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管理毕业论文 > > 浅谈高校和谐人力资源管理(2)
管理毕业论文

浅谈高校和谐人力资源管理(2)

摘要:二、高校和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 (一)和谐管理、和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和谐理论将组织系统视为基于规则和单元自治的整体,其理论核心是面对复杂管理问题或系统,在对可以优化(相对物化)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的
关键词:浅谈,高校,和谐,人力,资源管理,浅谈,高校,和谐,人力,资

泗水在线,浙江卫视2018跨年演唱会,ddw当当网

  二、高校和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

  (一)和谐管理、和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和谐理论将组织系统视为基于规则和单元自治的整体,其理论核心是面对复杂管理问题或系统,在对可以优化(相对物化)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利用各子系统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系统整体重在创造机会、条件和一种促进各子系统能量释放和协同发展的环境,通过每个子系统的发展和协同作用来实现系统整体的目标。

  和谐管理理论更关注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它从组织发展目标入手,调控组织向和谐态的演化过程,追求最有效地发挥组织系统整体功能。

  当代和谐理论把和谐放在系统中来考察, 系统和谐性是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这两方面取决于系统构成、组织管理、内部氛围、系统成员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内部条件及其间的关系匹配程度以及系统内外部的适应程度。

  实现和谐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是以人为本实行人性管理,也叫弹性管理。所谓人性管理,主要是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管理。人力资源这四个字很简单,主要是人,事是由人表现出来的,即先有人后有事,或者说每件事的后面都有人这一因素。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对这个问题的把握、理解和处理的方式、方法都有所不同。

  (二)高校和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本原理

  一是互补原理:人是有个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人的知识、能力、性格、生理的不同,在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应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益。

  二是公平竞争原理:指在职工的考核、聘任、晋升、评价、奖惩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胜劣汰、择优任用,这就要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规范化、制度化和透明化。三是激励原理:人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指向目标。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善于根据激励的基本原理,适应教职工的需要、爱好和兴趣,激发其工作动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是人——职的匹配原理:现代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岗位对从事该岗位的人的能力、知识、技能和行动方式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只有做到人——职匹配,做到人尽其才,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五是动态适应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六是培训开发原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变得十分重要,通过组织的培训和开发活动,提高教职工的学习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和行动方式,才能保持组织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七是文化凝聚原理:组织的凝聚力强,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组织的吸引力,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更与精神条件、文化条件有关。

  三、构建高校和谐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树立和谐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人力资源管理。站在教职工的立场,视教职工为投资者。和谐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发展和促进能够使组织内各成员潜力得到开发的文化。和谐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在学校人事部与各个部门,学校各个部门形成良性和谐机制。

  (二)建立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安排是以创设制度规则、协调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为最终归宿和根本出发点的”。要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谐,需要建立和谐的制度体系。按照当代和谐管理理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排的和谐,首先取决于其内部诸要素和内部诸要素结构的协调,其次是制度规则体系与外部环境的匹配程度以及制度规则体系与调整对象的适应程度,最后才能实现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和谐”。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整体制度体系的和谐,首先有赖于各个环节上制度规则自身的和谐,通过各个环节上制度规则的和谐,达成整个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和谐,不能以整体和谐来抹杀部分和谐。在具体操作上,要重视对高校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开发、协调等每个环节上管理制度的设计和选择,保证每项制度自身的完整性和内部的协调一致性,避免在制度设计中前后矛盾,进而错误地把实现各个环节自身的和谐作为整个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和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