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音乐符号行为中的“物”“身”“音”“心”关系之思考
音乐学毕业论文

音乐符号行为中的“物”“身”“音”“心”关系之思考

摘要:摘要: 从物、身、心、音的转化关系中探讨音乐符号行为过程,一方面可以揭示音(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或音响符号的音乐作品)在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的音乐符号行为的表达交流活动中所起的重要的符号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揭示身(身体行为)在音乐符号的创作行
关键词:音乐,符号,行为,中的,关系,思考,摘要,从物,转化,关系,

极品艳帝,深圳龙华桑拿,王乐泉模式

  摘要:从“物”、“身”、“心”、“音”的转化关系中探讨音乐符号行为过程,一方面可以揭示“音”(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或音响符号的音乐作品)在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的音乐符号行为的表达交流活动中所起的重要的符号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揭示“身”(身体行为)在音乐符号的创作行为、演奏行为和欣赏行为中的“心——音”相互转化中所起的重要的行为中介作用。

  关键词:音乐符号 行为 物 身 音 心

  一

  “音心”问题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可以说一直贯穿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然而,对“音心”问题以“当下视域”和“当下话语”进行重新审视、阐发并引发争鸣,应该说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曙明“音心对映论”的提出,此论所引起的学术争鸣和思考延续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它对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界产生的影响是无容置疑的。①“音心对映论”触发了对音乐美学的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丛”的思考,在“问题丛”中,亦留下了较大的可挖掘的理论空间。当然,这些问题在“音心对映论”争鸣中,有些是已经触及的,更多的则是触及不深或没有被触及的隐性的、关联的问题,对这些隐性的、关联的学术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显性化,将有利于对音乐美学基本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也许正是“音心对映论”学术争鸣的意义和价值之真正所在。

  “音心对映”如果从符号学视角切入,涉及了音乐符号(乐谱的、音响的)对人的“心灵”(思想、情感)的抽象。在音乐符号学看来,“音心对映”实际上是“音乐符号”(乐谱的、音响的)与人的“心灵”之间产生的一种意指关系。在这种意指关系中,“音乐符号”(音)成为能够表现人的 心灵(心}的“能指”符号,而人的“心灵”(心)则成为音乐符号(音)的“所指”对象。人的“心灵”通过“音乐符号”得到了表现,而“音乐符号”通过表现人的“心灵”而成为人心灵交往的特殊中介,成为“有意味”的东西。

  然而,从音乐反映现实的更大范围看,仅就“音心对映”还不能说明音乐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只有在“物”、“心”、“音”的关系中,音乐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才能的得到较全面准确的说明。对于“物”——“心”——“音”关系问题,笔者之前已作了较详细的讨论。笔者认为,“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①从李曙明1984年发表在《人民音乐》第10期的《‘音心对映论’-《乐记》‘和律论’音乐美学初探》一文始,至蔡仲德发表于《人民音乐》1991年第2、3、4期的《‘和律论’再质疑-兼评李曙明君之东西方音乐美学比较研究及其方法》止。“音心对映”论争大约前后持续了八年时间,参与论争的有李曙明、牛龙菲、蔡仲德、修海林、梁厚意等五人,论争主要在李、牛、蔡三人中进行。《人民音乐》、《音乐研究》、《音乐探索》、《中国音乐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target="_blank">《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甘肃艺术学校学报》等六家刊物卷入了这场论争,论争文章计16篇之多。这场论争引起了音乐界的普遍关注,对音乐美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之后,还陆续有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2008年5月18-20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美学学会发起,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需要联合主办的“‘音心对映论’争鸣专题笔会”,在兰州西北民族大学召开,与会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研究生,计27人。笔会对“音心对映论”争鸣的学术意义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论和探讨。

  故形于声。”在音乐反映现实的关系链条中,“物”“心”关系是处于“心”“音”关系之前,“心”“音”关系只是“物”“心”关系随后的一个必然的逻辑环节,就是说,“物”“心”关系是“心”“音”关系的重要逻辑前提,没有“物”“心”关系就不可能有“心”“音”关系,而“心”,则处于“物”与“音”反映关系或者说抽象关系的中介点,“物”必须经“心”这个中介点才能转化为“音”。首先是“物”(现实事物)如何感动“心”(心灵)的问题,然后才是“心”如何外化为“音”(乐谱的、音响的作品),即作曲家的心灵外化为音乐音响符号的作品的问题,再次才是“音”如何感动音乐符号的接受者的“心”,并经由“心”的联想体验而产生由“音”至“物”(音乐音响符号的作品的接受者由音乐音响符号联想体验到它所反映的现实内容)的过程。因此,音乐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只有在“物”、“心”、“音”的相互关系中,在“物”——“心”——“音”——“心”——“物”的转化链条中,才能得到较全面、准确的说明。笔者在《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在中就音乐符号(音)是如何通过“心”这个中介与现实事物(物)发生关系,现实事物又是如何通过“心”这个中介被抽象到音乐符号(音)中的作了较细致的探讨,在此就没有必要进一步展开了。②

  

  在对“物”“心”“音”关系的进一步思考中,笔者发现,若从音乐符号行为过程发生学的角度看,“物”“心”“音”关系还包含了与“心”发生密切关系的“身”这个重要因素,“心”不能脱离“身”存在,“身-心”中的“身”的问题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