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五调朝元、三十五调朝元解昧
音乐学毕业论文

五调朝元、三十五调朝元解昧

摘要:内容提要 :朝元即返始,五调朝元、三十五调朝元是民间音乐中重要的转调及变奏手法,但是由于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存在错误认知,将逐步导致此种手法无法实践。本文以实践为依据,通过对《花池》进行记谱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测音,还朝元以真实面目,以便通过理
关键词:五调,朝元,三十五,调朝元,解昧,内容提要,朝元,即返,五调

步步高点读机好用吗,安徽亳州邮编,尚书网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内容提要:“朝元”即返始,五调朝元、三十五调朝元是民间音乐中重要的转调及变奏手法,但是由于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存在错误认知,将逐步导致此种手法无法实践。本文以实践为依据,通过对《花池》进行记谱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测音,还“朝元”以真实面目,以便通过理论总结可以使这种手法继续为音乐实践服务。对三十五调朝元的正确认知也对历史上一直有争议的二十八调理论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五调朝元 三十五调朝元 异宫 借字

  五调朝元、三十五调朝元是东北唢呐音乐中惯用的转调及变奏手法,即通过采用变换调式或改变调高使一个固定的旋律在表演过程中具有丰富的色彩与曲调变化,从而使一个短小的乐段构成一个庞大的乐章。这与东北鼓乐的应用场合有着直接的关系——使用简单的音乐素材,根据场合需求,自由控制乐曲的长度。但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对五调朝元、三十五调朝元存在错误的认知,并且,在一些高等音乐院校的课堂上正在以此种认知传授学生。这种解释一旦得到普遍认可将会导致这种独有的民间手法最终走向衰亡(只能从理论层面解释而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分析,还“朝元”以真实面目,从而使之能够继续为音乐实践服务。

  一、五调朝元

  何为五调朝元?我们先看一下一个实例(谱例1.)

  谱例1.

  上述谱例,从表面看是建立在同宫系统内的五种调式的转换,这是把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do、re、mi、sol、la按照“咬尾”的原则进行移位,就是第一遍的结束音与第二遍开始音相同。这样原曲调在调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旋律也产生一定改变。在进行五次“移位”之后,音乐回到原来的旋律和调式上。因此,当我们不考虑演奏实践、不根据民间艺人的解释,便会产生这样的理论:“五调者,这里系指同宫系统中五种调式而言,非指不同律高的五种调。朝元者,乃返始,回原之意。五调朝元的含义是指将一首乐曲(曲调)在同宫系统内有规律地进行五种调式转换后,又重新返回到原乐曲上来。[1]”,而对于这一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就有了这样的解释:“按五声音阶的这一特有的音级观念,无论两者之间相距几个音级(同音级和八度音除外)进行有规律循环,都可以依序进行五次而返始复原[2]”。这种理论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即“同宫”、“移位”。如果我们从字面或谱面上来理解,这个理论无疑通俗易懂。但是音乐是实践艺术,我们对一些规则、规律的总结来自实践,那么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就是要看看我们的理论总结能否回归实践。在笔者初次接触五调朝元理论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这种“移位”能在演奏实践中运用吗?

  为此,笔者找到一首自己非常熟悉、谱面非常简单的歌曲——《二月里来》,在确保自己可以熟记谱子后,开始按照移位的方法在键盘乐器上尝试“朝元”,结果几乎不能保证一遍完整的演奏。疑惑顿然产生,西方乐器与中国乐器存在本质差异?带着这种疑问笔者又让两位在读硕士研究生,一位是竹笛专业、一位是唢呐专业进行同样的尝试,结果还是同样。显而易见,采用移位方法在如此简单的旋律中都难以保证准确演奏,而鼓乐中在朝元的同时还要进行加花变奏,要准确演奏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笔者在杨久盛先生那里得到一盒珍贵录音带,是他在80年代参加“音乐集成”工作时录制的,上面有抚顺高湾农场刘明俊演奏的三十五调朝元《花池》和赵国英演奏的三十五调朝元《龙尾》。难能可贵是,磁带中不仅有演奏录音还有民间艺人的解说。笔者对《花池》的三十五个调进行全部记谱,并对《龙尾》的调式调性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和对解说的理解,笔者发现,五调朝元不是通过同宫移位的结果,而是通过异宫借字手法产生的。为了清楚阐述这个理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东北借字手法。

  借字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即单借、双借、三借、压上、双压上、三压上[3]。

  单借

  所谓单借就是“去工添凡“,即在演奏过程中遇到工音(mi)全部升高半音改奏凡音(fa),按首调概念就是将乐曲的宫音移到清角的高度,形成上方纯四度转调。

  双借

  所谓双借就是将原曲调进行两次“去工添凡”,即将原乐曲做去工添凡后改为“变谱”,在此“变谱”基础上再做去工添凡。其实际效果就是将原曲调的工音(mi)、五音(la)改奏凡音(fa),下乙音(Ьsi)。这样以来乐曲的宫音移到下乙音位置,形成下方大二度转调。

  三借

  所谓三借就是在双借变谱的基础上再次“去工添凡”,实际上是将原曲调的工音(mi)、五音(la)、尺音(re)分别改奏为凡音(fa)、下乙音(Ьsi)、下工音(Ьmi)。乐曲的宫音移高小三度,形成上方小三度转调。

  压上

  压上又称搭一(搭乙),也叫“单储”。实际上是在原曲调中遇到上音(dao)一律改奏乙音(si),按首调概念就是将乐曲的宫音移到徵音的位置上,形成上方纯五度转调,它相当于“变宫为角”的手法。

  双压上

  双压上又叫“压六压上”、“双储”。将原曲调中的上音(do)改奏为乙音(si),六音(sol)改奏为凡音(﹟fa)。这样,实际上将宫音移至到原曲调商音的位置,形成上方大二度转调。采用这种借字方法形成的旋律,除在调高上存在差异外,在其它方面与“三借谱”是完全相同的。

  三压上

  三压上将原曲调中的上音(do)改奏为乙音(si),六音(sol)改奏为清凡音(﹟fa),尺音(re)改奏清上音(﹟do)。这样,实际上将宫音移至到原曲调羽音的位置,形成上方大六度或下方小三度转调。

  借字使旋律和调式都发生相应变化,详见表1

  表1. 借字调式调性转换对应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