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浅谈高三历史新课程教学与复习
历史学毕业论文

浅谈高三历史新课程教学与复习

摘要:毕业论文 从2007年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来看,它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这给高中历史教学与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在高3阶段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与复习呢?以下是我个人在高3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1点体会。 1、
关键词:浅谈,高三,历史,新课程,课程,教学,复习,毕业论文,200

1岁宝宝食谱大全及做法,第一夫人使用中兴手机,疯人愿吉他谱

毕业论文

从2007年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来看,它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这给高中历史教学与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在高3阶段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与复习呢?以下是我个人在高3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1点体会。

1、如何用好教材

尽管高中历史新课程有多种版本,尽管高考新课程历史试题不是教材的再现、重复、翻版,但高中历史新课程,每1个版本都是以规定的历史新课程的课标要求进行编写的,而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是以历史新课程的课标为依据的,因此,首先必须用好新课程历史教材,就等于用了历史新课程的课标。这里所说的用好教材就是要根据每年的《考试说明》所确定的每1个纲目,在依据新课程历史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时,不能象旧课程1样逐个展开,11覆盖。旧课程时期的高3历史教学,教师的视线总要扫描到教材的每1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每1个知识点以应有重视和位置。

但是,在新课程的高3历史教学中,就要以历史新课程的课标为依据,进行重点教学。因为历史新课程有多种版本,高考试题不可能以其中1个版本为依据,而忽略其他版本,如果只用1个历史版本来出试题,既不公平,也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是以历史新课程的课标为依据的,因此,高3的历史教学主要也是以历史新课程的课标为重点,绝不能象旧课程的教学1样不留任何死角,应该注重讲解新课程中有关课标的问题,而与课标或与历史《考试说明》无关的知识点,就应该大胆地抛弃,毫不手软。如岳麓版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不仅是在历史新课程的课标中没有涉及到,就是在2007年广东省的《历史考试说明》也没有涉及到,这样的内容,在教学中就应该大胆地放弃,这样做,可以大大地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3历史教学,所谓用好历史新课程教材,就是把握好新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1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档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凡是符合新课程课标中的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而许多新课程的小字部分,如果是对课标要求的解析或用材料的形式来加以说明的内容,同样要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如岳麓版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课标要求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而2007年广东省《历史考试说明》所涉及的内容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都说明了孟子的思想是复习的重点,就是教材中的小字例子:“孟子对‘性善说’做了1个形象的比喻……”。也应该让学生理解掌握,因为,新课程的高考试题,有不少就是借用材料来说明1个历史观点或史实。而那些与课标内容、《历史考试说明》都无关的小字大字,在教学中,都不要去讲解。

2、以高考的历史《考试说明》为指导,牢牢把握历史高考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重要的指导用书,因此,作为1名高3历史教师,除了讲好讲透教材每章节关于历史新课程关于课标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从《说明》中了解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掌握高考所要求对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将培养目标自觉地贯穿于教学与复习之中,以适应当前历史高考改革对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准确理解各项能力要求的实质和水平层次;从《说明》中把握考试形式,选择1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适于选拔人才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高中历史《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考试的内容,与历史新课程关于课标所涉及的内容基本1样,但也有1些微小的变动,《考试说明》的1些内容,历史新课程课标是没有的,这些内容,同样是教学的重点,如岳麓版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24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其课标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3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而2007年广东省的高中历史《考试说明》却是“孙中山3民主义。”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考试说明》在这个问题上的要求更多1些,它还包含了“3民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而历史新课程课标是没有包括这1点内容的。象这样的内容,在高3的历史教学中,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此外,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考试说明》,对于学生树立现代公民的价值意识和思想理念,也是很重视的,在平时的教学中,1定要把新课程的1些现代公民的价值意识和思想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如“和平与发展价值观。”

3、科学地进行高3历史教学

高3毕业复习的时间是很短的。怎样合理、科学地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教学与复习呢?我认为将复习分为3个阶段进行较为合理有利。

第1阶段:详细地按照新课程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教学,时间安排在高3第1学期。由于新课程历史高考,更注重通过历史材料来理解历史结论,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甚至是问答题,都体现了以历史材料为主,再认再现历史结论或分析历史结果。因此,在第1阶段的教学中,高3历史教师,1定要引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上有限的材料,来理解教材的历史理论,反过来,对于课标所要掌握的历史理论,又应该用课外的材料来加以论证。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平时多看1些有关历史知识的课外书,将许多课外的历史材料在上课时引入相关的历史教学之中,这样即可以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能增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把历史教科书的其他版本进行1些对照,如果在其他版本上有些有用的史料,这些史料又符合新课程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也可以把它们当成练习,让学生做1做。

这1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与练习,还要采取这样的1种方法:1面讲新知识,1面复习、考查旧知识,加强对高1、高2所学知识的巩固。除按此方式进行教学与复习外,在这1阶段的复习中还应按单元进行“小综合”训练,力求“横中有纵”,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2阶段:专题知识结构教学,时间安排在高3第2学期的4月至5月中旬。在这1阶段中,专题复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这时,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知识列成专题进行讲述式复习,把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1个个知识群,连缀成1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1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在这里,历史专题的划分宜粗线条、粗框架,而不宜细碎、0散。

第3阶段:综合及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安排在高3第2学期末,即5月中旬至6初。这1阶段的教学与复习既要有1定的跨度,又要有1定的广度和深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复习迎考的最佳心理状态。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精选1些模拟套题和思维性较强的材料问答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创设1种新的历史情景的能力。还要对学生加强培养对问题做出完整准确表述的能力。

1 2下1页

此外,对于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中,1些内容符合《考试说明》要求的,但是旧课程又没有的,也要求学生重点复习,因为考这类内容,更好避免出现与以往的高考题相似的嫌疑,出题专家们肯定有这方面的想法。对于以往基本上没有涉及到高考试题中,而现在又还是《考试说明》要求考的内容,就更加要注意,如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第1国际和第2国际,在广东省的历史高考试题上,几乎没有出现过,在全国其他历史高考试题上,也很少出现,也正是因为如此,2006年的其他省的高考试题上,出现了几条关于这方面的历史高考选择题目。

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基础知识。近年来,高考试题对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但依然不可忽视基础知识,因为《考试说明》中所确定的任何1项能力都不是空的,而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能力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任何高层次的理论说明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否则就都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在教学中还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熟记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准确无误地记忆在头脑中,从而获得大量足够的感性认识,以便在考试时根据所学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使所学知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得出正确答案并进行高层次的理论说明与阐释。因此,要反复地对学生灌输这种:最好的复习资料是教材,教材中的课标所涉及的内容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是最重要的。

(2)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淡化了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能力考查题特别是思维能力考查题的比例上升。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客观性试题,其中很大1部分都无法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就连选择题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对课文的机械照搬,而是提供了全新的史料,其命题原则就是立足于对教材基本知识内在本质的揭示。这样只靠熟记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复习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1些历史问题、历史事件设问,并作出简繁适当的回答。特别对那些立意很好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再设计,并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重新组织、归纳、整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间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为了培养好学生解题能力,尤其是解答材料题的能力,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把最近几年的各地历史高考试题,让学生做1次,从中领悟到解答材料题的方法与技巧,而各地的历史高考试题,其出题、设问的规范,是其他试题无法相比的。但对于其他试题,可以做1部分,却1定要避免滥做题目,毕竟高考试题不可能是旧题目,我们要的只是做题目的方法和历史的基础知识。


 

上1页12