39 [13]姜福兴.采场顶板控制设计及其专家系统[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徐州:2004 [14]吴洪词.采场空间结构模型及其算法[M].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7

  [15]谭云亮.矿山岩层运动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研究田[J].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6(3):82~86 [16]蒋金泉.老顶周期断裂及来压预报[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2(2):8~11 [17]马庆云等.采场支承压力分布及发展规律的研究[J].煤炭学报.1996(2):5~8

  [18]钱鸣高,缪协兴.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形态与受力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1):87~90

  [19]钱鸣高.矿山压力及其控制[M].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1986.

  [20]黄乐亭等.地表动态沉陷变形的3个阶段与变形速度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6(3):73~76 [21]杨硕等.地表沉陷观测变形.计算变形.立体变形[J].有色金属.***(1):65~68 [22]刀李玉琳等.地表沉陷机理的流变特性分析[M].煤矿开采.2006(4):98~101

  [24]王金庄,邢安仕.采动过程中地表任意点下沉速度计算[J].中国矿业学报.1996(2):106~109 [25]王金庄,邢安仕,吴立新.矿山开采沉陷及其损害防治[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6]徐芝纶.弹性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7]刘凤君.弹性力学教程[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8]万静平.沉积学简明教程[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1992 [29]赵澄林.沉积岩石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30]杨逢清.沉积地层工作指南[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1990. [31]全秋琦.简明地史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1993. [32]翟淳.岩石学简明教程[M].地质出版社.北京:1991.

  [33]中国矿业大学.井巷工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

  [34]蒋建林等.时间序列分析在地表沉陷主要参数预测中的应用[J],山东矿压.1991(1):53~56 [35]中国矿业学院.煤矿岩层于地表移动[M].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1985.

  [36]刀李嘉祥,李白英.受承压水威胁的煤层底板“下三带”理论及其应用[M].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37]李白英.预防矿井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理论及其发展与应用[J].山东矿压自然科学版.1999(3):61~64

  [38]刘宗才.“下三带”理论与底板突水机理[J].中国煤田地质.1991(1):34~36 [39]刘鸿泉,王作宇采场底版承压水运动[J].河北煤炭.1994(1):134~137

  [40]煤炭工业部.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41]张金才等论煤层底板采动裂隙带的深度及其分布特征[M].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42]高延法.矿井底板突水防治[M].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1997.

  [43]魏久传.承压水上采煤安全性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3):88~91 [44]张金才等.岩体渗流与煤层底板突水[M].地质出版社.武汉:1997.

  [45]闰少宏.中小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先进适用技术[J].煤矿开采.2006(4):54~57

  [46]吕建为.充州矿区含应加研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工艺技术实践[J].中国煤炭学报.2005(3):43~46

  [47]郭正兴.晋城矿区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J].煤矿开采.2007(2):28~31 [48]周张庚.淮南矿区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J].中国煤炭.2008(3):61~64

  [49]袁亮.高瓦斯矿区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05(1):13~16 [50]胡永忠.复杂条件下的安全高效开采.中国煤炭[J].2008(2):19~22

  [51]杨军.地下水流可视化模拟系统研究.硕士论文[D].南京.河海大学.2005. (1):45~48 [52]黎良杰,钱鸣高等.断层突水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1992(1):93~96

  [53]钱鸣高,赵国景.老顶断裂前后的矿山压力变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2(1):55~58 [54]黎良杰,钱鸣高,闻全等.底板岩体结构稳定性与底板突水关系的研究[J].中国技术科学 学报.1995(3):42~45

  [55]任强,刘伟韬.覆岩采动裂断带发育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J].安全与技术学报.2006(4):46~49

  [56]杨贵.综放开采导水裂断带高度及预测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科技大学报.2008(3):31~34

  [57]王允,高远,接铭训.煤系地层裂缝裂隙发育带的预测[M].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58]高延法等.受奥灰承压水威胁煤层采场底板变形破坏规律研究[M].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59]赵国景,钱鸣高.采场上覆坚硬岩层的变形运动与矿山压力[J] .煤炭学报.1987(1):63~66 [60]单晓云等.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J].中国煤炭.2005(3):9~13

  [61]耿爱平等.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预测预报研究进展[J]. 中国煤炭.2008(2):73~76 [62]李建铭.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手册 [M ]. 江苏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63]于不凡.煤矿瓦斯灾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 (修 订 版 )[M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64]杨晓峰.渐进式揭煤技术的研究 [ D ]. 重庆 : 重庆大学 .2002(1):26~31

  [65]周言安井巷揭煤过程中的防突工序及其应用 [ J ]. 煤矿开采 . 2007(3):52~55 [66]蒋金泉.采场围岩应力与运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67]杨淑华.综采放顶煤支架受力与顶板结构的关系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31~34

  [68]余本胜.综放工作面支架受力及矿压显现规律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2):59~63

(责任编辑: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