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 > 都市报创新国际新闻报道路径思考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都市报创新国际新闻报道路径思考

摘要:[摘要]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国际新闻报道在都市报的新闻版块构成当中保有重要地位,但都市报依赖的仍是几十年一贯的新华社、中国日报等稿源;在当今新媒体种类越来越丰富的形势下,国际新闻在行业内部被视为公共新闻;此外,由于纸媒整体压缩
关键词:都市报,创新,国际,新闻报道,路径,思考,摘要,随着,中国,

秦惠文王王后,pc蛋蛋-qun二九一一二九,色老二网址导航

  [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国际新闻报道在都市报的新闻版块构成当中保有重要地位,但都市报依赖的仍是几十年一贯的新华社、中国日报等稿源;在当今新媒体种类越来越丰富的形势下,国际新闻在行业内部被视为“公共新闻”;此外,由于纸媒整体压缩版面,日常国际新闻版基本缩至两个版左右的空间。因此,近几年的国际新闻报道遭遇日益严重的多重困境夹击。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都市报尝试新采编模式,探索国际新闻的“原创化、栏目化、深度化、本土化与可读化”等新做法。

  [关键词]都市报 策划 编译 国际新闻

  一、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及其面临的多重困境

  (一)都市报与国际新闻报道的相关概念

  都市报:从概念上看,都市报是中央、省市等各级机关报创办的面向市民阶层的报纸,都市报创办之初,大多数属于机关报的子报,是机关报改革中的衍生物,是探索报纸新体制和新机制以及报纸如何走向市场,如何获取利润,如何凸现报纸的商品属性的一块试验田。从目前市场上看,除了党报、行业报和专业报以外,其他报纸基本可划归为都市报。[1]本文讨论的《新京报》是北京的都市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是上海的都市报。

  国际新闻:(1)从地点来看,发生在本国国境以外的新闻事件与人物是国际新闻;(2)从事件主角来看,外国人来到中国境内发生的相关事件也是国际新闻;(3)从相关性和重要性来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与中国外交相关的知名人物与事件也作为国际新闻进行报道。

  策划:本文所指的策划主要指国际新闻编辑整体计划某个报道方案,并提前介入采编流程,靠前指挥记者围绕主题采访并写作稿件,或为突出主题组织一批稿件。

  编译:从外文通讯和报道翻译为中文稿件,在译写的过程中,并非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尽量贴合中文新闻稿件语言习惯,有时还会重新编写整合几篇不同信源的稿件,但全过程不能改动原意。[2]

  (二)简述案例分析对象

  本文以新京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为例,分析考察这三份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通过不同的策划、采编方法做出新意。

  之所以选择这三份报纸,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北京与上海的报业市场里同属于都市报,为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各有举措,它们对国际新闻报道的定位、目标读者群与操作手法不同,但都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同质化的国际新闻做出了具有新意的专题报道、特刊报道,这些手法对于面临多重困境的国际新闻报道值得借鉴。

  (三)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面临多重困境

  1.同质化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都市报无法拥有中央级媒体如央视、环球时报等驻外记者的优质独家信源,多年以来都市报依然靠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传统稿源,全国多家都市报国际新闻呈现出千报一面的面孔,“同质化”现象严重。[3]

  2.内容单薄和滞后

  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之下,纸媒国际报道的传统优势消失,劣势明显。新媒体传播国际资讯呈现“多元、迅速、全面”特点,使以往具有“稀缺性”的国际新闻信息变成了浏览一下手机和平板电脑就知道的“公共新闻”,同时也使报纸在国际新闻发布上的时间优势减弱。国际新闻编辑往往在网络上某条新闻已经转发得满天飞的情况下,还只能在做夜班时根据新华社等权威稿源整合一条与网络内容相差无几的稿件上版,可想而知,等到第二天早晨报纸读者面对这样内容单薄和滞后的版面阅读兴趣能有多少?

  3.版面压缩严重

  国内都市报迫于纸张印刷成本与创收压力,会通过尽量压缩版面来节约成本,而被报社内部视为“公共新闻”的都市报国际新闻版面被压缩到大约每天两个版左右。因此,新闻网站对国际专题的“网络整合能力”,全面超越报纸的“版面承载能力”。网站在专题报道上可随时发布和更新多条资讯、大型图示和动态视频,使报纸在重大国际报道上只能多发图片、增加背景资料、补充资讯、增加版面的传统做法丧失竞争力。

  二、国际新闻报道新采编模式的实践

  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陷入信源单一、新媒体夹击与版面空间限制的多重困境之中,部分报纸也开始打破传统思路探索新采编模式,以下选取2014年-2015年1月初三家都市报的报道实例来说明具有新意的一些做法。

  (一)编辑靠前策划、设置记者岗位,采写原创国际新闻

  以前,各报国际部只设置编辑岗位,作为“二传手”转发来自新华社、中国日报的稿件。但新闻晨报为了实现本报国际新闻独家化的目的,从2008年起就设置了专职的国际新闻记者,负责监控和编译、采访国际问题专家、跑各国驻沪领馆条线等。一开始只设一名记者,此后实践中发现本报采写独家内容的重要性,采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不断调整之后,2014年部门记者岗位达到3人,编辑岗位为4人。采编流程另一个变化是,编辑逢大事还会靠前策划、确定主题、指挥采访和写作,最后上版前还需要更新信息和整合稿件,采编流程的主动性大大加强,保证了独家稿件的产出。

  在这样的机制下,新闻晨报在有限的版面中更重视采编原创内容,忽略其他海量信息。比如,中国国家元首外交和政府首脑外交已经成为外交两大亮点,在新媒体早已发出中国领导人频频出访的“公共新闻”之后,纸媒的新思路是从中挖掘原创新闻。

  在习近平7月赴巴西出席金砖峰会前夕,新闻晨报经过编辑靠前策划“巴西人眼中的习主席与中国”主题后,记者通过连线和电邮方式采访了5位具有代表性的巴西民众,在2014年7月16日推出两整版的专题,一个版介绍金砖峰会与中国相关议题,另一个版则是热情的巴西民众表示《推荐习主席尝尝巴西招牌菜“黑豆饭”》,其中有人还介绍当地的中国元素。

  新京报在时政报道上采写原创内容的实践也很多。比如,在李克强出访德国期间,新京报编辑重点策划、记者独家采写了2014年10月10日的整版稿件《揭秘中德“共同内阁会议”》,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者与中国前驻德国大使两位权威人士,解读“共同内阁会议”机制。   这两例“涉华”国际新闻,并不仅仅转发中央媒体的消息,而是在热点新闻中强化本报原创内容,突破了固守“编辑围墙”的采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